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作为独立课程的研究性学习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h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明确规定:研究性学习活动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个学分。如此高规格的法定课程,如何有效保障其从开设、管理到考核,以及师资配备、资源保障、环境支持等方面能够有效推进确实是一个现实问题。目前,高中阶段普遍存在的实际情况是应试教育还相当盛行,甚至出现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现象。我的理解是:新课程至少要引导学生比较自主地、富有探究性地学习。应该是:学什么,教什么,考什么。这样,研究性学习就会显示其比较重要的意义了。
  近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稳定在高中阶段普遍予以正常开设,并尝试设置一些专职的研究性学习教师,以保障该课程的有效推进,努力使研究性学习为高中生的各科学习提供一种方法论指导。这里简要汇报三点基本做法。
  
  一、目标清晰,确立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的应有位置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新兴的独立课程,国家教育部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对“研究性学习”课程作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这被公认为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综合课程,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它涉及的知识是综合的,但它不是几门学科综合而成的课程;也不等同于活动课程,虽然它是以学生开展自主研究活动为主的,但它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它又不等同于问题课程,虽然它也以问题为载体,但不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本质地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它强调知识的联系与运用,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要义是:依托课题研究,学习研究方法;体验研究过程,培养问题意识;讲究科学态度,激发创新精神。
  今天我们所讨论的研究性学习,是作为“独立课程”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首先,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运用已有知识和各种直接生活经验来观察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一课程形态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其次,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要研究的问题(或称为选题、课题)多来自现实生活,课程的实施大量地依赖教材、校园以外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最后研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各异,因此它必然会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活动,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
  再次,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门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的课程。该课程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学习的内容后,通常采用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整个课程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最后的表现形态等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的努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成为某一个研究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他对课程目标的达成负有主要的责任。学生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研究性学习既赋予了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也要求学生承担达成课程目标的义务。当学生感到背负一种责任时,他的主观积极性便得到极大的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就有了积极的内在动力。
  当然,我们也应当清醒:中小学研究性学习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而不是只为少数优秀学生开设的课程。它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追求目标,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鼓励学生介入学科前沿的研究,要求学生的研究结果具有科学性,但并不要求每个学生的最后研究成果都必须有所创新。强调这样一种课程定位,有助于防止研究性学习变相发展为新的学科竞赛,着眼于学校贴金扬名,最后演变成为培养少数尖子学生的专利。
  
  二、措施落实,保障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能有效开设
  
  开好一门独立课程没有科学合理的举措是不可想象的。它至少要有五个基本保障条件:一是师资;二是课时;三是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四是教学过程管理;五是评价机制。近年来,我们学校在保障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施行方面,努力在上述五个层面上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和实践。
  关于师资。由于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新兴学科,没有专门的师资力量。为此,学校从校情出发,借助教科室和图书馆的专业力量,充分发挥他们在文献信息研究和教育科研方面的优势,聘请了两位专任的研究性学习教师,同时还从其他学科教师中选聘一批懂得外语和计算机、有一定学科背景和研究基础的青年教师担任研究性学习的兼职教师,这样先重点保障了高一、高二年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师资需求。高三年级主要实施以学科研究性学习为主的方式,让各学科任课教师兼任。
  关于课时。我们采用比较灵活的办法,平时每周一节排入课表,主要由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论指导和课题研究的共性问题研讨等。其余的课时根据各年级的进度安排,或把任务分散,在平时安排课题研究;或专门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上去调查研究、采集信息、完成课题报告等。这种灵活务实的课时安排,既有比较系统的相关的方法论指导,又有学生完全自主的学习和研讨,使整个课程实施切实有效。
  关于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我们既有统一的课程规范和进度安排,又有相当的灵活性供教师和学生自主安排。例如,对高一年级的统一要求是,一学年要完成六个专题的相关知识介绍:研究性学习概论;文献研究与工具书简介;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选题及其论证;社会调查的一般方法;研究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等。要求学生能够在一学年中独立或合作完成两个课题研究报告,其中一个为规定选题,一个为自由选题。同时,高一年级还可以利用研究性学习课组织一门校本课程的选修学习和研究。我们在高一年级主要开设的是《生涯规划》和《研究性阅读》,让学生从高中起始阶段就开始关注自我发展和研究性阅读等对人生成长的指导意义。由于教学内容安排比较具体明确,所以相应的教学目标确立也就比较清晰了。
