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诈骗罪中的“自愿交付”行为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_sar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诈骗罪当中最难认定的当属“自愿交付”行为的认定,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自愿交付”当中的认识因素,“自愿交付”时被害人的“意思表示”以及构成“自愿交付”的条件来研究“自愿交付”行为在诈骗罪中的认定,从而更好的界定诈骗罪的内涵及外延。
  关键词认识因素 意思表示 构成要件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094-01
  
  一、被害人“自愿交付”中的认识因素
  在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上,主要考虑的是犯罪人的主观方面,而不太考虑到被害人的主观意思,但笔者认为要界定诈骗罪和其他夺取类犯罪的区别,就必须明确何为诈骗罪中的“自愿交付”,而这一概念恰恰需要从被害人的主观方面作为考量的切入点,被害人交付财物时主观的认识因素决定了犯罪者行为的性质。
  从犯罪构成理论来看,对于处分(交付)行为认定为是诈骗犯罪的客观方面内容,那么在客观方面来讲是不是需要引入被害人意思表示必要?在日本,处分行为有“意识性处分行为说”以及“无意识处分行为说”之分,根据“意识性处分行为说”观点认为,被害人要能够认识到将某种特定财物移转给对方才构成诈骗罪。笔者比较赞同“意识性处分行为说”的观点,被害人必须对被转移的财物有所认识,虽然这种认识并不需要是与财物的客观性能完全相符,因为诸如财物的价值往往是诈骗者虚构或隐瞒的对象,但是这并不影响被害人对转移财物的整体认识。笔者认为,被害人需要对交付的财物有所认识主要是因为诈骗犯罪客观方面的逻辑结构来决定的。诈骗罪的客观方面主要是基于欺诈行为使处分人陷入一种错误认识来处分财物,如果对处分财物客观上根本就不存在认识,那么又何来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该财产的行为呢?如果财物的转移被害人主观上不存在认识,那么其与以秘密方式窃取财物的盗窃罪又有何区别呢?对于这两个问题“无意识处分行为说”是无法自圆其说的,所以在界定诈骗罪的“自愿交付”时,必须以被害人主观上对转移财产有所认识为必要条件,否则可能构成盗窃罪。
  二、“自愿交付”时被害人的“意思表示”
  民法中要成立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必须具有无瑕疵的“意思表示”行为。“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由“目的意思”、“效果意思”和“表示行为”三部分组合成。笔者认为,认定诈骗罪时也一样可以从被害人在交付财产时是否具有“意思表示”入手,判断其处分财产的行为是否属于“自愿交付”。司法实践中,被害人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才会因为行为人欺诈手段而处分自己的财产。他们错误地认识到,凭借行为人的行为他们可以达到特定目的,于是被害人就试图通过行使处分财产所涉及的财产权,来实现其希望达到的效果意思表示,而最终使得财产转移给诈骗者的行为便是默认的一种表示行为。由此可知,如果行为人对交付的财产不存在特定的“意思表示”,那么就不构成“自愿交付”,也就不成立诈骗罪。
  三、构成“自愿交付”的条件
  (一)被害人具有认识能力
  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以其具备正常的认识能力为前提。对于那些不具有正常的认识能力的人,比如说精神病人、幼儿等,他们就不存在错误认识的问题,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能产生正确的认识。如果行为人使用某种欺诈手段,取得不具有正常认识能力人的财产,其行为就不构成诈骗罪。如逗幼儿玩,将幼儿手中值钱的东西拿走。从形式上看,尽管幼儿交付财产的行为是出于一种“自愿”,由于幼儿本身缺乏认识能力,其财产权利的行使依赖于其监护人,行为人的行为不是直接作用于监护人,监护人对行为人取走财产的行为是不知道的,因而行为人的行为就属于盗窃。
  (二)被害人具有认识可能
  行为人虽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其具有正常的认识能力,但在特定情况下,被害人的认识能力可能暂时丧失以致不能对事物进行认识,如被害人在喝醉酒的状态下,就不可能拥有正常的认识能力。为人利用被害人处于暂时的认识能力丧失或者认识能力严重减弱的情况下,获取被害人财产的,也一样不符合诈骗的行为特征。例如,对让处于烂醉状态者说“请在名片上签名”,但实际上是让其在免除债务的文书上签字,由于被害人主观上没有认识能力,因而不构成诈骗犯罪。
  因此,诈骗犯罪的行为人实施的欺诈行为,不单单必须针对具有正常的认识能力的人实施,而且必须在被害人具有认识可能的情况下实施。
  (三)被害人交付财产时意志自由
