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阅读:在语境理解中提升思维品质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wei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数学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小学生在数学思维水平方面普遍存在“低阶思维”的现象,这些学生大都只能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一旦面對稍微复杂的问题时就会暴露出其思维弊端,明显缺乏灵活性、深刻性,特别是对知识的整合不足,难以实现融会贯通。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阅读是不可缺少的,每一份数学材料都包含着深刻的数学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够有效促进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借助图文结合,促进阅读理解
  所谓图文结合,简单地说,就是图与文之间的相互关联。将教材中的图片及其相对应的文字关联在一起,实现图文合一,可以使学生借助丰富的表象体会潜藏于其中的知识点。因此,借助图文结合,通过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阅读与理解,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
  1.图文结合阅读,掌握计算算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是重点,而让学生理解计算算理则是重中之重。采用图文结合阅读就是将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从学生易于理解的角度来清晰地呈现,并侧重数学思想的展现。数学阅读过程能够影响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引导学生借助图文结合的阅读方式,能够让他们自主掌握计算算理。
  例如,教学“凑十法”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习题9+6=(  ),并辅助“小猴子堆积木”的情境图。在学生观察情境图后提问:小猴子是怎么想的?你们了解吗?当呈现小猴子在笑嘻嘻地搬积木时,立刻聚焦了学生的目光。回答之后,教师再次出示图画中的相关文字:再增加一块之后就是10块。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必然能够使学生对凑十法拥有更直观、更深入的认知,还能够了解为何对6进行拆分。这样,学生便能够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形象感知,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并就此展开深入的学习。
  2.图文结合阅读,帮助理解题意
  在图文结合阅读的基础上将数学问题进行分步解决,前提是在数学阅读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概念,同时,将数学的阅读转化为具体的图形并进行动手操作。这样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图文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审题,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题意,借助其中丰富的表象有效解决现实问题,有助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例如,有这样一道数学习题:妈妈从超市买回9个梨和16个苹果,再买几个梨就和苹果一样多?很多学生都知道需要再买7个梨,但是很容易将算式写成9+7=16。因为学生在实际思考的过程中以加法作为主要思考视角。如果用借助符号的方式帮助学生强调思维结果,实际上并不易于操作。我们可以关注学生形象思维这一典型特征,紧抓这道题的实质“苹果比梨多多少个”,然后带领学生画图,梨和苹果各为一排,学生可以就此展开观察,了解本题的实质在于“梨比苹果少几个或者是苹果比梨多几个”。
  二、体现分层递进,提升阅读实效
  数学阅读中的关键载体不仅在于数学教材上的题目,还包括其他范围更广的数学素材。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分层阅读。分层阅读可以更好地落实因材施教的理念,教师在引领数学阅读的过程中应该设置多样化的分层标准,包括教学目标、课堂提问等因素,以使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对知识的掌握更扎实。
  1.基于学生层次,设置分层阅读要求
  教师要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分层阅读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阅读走向实效化,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以阅读“有趣的七巧板”为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只需要了解七巧板的构成,组成简单的图形;对于小学中段的学生而言,需要根据面积计算方法,了解板块之间的面积大小关系,能够拼成更复杂的图案;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可以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展开智力七巧板竞赛,不仅要能够拼出图形,还要能够进行设计。教师也可以以“我们的家园”为主题,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场景,给出1~5副完整的七巧板,要求学生完成“家园”的建造,还可以增加相应的背景。这种分层阅读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素材的阅读兴趣,也可显著提升其阅读效能。
  2.设计导读问题,推进分层阅读深度
  所谓“善教者,必先善问”,好的问题能够为学生指明学习和思考的方向,也能够为其打开数学大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以引领者的身份发挥其主导作用,设计合理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对数学教材展开深入阅读。这样既具备明确的目标,又可以展开深度学习,准确把握知识的精髓。
  例如,在教学《解比例》时,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关知识,所以开始自学之前可先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可以这样解比例?(2)在解比例的过程中,第一步的依据是什么?这样学生便能够在问题的引领下深入阅读文本并就此展开思考,通过组内交流、班级展示,给出具体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自主探寻了问题的答案,也能够在实际探寻的过程中了解到“除了列算式之外,还可以借助列比例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也能够就此了解解比例的相关步骤和流程。
  在自主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立足于总体教学目标,触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展开主动阅读以及有目标的学习。这样才能完成知识模型的建构,才能够使自主学习真正发生,全面提高自主学习效能。
  三、优化阅读评价,保持阅读热情
  《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教学中引入评价目的就是为了评判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此对学生进行激励,也是为了优化教学设计。所以,评价不能只关注学习结果,还应当聚焦于具体的学习过程,感受学生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促进他们保持阅读热情要有适当的激励性评价作为动力。
  例如,在反馈学生对《垂线和平行线》的知识点进行自主阅读时,我发现,学生在阅读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所以这次评价我主要以激励为主。比如:“尺子真神奇,它可以画出各种线,你知道,尺子还有什么用处吗?”在学生充分讨论后,我趁机激励学生探究各种尺子的用途,扩展学生的学习范围。在这样的激励中,学生的求知欲会被激发出来,这个过程正是基于有效评价基础之上的引导。此外,我还引领学生收集和整理近期阅读的教学成果,制作展板,放在学习长廊中,供其他师生共同欣赏、共同评价。我们还举办了小型的阅读展示会,由学生自主介绍近期的阅读成果,在同学之间进行互评,从中选择最优。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热情。
