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含韵:16年后的今天 我有权去选择自己的命运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engdetian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4日晚,《乘风破浪的姐姐》(以下简称《姐姐》)成团之夜收官。宁静、万茜、孟佳、李斯丹妮、张雨绮、郁可唯、黄龄7人正式成团,张含韵遗憾落选。9月5日零点,张含韵在微博发文表示:“没成团,不碍的!这一趟挺值得!节目的结束不是结束,回归到正常工作中,抽空还会跟姐姐们一起去旅游。不成团,我也是乘风破浪的姐!”
  年少成名———“成名早绝对是一种优势”
  对比刚出道时参加的《超级女声》,《乘风破浪的姐姐》对于张含韵来说的区别就是选择和被选择。她说:“《超级女声》是16年前,那时候的我是比较懵懂的,是被命运所选择的。但是16年后的今天,我是有权力选择自己命运的,所以一个是被选择,一个是去选择。”
  对于早年就出道的张含韵来说,成名到底意味着什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含韵表示:“我觉得成名早绝对是一种优势,虽然它可能会同时携带着很多风险,就是说年少成名有很多不可控的,对于年轻人来说,心态或者是事业上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但是我觉得就像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的那种感觉。就是你吃过的苦,你走过的弯路都不会白走的,那我积攒的经验以及对自我的认知和自己想要什么,就会比他们更早一步或者是更清楚,我觉得自己多吃一些苦,多走一点路是真的挺好的。但是说真的,我觉得以前的我确实也不够好,因为可能出道比较早,没有时间和机会去为自己打磨,去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我觉得一切都是正确的时间,就是最好的安排。那现在我被大家看到,觉得也很感激,也应验了之前自己的一些想法,只要有自己喜欢的东西,都要坚持下去。因为生命的力量就在于不顺从,我觉得这个可能是生而为人,能够做到的,能够去体现到的,一种人类的精神力量,我对此还挺自豪的。”
  参加《姐姐》———“让我变得更自信了”
  节目中,张含韵说:“在外的时候都是有铠甲、有盔甲的,我们再辛苦、再心酸,也不会有人体谅。这一次经历让我觉得女性的敏锐和细腻,更能够去感知到你所需要呵护的那个小小的伤疤,带给你能量。在公演当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二公的演出《这是因为我们能感到疼痛》,因为那一场比较不容易,有点绝处逢生的感觉,也可能是因为我生活中快乐比较多,疼痛比较少,所以那一场疼痛的记忆就很深刻,然后又把它圆满地完成了,所以特别满意。”
  不少网友称呼张含韵为“迪士尼在逃公主”,对此张含韵表示:“我特别的感激也很开心,但是对于自己来说,我觉得这个年纪,公不公主就不重要了,可能小时候被别人称之为公主,会觉得很受用,然后很开心、很喜悦。现在的我呢,觉得我也不是啥公主,咱也没有那个公主命呀,公主有王子保护,我们只能自己靠自己,自己保护自己,对吧?”
  谈到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后面临的挑战,张含韵坦言:“参加《姐姐》这个节目之后,让我变得更自信,就是觉得背后有人支撑你了,你后面有这些姐姐们。当我们成为朋友、成为战友之后,有一种精神的支持,大概这个就是女团的能量吧。最大的挑战是要从个体户变成集体户,你要去平衡好一个团队当中的每一个人要,又如何让观众喜爱和接受,这个比较难。如果是自己solo(个人表演)的话,我觉得好与不好自己都能接受,但是一旦涉及到团队荣耀的时候,你就觉得再多都不够,就得为了大家拼,这种积极性还挺幸福的吧,还挺暖的。”
  遇到打击———“自己给自己发糖吃”
  《姐姐》一公结束时,张含韵收获了很多掌声,但在随后的“观众喜爱度”中排名倒数第一。面对比赛过程中的压力,她坦言:“第一场倒数第一名,当时确实是挺受打击的,但是作为深知这个命运无常的我来说,我觉得那是非常短暂的,因为我觉得到这个年纪一定要深知,就是命运的无常随时要把你拍到谷底,无论你在哪个坑里都得就地爬起来,我们不要把精力和时间浪费在纠结和负面情绪上,也不要自怨。如果有这个精力和时间,就就地爬起来,能做什么尽力做好就行,最起码不负自己。”
  遇到情绪低落的时候,张含韵的解决办法就是———吃糖。她在采访时说道:“比如我在节目当中有很多低落的时候,练舞练得体力不支的时候,就是表现的不够好的时候等。但是我觉得回到这个岁数最擅长的就应该是,如何让自己在面对挑战的时候年龄不低落。我们有很多科学的方法,比如说吃吃糖,打打游戏,然后刷刷开心的段子。因为我工作早,从小把我锻炼成一个需要去面对社会,需要去担起很多责任的人。很多时光可能已经错过了,但是一路走来我也收获了这么多人对我的关注和支持,我觉得那些就是属于我的糖。我觉得我的糖也吃够了,还攒了不少,所以当我需要吃糖的时候,我就自己给自己发糖吃。命运对每个人的馈赠不同,所以我很感激我所走过的每一条路。我觉得外表可以靠保养,有很多途径和方法,但是内心我只能说,努力保持吧。毕竟我们都是经历过岁月洗礼的人,是有故事的人。要说完全绝对的简单、年轻,是不可能的,但是心态可以开心,只要无憂就简单快乐,可能是这样。其实,这就是30+带给我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越来越了解自己,越来越能让自己面对这些负面的情绪,这个是让我觉得30+非常非常引以为豪和我很喜欢的地方。”
其他文献
