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 师爱无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88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教育过程,让我们摒弃对后进生的偏见,多给后进生一份爱,时常给孩子一张笑脸,让他感受到老师的温暖。
  【关键词】班主任后进生上进心进取心班集体
  后进学生又叫问题学生,一般称差生,通常是指那些不求上进,思想品德水平较低,行为习惯较差,学习不努力,学习成绩不好,缺点、问题较多的学生。虽然后进学生在班上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其活动能量大,影响面广。因此,要形成一个学风好、班风好、纪律严明、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班主任,千万不能因为差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那么,如何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尽善尽美地转化差生呢?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由于家庭、学校教育的失误或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品德、学习、纪律等一方面或几方面暂时落后,被称为后进生。由于种种原因,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不可能没有后进生。
  首先,学校衡量好学生的尺度就是分数考得高,优等生永远受到正面激励,而一批学生成绩差的学生被早早淘汰出局,饱尝被人冷落的滋味,自尊、自信心荡然无存,影响了情感、意志及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其次,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有利补充,而不适合的家庭教育则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大多时候却忽略了教育方法的合理运用。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太高,不允许孩子有丁点儿过失,即使是因为偶尔一次考试成绩的不理想,也会对孩子进行严厉的责骂和惩罚。孩子慢慢形成一种逆反心理,你要求越高,他越不努力;你要求越严,他越松懈。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所有要求一律满足,孩子一遇到挫折便束手无策,甚至自暴自弃,成绩一落千丈,进入“后进生”行列。另外,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如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想、不良风气、影视等文化生活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果孩子迷上了电子游戏或上网,有的孩子上课表现为心不在焉,无心向学,甚至逃学去玩电子游戏或上网,影响学习,从而成为后进生。
  二、后进生表现的特点
  1.散,有的学生养成了自由散漫的坏习惯,不愿受学校纪律、规章的约束,不服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管理。上课爱作小动作,严重者无故旷课不到校。
  2.懒,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和独生子女最易犯这种毛病。学习怕苦、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干活时躲着不去找理由。
  3.骄,这种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精力不用在学习上、别人学习成绩好他看不起、自己学习又不努力;如果自己做了一件事,到处吹嘘;别人受了表扬、奖励,他不服气。
  4.僻,性格内向、孤僻。他们有言不愿吐,信奉万事不求人的信条,喜欢“独来独往”、批评受不住、常常自个生闷气。
  5.忧,因家庭不幸或父母离异失去关爱,造成这种学生的脾气、性格、兴趣爱好、理想追求发生变化,心思沉重、表现忧郁、学习成绩下降。
  6.弃,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对学习散失信心、不求上进、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有的还经常找岔子、出难题,影响班级学习秩序。
  三、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用爱感化心灵,用爱铸造人格。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后进生因为成绩差,普遍存在自卑感,心理敏感而脆弱,更需要教师的厚爱和偏爱。而来自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激励,就是他们的阳光。作为教师,应该做一个“播种阳光的人”,把阳光的种子撒进学生的心田。作为班主任就要对学生付出真爱,真正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正确的、恰当的,是能够被学生接受的、感动的。真爱就能做到对后进生真诚的呵护、关心;对他们的闪光点能给予及时的赞扬、赏识,对他们的缺点给予必要的宽容与帮助,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师爱可以融化心灵的坚冰,可以使浪子回头。
  2.尊重后进生,别伤害其自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待学生的自尊心,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小心。”而对待后进生更要小心。后进生犯错时,宜个别谈话,宜就事论事,不宜在公众场合点名批评,更不宜新帐老帐一起算。在班级工作中,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才能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教育。后进生在家中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经常遭受家长的粗暴训斥和打骂,如果在学校又得不到老师、同学的理解,还要受到一些人的冷眼、讽刺和挖苦,肯定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加教育的难度。要尊重他们,注意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尽量避免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他们;批评的措辞要温和、态度要诚恳;学生有问题尽量不找家长,师生面对面开诚布公地解决问题;只要学生保证改正错误就要相信他并对他进行鼓励。
  3.培养后进生学习兴趣。
