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定核心素养内涵促进三维目标融生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456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维目标建立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上,在推进素质教育实践中,以核心素养为改革方向。而核心素养将个人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作为重点,更是对三维目标的深化与提炼。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平衡两者的关系,使其融合共生,实现道德与法治从“育分”向“育人”的转变。
  一、核心素养关注三维目标的价值,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
  近年来,“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养?”是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深化课程改革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作为基础,培育“全面发展的人”。过去的三维目标,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培养,而现在所倡导的核心素养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和能力,也是对三维目标的深化与延伸。
  1.核心素养指明了三维目标的发展方向
  在平时的课程设计中,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致的,但很多教师并未真正参悟三维目标的内容,仅仅停留于三维目标的抄写上。怎样理解三维目标?如何界定其精神内涵?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细化教学主题,并根据三维目标,明确教学方向。
  例如,《让友谊之树常青》一课的课标要求引导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对于该课程任务,与《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是一致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领悟健康生活的真谛,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在立足核心素养,对该课程目标重构时,需要明确三点。(1)让学生学会友善、担当,对人要真诚、有爱心、有责任感。(2)要调整自我情绪,注重友谊,促进自我与同伴的良好交往。(3)要有法治意识,坚守道德与法律底线,分清友谊的界限,智慧地解决交友问题。
  2.核心素养是推进三维目标落实的驱动力
  从学科课程目标来看,道德與法治教学要统合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师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将其进行综合渗透,避免割裂设计。通常,在课堂教学组织上,分步骤实施需要建立在完整的教学设计上,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道德与法治的基础知识,能运用这些知识面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并从自我反思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例如,在“师生交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真实的生活事例,鼓励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与交流。如面对师生意见分歧时,如何去做?怎样看待教师与学生角色平等?如何展开换位思考?如何让师生平等交流?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实施中,对三维目标的实现,正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需要,构建融洽、平等、和谐、宽容的师生互动氛围,促进学生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改进自己,在积极、宽松的师生教学环境中,营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推进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融生的对策
  从内涵厘定来看,核心素养整合了学科基础知识、核心能力、核心价值观以及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和品质,将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教育实践相融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发展学生的必备品格和素养。
  1.厘定核心知识点,促进学科教学体系的重构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知识点里,教师要洞晓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要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围绕《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精神,就课程核心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挖掘,以此来重构学科课程教学。
  例如,七年级上册“增强生命的韧性”一课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生命价值的思考,如对挫折、逆境的客观分析,人生生命的意义,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磨砺学生意志、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等。“磨砺坚强意志,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与志向,必须形成分阶段目标,必须持之以恒,不懈努力”这一阐述方式,让学生明确认识“战胜逆境”的意义,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吸收和运用,提高自我心理健康素质,让学生能够从中感悟意志力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结合心理活动体验,让学生感悟他人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行为,明白应该如何突破自我,如何制定合理的方案,来实现“知识”向“认知”方向的转换,促进学生自尊、自信,提高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健全自我人格品质。生命的要义在于对自我意志的磨砺,教师要让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锻炼自我的意志力,深化对核心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2.厘定核心能力,构建学科课程教学模式
  三维目标的融合应贯穿课程教学设计的全过程。教师要充分分析学生学情与教材内容,结合核心素养的基本任务,明确三维目标的落实方式,从而重构课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三课“依法行使权利”的教学中,针对“行使权利有界限”,如何理解这一问题,教师引入“散播网络谣言,对涉事者处以拘留十天”的案例,请学生思考“警方依法查处散布网络谣言的行为”与“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是否相违背?在讨论的焦点上,教师提出:“言论自由的界限是什么?”学生对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查到“言论自由”的界限应该是在法律、道德界限内依法行使。在网络环境下,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编造、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是不合法的,所以,制造网络谣言、传播网络谣言,都不是“言论自由”,而是违法的。由此,让学生深刻理解行使权利并不是随心所欲,要在不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条件下才能行使。
  3.厘定核心价值观,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情感是人在认知体验中所表现的情感反应,也是构成个体道德的基础。态度是人在认识和行为上的某种倾向,基于人的主观认识与选择。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中,要让学生从内在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判断中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念。