  总之,在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更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核心素养最关键的基石就是深度学习,这一点和阅读密不可分。因此,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能帮助小学生提升小学数学的应用解题能力,还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小学生只有习得高效合理的阅读方法,才能够使数学阅读以及数学学习更简单、更有趣。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数学阅读,才能让学生更亲近数学。只有让数学阅读彰显智慧,才能让数学阅读课堂精彩连连,从而让每个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享受阅读。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南苑小学)
  (责任编辑 晓寒)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符合《美术课程标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小学阶段设置美术欣赏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全面激发小学生对美术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通过欣赏的方式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学习态度,发展其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当前,随着美术欣赏教学的逐步铺开,不仅为美术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也能够更充分地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一、基于学生认知,选择美术作品  美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必须要着重关注学生的语用能力。小学生需要具备应用语言文字的基础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只有把握好语用点的选择以及教与学两个内容,才可以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何为“语用”?语文课堂中具体推进“语用”教学的方法是什么?在“语用”训练中把握重点,从根本上改善“语用”教学效率的方法是什么?在具体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可巧妙地设计“语用”训练点,使学生在感知语言的过程中具
期刊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统编教材中注意到这一点,编排了大量古诗词,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品读感悟,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本文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浅析经典古诗词诵读策略。  一、借助品析鉴赏,提升学生审美  诵读,是学生走进古诗词乃至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通过诵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嘴等感官的活跃程度,逐步形成个体的品析鉴赏能力,提升审美能力。因此,古诗词欣赏和品味应该
期刊
散文之“散”,会让学生感到迷茫。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实际认知水平,通过引导品析散文感情基调,实现与教材、作者乃至教学的对话,在加深文本主题理解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本文结合实际,基于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散文单元教学浅析其策略。  一、与教材对话,感知散文含蓄美  散文语言含蓄内敛,一般情况下,作者不直接表达,而是需要读者透过语言文本进行深入品析。对于作者而言,情感表达越含蓄越具有
期刊
德育是高线,法治是底线。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不仅要教给学生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还要进行内化,推促其转化为言行,为其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觀的形成奠定基础,而首要的是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结合生活实际,充分利用身边案例,帮助学生进行研判,在辨析思考中提升其公民素养。  一、挖掘整合教材,系统构建法律知识  教材是国家意志与课标精神的重要体现与载体。
期刊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依赖于他们的阅读赏析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必须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作品,部编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以期能够通过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推促学生的阅读素养全面提升。  一、整合内外阅读,拓展阅读广度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为145万字。部编教材在其体系编排过程中就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堂教学之中,以便教师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具体教学中
期刊
窦桂梅老师在提出主题教学的时候,是以比较文学的研究开始的,它应该是集学生的心理实际、教材自身的内容以及主题意义三个层面来进行的。而在关注主题的时候,教师更应该关注主题的推进策略,只有依靠层层的推进,才能感受学生内心的跌宕起伏。实施主题阅读,就是漫步在教材文本中去挖掘哲学和文化的身影,从而在意识架构上实现对学生的精神培育,这样的过程应该是具有可操作的意义的,联系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从而指导学
期刊
在新版译林小学英语教材中,把之前的Look and say版块重新编排到Fun time版块内,Fun time版块设计的特点就是利用游戏活动,使学生可以通过反复操练,顺利掌握本课所需要学习的所有语法知识,既有较强的趣味性,又具有互动性。简单地说,Fun time版块就是借助一部分充满趣味性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Story time中所呈现的单词以及句型,使其可以初步提升运用英语进行简
期刊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其人文素养。”历史学科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是人文教育与学科教育兼具的基础学科。在讲述与开启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晓之以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感和人文精神,让学生从历史学科知识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坚持立德树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获得全面发展。既然“美”的教育是历史学科教育的重要一环,那么应该如何挖掘历
期刊
比较中外小学数学教育发现,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大都侧重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而在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上面则显得较为薄弱。因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不断改版,逐渐开始出现“模型思想”等词汇。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联系的基本途径。  一、充分感知,积累表象,培养建模基础  数学模型所注意的对象是大多数都具有共性的一类事物。所以,教师要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尽量多地让学生从各个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