  被害人是自主决定处分其财产的,被害人有选择处分财产或不处分财产的自主可能性。被害人“自愿”交付财产中的“自愿”包含了被害人作出处分财产的决定,是没有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他人使用了破坏被害人拥有的能够自主选择处分财产或不处分财产的社会背景,被害人才交付財物的,意志上就不属于完全的自由。尽管被害人交付是通过行为人欺骗所致,但其交付的心理特征是被迫的,不符合“自愿”交付财物的特征,而是敲诈勒索罪客观行为的本质特征。
  (四)被害人客观转移占有的行为
  自愿交付行为在客观方面是受骗人已经将财产转移给行为人或第三者进行了事实上的支配和控制。如果被害人仅仅交付某种权利凭证、告诉银行卡信息资料等行为,虽然交付了他的财产凭证,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行为人已实质上控制了凭证所记载的财产,盗窃银行卡而没有取款的目前司法实践一般只认定未遂就说明了这一点,行为人取得财产还必须通过冒用他人姓名等手段来实现其最终目的。
其他文献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价值链管理的思想为核心,从人力资源的价值源头出发,审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活动划分为“价值梳理-价值管理-价值
摘要从严打击职务犯罪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重要内容,但近年来职务犯罪轻刑化现象日渐突出,成为司法机关理应妥善化解的难题。本文从造成职务犯罪轻刑化的基本情况分析入手,分析了成因与现实危害,并提示相应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够进一步规范对该类犯罪的定罪量刑。  关键词职务犯罪 轻刑化 监督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
摘要在当今世界经济动荡时期,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有着重要的价值。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方式,明确将“情势变更”原则纳入司法体系,使合同法原则与国际合同规范更加接近,而这个原则的确立,实际上也是司法机关应对金融危机的积极对策。本文简要介绍了情势变更原则在合同法中的运用,并指出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对于我国司法实践的意义。  关键词情势变更 公平原则 合同规范  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识码:A 文
目的 通过经尿道汽化电切除术将患者的前列腺进行切除,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研究患者干预效果,评价干预方法.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50例需要进行经尿道汽化电切除术的患者,
本文从我国举证责任倒置的产生、现状、特点、原因和它与一些相关概念的辨证联系来进行剖析,希望能够有助于对举证责任倒置的理论和制度加深理解和运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担负着记载信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大任务。语言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历史的发展反过来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大致是一个由
本文论述了精细化管理的定义,分析了企业在进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如何有效推进企业管理精细化.即从专业化入手,建立一套高效运行的系统;让数据说话,以标
期刊
《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使得我国侵权损害赔偿日趋规范化、体系化,然而无名氏死亡流浪汉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不断涌现却凸显出我国立法在流浪人员权利维护的空白地带。本文对
本文探讨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及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首先就要从总体上安排好企业的资本结构;其次,处理好资产流动性、风险性和盈利性的关系;再
摘要网页是伴随网络的发展而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类要求给予著作权法保护的类型。仅仅刊载传统作品的网页,没有产生新的著作权。经过设计,有文字、图案、颜色、声音、动画等设置的网页,其所刊载的内容应当作为汇编作品受到著作权的保护。复制他人网站,可能发生禁止侵犯著作权和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请求权竞合,当事人可以在选择其中对自己有利的请求权进行诉讼。  关键词网页著作权 汇编作品 版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