  后进生往往对学习不感兴趣而导致学习成绩落后的。因此,班主任要通过各种方式去培养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后进生学习成绩的不断提高。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再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兴趣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动力源泉和营养剂,人一旦对摸某次事物或活动产生兴趣,就会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强烈的心理渴望去认识事物或参加或活动,我们要根据后进生特点和个性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公开场合“露一手”,在活动中风光一回,在活动中自我激励、从而认识自身价值,既然找到了自身价值,他们边会产生“我能行”的想法,那么他对学习同样也会产生兴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我认为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可通过“树立信心——培养信心——激发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视野、丰富生活的最重要的动力,我们要用热心把学习后进生某种内在的兴趣激发起来并促使他们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下,从而达到学习兴趣的目的。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转化后进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见成效的,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多个方面的努力。有时候,虽初见成效,但转化工作稍一放松,就容易出现反弹现象。之所以很多“后进生”一直是后进生,关键就在于转化工作没有坚持下来。回顾一下,哪一个后进生老师没做工作、关心他、帮助他呢?可以说都做了不少工作,都试图进行了转化。那为什么年年转化始终有呢?我认为,大多是因为我们在转化的过程中知难而退了。
  要想真正转化后进生,就要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热一阵、冷一阵,浅尝辄止。在老师的眼里,后进生决不能是不可雕琢的朽木,而应该是个性十足的坚硬金石。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哪种手段,只有有恒心、有毅力的老师才能在块块硬石前有所作为,使他们释放出异彩。
  “玉不琢,不成熟”,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教育过程,让我们摒弃对后进生的偏见,多给后进生一份爱,时常给孩子一张笑脸,让他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后进学生也求上进,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与爱,去融化他们心灵的坚冰,点燃心中自尊和进取的火花!
其他文献
根据《课程标准》里规定的“会测量力的大小”、“了解摩擦力”和“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等“内容标准”,设计好“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是十分重要的,现将我们的有关浅见简述如下,用以跟同行们交流与探讨,并期望得到各位师长的指教。  1、改配实验器材  ⑶在长木板的背面,用稀水胶粘满两块撕成长方形的粗砂布,用以探究:“当压力一定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光滑(粗糙)程度有关”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带来机遇与挑战,而隐性知识是推动英语专业研究生提升自我的潜在的巨大力量。本文评述了隐性知识的内涵、分类和转化,并详尽分析了隐性知识在英语专业研究生自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英语专业研究生隐性知识内涵分类转化和作用  1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的物理学家、哲学家波兰尼(
摘 要 经典诵读在小学教育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它能让少年儿童明心见性、受到处世教育、受到美的熏陶。  关键词 爱国教育;操守培养;价值观;审美能力;持之以恒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7-0029-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曾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
【摘要】漫画美术作品是通过塑造夸张幽默的人或景,而反映出幽默审美意向的一种艺术形式。优秀的漫画美术作品是作者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观察和体验,再经过提炼和加工的一种具有高度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产物。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家罗恩菲尔德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们美感
摘 要 学生积累了习作素材,在教师写作策略的引导下,通过精思活用,巧借妙挪,学会运用素材,写出优秀的佳作。本文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高年级学生的习作,介绍“积累·运用”的写作策略。  关键词 写作策略;巧借;巧改;挪移;新意;妙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1-0209-01  一、现状分析  仔细阅读分析高年级学生的习作,发现许多阅读量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就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堂数学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是知识、情感与习惯培养的三者的有机结合,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就学不全知识,更谈不上情感。数学课中的习惯培养旧题重拾,的确有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听 说 读 写 想  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培养学生课堂上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在平时
【摘要】面对学生在其学习活动中犯下的种种错误,教师谈错色变,见错就纠;学生纠过即忘,忘了有错。如何走出这个教学怪圈,笔者认为要秉持“反思性教学”的理念,走“以生为镜,以错为鉴”即分析学生错误——反思日常教学——形成教学对策的道路。本文以大量的教学案例为依据,论述如何运用“教学放大镜”、“教学哈哈镜”、“教学三棱镜”、“教学平面镜”,合理利用学生错误资源,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并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在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
摘 要語文教学对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极具影响。语文既是一门语言学科,能够提升技能,又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能够塑造人格。语文学科蕴含着浓厚的德育文化资源,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不仅有利于丰富课程结构,也能对小学生整体发展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D03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5-0249-01
摘 要 “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我们只有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着孩子慢慢地走,慢慢地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慢慢地找到开启孩子心门的钥匙,慢慢地欣赏孩子成长的快乐,慢慢地等待着孩子的长大,才能为孩子的未来发展、一生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 慢教育;细润物;欣赏;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