英雄是一个无畏的群体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mh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众瞩目,高山仰止。他们是各领域的翘楚,都为祖国做出过彪炳史册的贡献。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
  ——时事评论员 肖余恨
  守护英雄是我们的责任,传承精神是时代的主题。英雄作为一个无畏的群体,是时代的良知,英雄的精神则标注着历史的价值坐标。致敬英雄,就是用鲜明的导向,标注精神航向,凝聚精神合力,奋勇抵达民族振兴的彼岸!
  ——中国网评论员 郭素萍
  《旧唐书》里说得好,“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抹黑英雄、虚无历史注定不得人心,近年来各界人士抨击曲解历史、侮辱英雄的错误言行,让英雄形象更为生动,让公众认知更为深刻,浚通了民族的精神血脉。“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人民日报评论员 李拯
  郁达夫在悼念鲁迅时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没有人愿意成为可悲,民族精神的图腾上容不得抹黑,我们当在所谓的“科学考据”背后擦亮慧眼,在心中牢牢守住精神的红线。”
  ——解放日报评论员 莫官祖
  英雄不应该站在云端和神坛,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亲情的普通人。在展现军中英雄报国志的同时,也记录下他们的儿女情、英雄泪,让他们的选择和坚守在家与国的“双线叙事”中更显不凡与崇高。
  ——人民日报评论员 李越胜
  国之英雄,世之楷模,他们不仅应该在文学影视作品、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被颂扬,更需要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中被重视、被呵护、被优待。毕竟,一部英雄的民族史,只能通过每个英雄书写来完成。
  ——人民日报评论员 李斌
  英雄及其群体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務的价值观,折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道德传承,一个个英雄树立起一座座丰碑,感动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他们用一身英雄胆,铸就了中华民族魂,影响和鼓舞着每一位后来者去拼搏、去奋斗。
  ——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罗瑞明
其他文献
在历史上,财政活动一向都关联国家大政,财政改革则历来是惊心动魄的事件。处于制度变迁、社会转型、世界巨变关键时期的十六世纪明代财政史,尤其值得特别关注。《万历会计录》四十三卷,约百万字,作为明朝万历初年(十六世纪八十年代)张居正改革的直接产物,是一部古代国家财政大型数据文献,也是迄今存留于世的中国古代唯一一部国家财政会计总册,在中国古代财政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由于卷帙浩繁,长期以来这部书使中外
今年是海南建省三十周年。三十而立,光荣岁月,值得回顾的事很多。回顾是铭记过去,更是为了展望未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是中国古人修史的宗旨。当此之际,一部经周伟民、唐玲玲教授三十年自将磨洗、与海南省同步成长、舒展海南三千年文明史的史著也终于剞劂出版、厚重面世:即《海南通史》(人民出版社二 ○一八年版)。  海南岛原本与大陆血脉相连,晚更新世时期,地陷水涌,才与雷州相望海外,于今不过一万年左右
西方政治学不仅关注那些给社会带来秩序、提高生产率的组织方式如何转换成政治层面的权力分配机制和政府层面的执行机制,更纠结于一系列二元矛盾的共生与契合:权力与权利的“团结”,权力与真理的“一致”,自由主义与极权主权的“双生体”,官僚行政与自由市场的内在亲和等。这些现象不同程度显现于西方政治运行,但并不是孤立或分散的存在,而是共存于西方政治治理的流变中,或者说是西方民族国家自带政治基因在治理层面呈现的不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一五年版)卷五伪史类 “《燕北杂录》五卷、《西征寨地图》附”条:“思卿武珪记。嘉祐六年,宫苑使知雄州赵(案:此处原本阙一字)。进于朝。”  按:阙文拟补 “滋”字。嘉祐六年(一○六一)宫苑使知雄州者乃赵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九十五:“(嘉祐六年九月)丙子,宫苑使、忠州刺史、知雄州赵滋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又卷二百一:  “(治平元年癸酉)步
华语文学与电影研究、重写文学史与重写电影史是近若干年比较文学与电影研究的热点话题,著述甚多,其中,华裔学者鲁晓鹏应该算得上是一位风口浪尖上的人物。他的华语电影论述是得到海内外电影学术界认可的,即便是他的主要批评者李道新教授也承认:“到目前为止,鲁晓鹏仍是海内外跨国电影研究与华语电影论述的主要代表之一,其在相关领域体现出来的理论水准、历史意识和学术造诣,足可作为海外中国电影研究的经典文本和杰出范例。
常常感喟于川端康成的一句话:“听到雨蛙的鸣声,我心里忽地装满了月夜的景色。”  宁静的月夜,我的思緒总飘回长满青草、蓄满月光的故乡。那此起彼伏的蛙声总是乘着一股轻风,穿透我的心灵。  青蛙“呱咕——呱咕——”地叫着,高高低低,远远近近,如涛如梦。它们用泥土一般质朴的声音,为清贫寂寞的乡村生活增添一缕朴素而温馨的感动。乡民们在田间劳作时,有蛙声盈耳,清风荡涤,感觉中这相濡以沫的田园是那般温情和善意。
在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里,“在使用价值之外”是书中的一个章节名。按鲍德里亚的观点,商品,是以其符号价值,成为构建当代西方消费社会之核心特征的。这一观点,来源于马克思对于商品之交换价值与其使用价值无关的分析,承接了卢卡奇、本雅明对基于交换价值的商品拜物教之论述。商品生产及其消费行为,在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与文化的意义上,实则与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无关。这一观点,是当前消费文化研究的一个理论基础。  那
一八八一年三月一日,圣彼得堡的一驾马车旁突发巨响,瑞典人诺贝尔研发的硝化甘油引爆装置再次发挥作用。一批自称人民意志党的人将它投掷出去,炸伤了马车旁的卫兵和车夫。此时车内之人不顾劝阻,执意下车查看卫兵伤势。结果一个叫伊纳台·格里涅夫斯基的人幸运地到达了足够近的地方扔出了第二枚炸弹,投弹者自己和车内之人同时被炸死。这或许就是自杀式爆炸袭击的雏形,而这位倒霉的被袭击者在躲过第六次刺杀后用光了自己所有的运
一  一九一七年,王国维写就著名的《殷周制度论》,文章开头便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在他看来,西周王朝发明了立子立嫡之制、庙数之制、同姓不婚之制三种新制度,这些伟大的创举可以“安国家、定民人”,乃“万世治安之大计”。该观点广受赞誉,也存在不少争议。比如陈梦家便认为,王氏所列举的周制,在殷代都已有了端倪。  那么,周之于商,究竟是革新还是因袭呢?从亲属—政治制度来看,二者兼有
一  中国知名的批评家一旦遇到《红楼梦》,无不立即换上另一副表情,用人间所能想象出的言辞来赞美它。对于刘再复,《红楼梦》是不朽的文学圣经,是浪迹天涯时的精神慰藉,对它的态度只能是由衷的信仰;而在另一位旅居海外的批评家李劼看来,《红楼梦》具有不可穷尽的丰富性,是“人类文化的全息图像”,且兼有卡夫卡式的深度。曹雪芹厕身于历史上少数最伟大的作家行列自不待言,但有时候当我思考《红楼梦》的缺点时,一位德国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