  例如,在教学“建设美丽中国”一课时,教师引入关于雾霾的话题。教师先播放了一段关于雾霾的视频提出问题:“雾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造成雾霾的原因有哪些?”很多学生都发表了关于雾霾的想法,如雾霾影响人类呼吸系统健康;雾霾导致交通瘫痪等。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明白产生雾霾的原因很多,有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秸秆焚烧等,接着教师又提出问题:“针对雾霾的危害,我们应该如何防治?请提出合理化意见。”学生分组讨论,找出一系列防“霾”措施。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所有方案中,找出更加科学、可行的计划。由此,将雾霾话题贯穿本节“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探讨中,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讨论、思考中感知核心价值观,增强对资源、环境的全面认知。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育的本质使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不忘初心,引导学生从知、情、意、信、行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中教育集团竹西中学)
  (责任编辑 岳舒)
其他文献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统编教材中注意到这一点,编排了大量古诗词,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品读感悟,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本文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浅析经典古诗词诵读策略。  一、借助品析鉴赏,提升学生审美  诵读,是学生走进古诗词乃至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通过诵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嘴等感官的活跃程度,逐步形成个体的品析鉴赏能力,提升审美能力。因此,古诗词欣赏和品味应该
期刊
散文之“散”,会让学生感到迷茫。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实际认知水平,通过引导品析散文感情基调,实现与教材、作者乃至教学的对话,在加深文本主题理解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本文结合实际,基于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散文单元教学浅析其策略。  一、与教材对话,感知散文含蓄美  散文语言含蓄内敛,一般情况下,作者不直接表达,而是需要读者透过语言文本进行深入品析。对于作者而言,情感表达越含蓄越具有
期刊
德育是高线,法治是底线。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不仅要教给学生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还要进行内化,推促其转化为言行,为其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觀的形成奠定基础,而首要的是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结合生活实际,充分利用身边案例,帮助学生进行研判,在辨析思考中提升其公民素养。  一、挖掘整合教材,系统构建法律知识  教材是国家意志与课标精神的重要体现与载体。
期刊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依赖于他们的阅读赏析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必须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作品,部编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以期能够通过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推促学生的阅读素养全面提升。  一、整合内外阅读,拓展阅读广度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为145万字。部编教材在其体系编排过程中就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堂教学之中,以便教师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具体教学中
期刊
窦桂梅老师在提出主题教学的时候,是以比较文学的研究开始的,它应该是集学生的心理实际、教材自身的内容以及主题意义三个层面来进行的。而在关注主题的时候,教师更应该关注主题的推进策略,只有依靠层层的推进,才能感受学生内心的跌宕起伏。实施主题阅读,就是漫步在教材文本中去挖掘哲学和文化的身影,从而在意识架构上实现对学生的精神培育,这样的过程应该是具有可操作的意义的,联系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从而指导学
期刊
在新版译林小学英语教材中,把之前的Look and say版块重新编排到Fun time版块内,Fun time版块设计的特点就是利用游戏活动,使学生可以通过反复操练,顺利掌握本课所需要学习的所有语法知识,既有较强的趣味性,又具有互动性。简单地说,Fun time版块就是借助一部分充满趣味性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Story time中所呈现的单词以及句型,使其可以初步提升运用英语进行简
期刊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其人文素养。”历史学科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是人文教育与学科教育兼具的基础学科。在讲述与开启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晓之以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感和人文精神,让学生从历史学科知识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坚持立德树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获得全面发展。既然“美”的教育是历史学科教育的重要一环,那么应该如何挖掘历
期刊
比较中外小学数学教育发现,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大都侧重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而在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上面则显得较为薄弱。因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不断改版,逐渐开始出现“模型思想”等词汇。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联系的基本途径。  一、充分感知,积累表象,培养建模基础  数学模型所注意的对象是大多数都具有共性的一类事物。所以,教师要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尽量多地让学生从各个方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数学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小学生在数学思维水平方面普遍存在“低阶思维”的现象,这些学生大都只能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一旦面對稍微复杂的问题时就会暴露出其思维弊端,明显缺乏灵活性、深刻性,特别是对知识的整合不足,难以实现融会贯通。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阅读是不可缺少的,每一份数学材料都包含着深刻的数学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
期刊
对于语文这门学科而言,德育与其具有极其密切的关联,二者之间相辅相成,语文知识能够培养学生诚信、友善以及爱国等良好品质,透过对文化知识的讲解和学习,可以使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能树立合作意识,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一系列教学目标的实现,正是基于立德树人这一背景之下,也是德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助于学生对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形成更深刻的体会,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