2019年6月,北京市公示首批历史建筑,以具有一定时代特征和保护价值、承载了真实和相对完整历史信息的建筑为主。海淀区科源社区13、14、15号楼位列其中。这3栋住宅楼都是上世纪50年代,为安置从海外归来的著名学者和国内知名科学家而建设的,因此也被称为“特楼”。  1954年,14号楼是最先建起来的,这是一座3层的灰砖小楼。  钱三强一家就住在14号楼的203室。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贝时璋一家就
期刊
提笔之前,刚喝了一罐花果酒,“杭白菊+梨”,口感不错。从小到大,对酒有着一种天然的好感。也许是母亲怀我的时候,因为一场酒,让胎心暂时停跳;也许是尚在襁褓之中,就被心大的舅舅用筷子蘸了白酒抿进了我的嘴里。好酒量与我似乎是与生俱来,以至大学毕业的一场告别宴,我面不改色地连喝了十几盅白酒,事后父亲特意找我谈话:女孩子出门在外,不能喝那么多酒。那应该是我最后一次无比肆意地饮酒,从此以后,酒中少了青春的飞扬
期刊
“中国考古人都是你坚实的后盾,未来你就是乘风破浪的考古小姐姐。”近日,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以676分的高考成绩选择了北大考古专业,然而,有网友却质疑考古太冷门可能找不到工作。对此,各地考古圈“大V”纷纷送上开学大礼包和霸气祝福,樊锦诗先生也写信鼓励她:“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  钟同学的经历,让一向低调的考古界“喜提热搜”,受到了更多关注。那么,考古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期刊
刚喝了杯酒,掏心掏肺,不煞有介事地说,我是真想了一天,也没想出一个能和“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有一毛钱关系的故事。倒是想到了跟这个很像的两句诗,一句是“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一句是“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又忽然产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联想:诗、酒、花,似乎在中国古典诗歌当中,是一个特别经典的组合。为啥?我以为应该是这么一个逻辑———  诗人之所以叫诗人,是因为他擅
期刊
有一种户外绿植,从来都不起眼,但到了秋季,它定会进入你的眼帘,以蓝天白云为背景,以激情的色彩,燃给你看。是的,它就是爬山虎。每每深秋,当站在布满爬山虎的墙根,向上仰望,一定能感觉到,仿佛天空在燃烧,这时落叶不再是衡量秋天到来的标准,满眼的赤红让人无限感怀秋日的盛景,有时又心中不免隐隐感叹时光的轮转:天凉好个秋,赤霞也害羞。  京城中的爬山虎是比较多的,楼的外墙常常被它包裹。记得有一位朋友,当年办公
期刊
那年花开,那年半夏,我伯父的长女晓桦,安静地坐在花前做着绣活儿。我倾心她的一针一缕,新奇地伴她缝绣心中的日月。她微笑着说,你上学念书多好,哪像我这样清闲的。  “于飞燕,并蒂莲,有心已待成姻眷。”我目睹晓桦完美的婚姻,一对璧人,一个花好月圆之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是她最美好的愿景,也是我最美好的祝福。后来,她有了宝宝。她从容地带娃,出工。光阴是她手中的溪流,井然有序的平稳流淌着。  也许
期刊
“2020年格外特殊,不论对我们的球队还是对我个人来说都极其艰难、很不平凡。整整7个月,我们几乎消失在公众视野……”8月29日,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发表长文,回顾和总结中国女排的2020。她说,这段不平凡的经历,一定会激励中国女排保持强大。从今年1月开始,中国女排进行了长达7个月的封闭集训。面对东京奥运会推迟、多项国际性赛事取消的挑战,女排姑娘以不变应万变,向奥运目标持续前行。  封闭集训7个月  
期刊
在中華民族刺绣工艺的百花园里,有许多优秀的地方绣种,如鲁绣、汴绣、瓯绣、汉绣、闽绣以及许多少数民族独特的刺绣。而在所有刺绣中名气最大的首推“四大名绣”,即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我国历史上还有一种刺绣工艺,曾在历史上的九百多年间一直居于众多绣种之上,成为我国第一名绣而举世闻名,这就是北京的宫绣,也就是今天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绣。  京绣是北京地区刺绣的统称。京绣在
期刊
上学头一天,几十个懵懂的孩子乱哄哄的,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只有一个小女孩儿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她发出了意思明确的口令。在她的指挥下,大家按个头高矮排列成隊。  之所以由她发令,那是因为她是我们的班长,可这个班长不到一个学期就转学了。  她的哥哥却没有转学,他比我高两年级,和我的邻居朋友在一个班,所以我们也认识。有一次他在学校操场犯了哮喘病,当时我就在边上,真吓到我了。  再见到她时是几年后,她已从小
期刊
257. 4公里有多长?从贵州遵义到重庆248公里,驾车大约3小时,步行大约68小时。那如果在漆黑而充满未知的洞穴里,探测完257. 4公里需要多久?答案是32年。  李坡,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贵州省洞穴协会理事长。他和队友一起,用32年,书写了贵州省绥阳县双河洞———亚洲第一长洞的探测传奇,成就了双河洞“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馆”的美名。32年来,正是李坡和队友一次次的洞穴探险和科考,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