  关于教学过程管理。没有过程管理必然流于形式。我们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管理中主要狠抓五个环节:一是教学计划关,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要求各年级研究性学习备课组拿出一个学期完整的教学计划来,并随时进行检查或抽查;二是集体备课关,因为研究性学习专业师资相对缺乏,我们学校利用这方面专业师资的优势,每两周组织一次年级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以统一教学进度和重点安排,保障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学有所得;三是制订统一的评价要求和规范文本,以增强学科过程管理的科学性和严密性,我们统一印发了研究性学习相关参考资料、课程开设要求、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研究性学习报告文本,以及重要课程专题的教学简案等;四是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最终作业进行汇总管理,学校有重点地组织抽查与评估,保证教学活动落到实处;五是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一项探索性工作予以重点扶持,并在市、省组织的高中新课程各种现场交流活动、督导评估时予以重点介绍,以积极鼓励来推动过程管理。
  关于评价机制。对研究性学习的考核评价,我们强调全过程评价的原则:一是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小组,并乐意在研究小组中承担个人力所能及的工作是评价的重要内容;二是研究过程中每个学生所付出积极劳动的多少是评价的重要依据;三是为整个研究报告的完成作出了哪些比较突出的贡献;最后看完成成果的水平和影响等。评价方式:我们采用学生个人自我评价、学生研究小组互相评价和教师最后综合评价的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评价的表达:既有等级性的定量评价,又有描述性的定性评价,更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一些横向交互性的评价等。这些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广泛兴趣,而并非简单的成绩评定。
  
  三、创造特色,打好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的发展基础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否具有生命力,是否能不断创造出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潜在价值,是否具有科学意义上的课程推广价值,关键就要看其课程的科学基础和发展意义。我们在近几年的实践与探索中,不断注意摸索经验、积累做法、创造特色,希望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长期有效发展打好一些基础,提供一些借鉴。这里我想重点介绍三个方面的实践和探索。
  一是以学校图书馆为基地,把研究性学习活动根植于学生的检索与阅读之中,致力培育高中生较强的信息利用能力。学会研究,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文献信息的利用能力。这种能力实际上主要是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大家想一想,一所大学离开了图书馆还能办下去吗?一个研究者没有图书馆的帮助可能完成科研项目吗?结论是十分简单的,肯定不行。如果我们的高中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学会了利用图书馆,将来他的研究能力一定不会太差。有人感觉,今天是信息时代,是网络时代,可能利用网络更重要。实际情形是,应当引导今天的高中生远离图像,亲近文字。很多重要的系统的知识和信息,还是来源于图书馆,来源于文献,来源于工具书。因此,利用文献的能力是研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课程应当对学生进行这方面比较系统化的教育和引导。还有一点我们也十分注重,就是让学生有比较规范的参考文献意识。这里既是一种科学的著录格式,又是一个现代青年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产权意识。没有规范的参考文献常识,将来真要从事科学研究时就一定出问题。现在一些学术腐败的情况也应当让我们的学生了解,要他们从一开始接触研究就懂得尊重别人的研究成果,懂得引用文献信息的严肃性。为此,我就专门为学生开设了一些很有特色的课,如“期刊论文的阅读与笔记”“工具书简介与利用”“网络搜索与信息整序”“参考文献规范格式与引文评价”等,这些课程内容让高中生了解到研究本身的一些科学规律,并从中学到了参与研究所必须具备的科学常识。其实,同学们听这些课时特别认真,因为他们发现这些方法对他们今后升入高校帮助是很大的。
  二是以互联网为平台,把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时间、空间和交流渠道作一种探索的延伸,有效提高高中生的信息交流能力。我们知道,研究性学习需要更为集约丰富的共享资源,包括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导师资源。而现实的物质实体世界由于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资源分布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研究性学习对资源的需求。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正好弥补了研究性学习的现实困难。互联网能提供集约化的丰富的共享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智慧资源,这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坚实基础。
  另外,研究性学习需要对话充分的学习情境、需要对话中的多重解释。对话性的会话使得学生在反思中的研究得以丰富和发展。以自研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如果缺少必要的教学组织,学习情境中缺少必要的挑战和干扰,学习的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协商交流,对话和反思就会终止,探究就得不到延续。那么,网络就能营造共生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共同体通过充分的对话和共同的探索将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同时社区又通过系统组织,将个人问题转化为公共问题,并借助公共知识解决个人困境,这就构成了一种加速个人学习和创新的良性循环模型,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交流平台和对话机制。为此,我在无锡市中学图书馆协会的专业网站“阅读文化网”的《阳光论坛》上专门开设了一个研究性学习板块,用于学生利用空余时间上网交流与探讨问题,共同商量或争议课题内容,并对研究性学习课程本身提出各种质疑和意见,以及时帮助教师修正教学计划、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同学们在这个网络园地里发表了不少很好的意见,也直接为学校改善课程实施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许多外地的教师和学生也积极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来,甚至还有一些科研人员也来借助我们的网络园地进行专业的项目调查。这样探索既为学生拓展了学习空间,又为课程扩大了社会影响。
  三是以校本课程为特色,丰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完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过程,促进高中生的积极成长和愉快发展。如果说,研究性学习只是让学生完全自主地做一些课题,那么高中阶段连续三年的重复性活动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种课程学习中的习惯性倦怠,这样的心理症状在目前高考科目中所显示的状况有些已经令人十分担忧。研究性学习千万不能重复这种学习心理的倦怠症状。为此,我们思考改善的办法是在高中三个年级的研究性学习中,分别插入一些富有校本特色和研究意义的课程内容,以打破研究性学习本身的课程局限,拓展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视野。我们目前在高一阶段插入《生涯规划》和《研究性阅读》,在高二阶段插入《环境教育》,高三阶段主要是紧密结合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等内容。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高一阶段的《生涯规划》校本课程。这一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研究和探索性,同时又紧密联系高中生的自我成长,所以在实施中受到了学生普遍的欢迎。本课程是我们学校承担的江苏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程《当代青少年生涯发展研究》的主要成果。课程实施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师生共同探讨、争论、研究的过程。课程通过师生共同学习生涯理论,探讨学生个体的性格特征、发展优势、兴趣特长、学科优势、职业理想、生活目标等,进而在共同解读生命价值和人生追求目标的基础上,学习和尝试对各自个案性的生涯规划。课程占用时间并不长,一共花8个课时。课程结束后,我利用网络对自己任教的4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网上无记名调查。结果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有近200名学生在论坛发布了自己对课程的看法,整个回复让我深受鼓舞,学生们无论是给予肯定的评价,还是提出尖锐的意见,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大家都非常喜欢这门课。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建设和深化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但若能整理、提供一些较为成熟的范例,经常性地组织一些专题交流和互相学习的活动,将会有助于缩短大家的摸索周期。当然,更为可靠的深化途径应当是:借助课程改革的滚滚洪流,通过在科学思想和方法指导下的尝试、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会逐步走向成熟。
其他文献
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感触最深的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与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就是进行反思性教学。具体来说:一是反思性教学以探究与解决问题为基本点,在反思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反思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在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通过反思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地改进教学过程,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三是反
本研究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观察角膜缘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联合睫状体上腔引流的小梁和巩膜切除(LSEVDS)治疗无晶状体和人工晶状体眼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观察103例(109眼)无晶状体和人工晶状体眼的青光眼患者。26例
通过对加工石油钻井套管用的大型管螺纹车床的数控改造,论述了机床改造的功能要求、总体改造方案、及机床改造后机械性能的提高和精度的恢复。
目的研究环孢素A(CsA)在不同情况下,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s)超微结构和增殖的影响.方法用CsA分别处理正常生长的RLECs和经过H2O2损伤的RLECs后,用透射电镜观察RLECs超微结
本研究通过构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peurotrophic factor,CNTF)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重组质粒,观察其在真核细胞-AAV293细胞中的表达,为研究基于AAV系统的CNTF转基因治疗视神经,视网膜疾病奠定了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在论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时,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强调数学教育生活化,意味着数学教学要将儿童的“生活中的数学”与“书本上的数学”有机地沟通与融合。那么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可以运用哪些实践性策略呢?    一、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因子”,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学习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数学知识
目的研究0.3%左氧氟沙星局部应用给兔眼后,在泪液和房水中的药动学行为. 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双侧眼准确滴入0.3%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后,分别于不同时间取出房水和滤纸片并对其定量(定容及称重).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定量测定.药动学参数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计算机拟合求得. 结果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可以将左氧氟沙星同其他杂质很好分离,最低定量浓度为0.005μ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通过物理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勇于探索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推理、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创新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能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综合培养和发展。在当今新课改的浪潮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物理实验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前提和思想保障    
间隙状态控制系统是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龙门式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结构特点,研制了一种全新的间隙状态模糊控制系统.实际使用效果表明,此系统性能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