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心理学研究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dh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高校学生;价值观教育;心理学;措施
  一、前言
  纵观五千年的中国灿然文明,对于学生的教育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古代中国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普遍以儒家思想为主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和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被市场经济体制所代替。在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也处于迷惑期,而高校学生作为重要的社会群体,其个人思想还不够健全,价值观没有得到完全的建立。这种情况下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价值观的影响,比如:盲目拜金和腐败思想等等。以往,我国高校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多为课堂型教育,教育效果有限。目前,将国高校学生价值观教育运用在网络环境下也在高校教育中得到了发展,不仅提高了高校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效率而且提高了高校学生价值观培养的兴趣。因此,探索一种新的价值观培养方式和分析方法,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本论文正是从此方面出发,阐述心理学教育下高校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策略,并提出高校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优缺点和教学过程应注意的事项。以心理学为切入点,对高校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心理学分析,探索更加有益的高校学生价值观培养模式。
  二、影响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心理要素
  大学生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的高校学生有利于社会的繁荣稳定。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不同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家庭影响在大学生建立个人价值观方面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笔者认为,学生的心理因素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方面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对高校学生的调查研究,我发现影响学生个人价值观的主要心理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学生价值观受个人需求的影响严重
  需求是学生个人欲望的集中体现,它是影响学生个人动机和引导学生个人行为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需求是人的本质的特征。任何人都有个人需求,个人动机与个人可能性的比值就是高校学生的个人需求。当个人的动机越是强烈的时候,其可能性也就变的越大,个人的欲望也是最强的,也就越容易引导学生采取行动。著名的心理学专家马斯洛教授根据需求的内容不同,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了五个不同的层次。它们分别被称为:生理性需求、社交性需求、安全性需求、社会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人的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的需求不断变化的过程,人类对于需求由底层次向高层次扩展。正是人类各种需求的存在,才有动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类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是有选择性进行的。人在进行选择性认识的过程中是以满足个人的需求为目的的,满足个人需求是其认识外界事物的动力,因为这样的选择符合个人当前的价值观。这种心理性的需求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价值观的培养和发展。特别是在高校学生中,由于其个人思想还不成熟,各种需求很容易影响其价值观的建立。当学生在追求个人需求的过程中,不完善的个人思想很容易导致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个人需求,做到正确引导,积极沟通。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心理上选择性的认识外界事物,与学校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相统一。
  (二)学生价值观受个人情感的影响严重
  人类之所以是高级动物主要的区别就在于人具有情感,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个人情感更加强烈。学生控制个人情感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很容易受到各种情感和情绪的影响,表现在学生行为上就是:高兴、悲伤、抑郁和悲观等。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选择,是学生价值观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如前所述,需求会决定着学生的价值观选择,当需求得到满足时,学生的思想比较愉悦,反之则会使得学生产生悲伤、消极和厌倦的个人情绪。这些情绪反过来又作用于学生的个人价值。当学生心情好时可以促进其健康发展,增加其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其发展。当学生心情不好时,就会产生厌学等一系列的反应,这就影响着学生个人价值的选择。因此,在以后的高校学生价值观问题方面,应该注重学生个人情感的变化和引导,教育学生控制个人情绪,合理发泄不良情绪,这些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意义重大。
  三、高校学生价值观培养的措施
  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培养以往多采用课程教学的形式。通过思想政治等课程的讲授和课程考试来加强学生对于正确价值观的认识。但是,这种价值观的培养方式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有些情况下,甚至会促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尤其是对于考试的形式,会使学生对于价值观的教育停留于表面文章,不能深刻认识。在高校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笔者认为应该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利用心理学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其主要的措施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多元化价值
  现在社会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不断涌现,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念也大量存在。学生在个人价值观的选择中,没有必要必须按着统一的价值观标准进行选择。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心理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价值观。但是,这种价值观的选择过程中,需要教育工作者多注意学生心理变化,及时修正价值观建立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思想。同时,这种多元化的价值观培养模式,并不代表着放弃以往的强制性教育。学生的思想毕竟还不成熟,在面对一些问题时,总会存在错误的思想。因此,在多元化价值观培养过程中,要穿插传统的价值观教育方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各种模范宣传片,宣传不同行业不同阶层模范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
  作者简介:闫芳芳(1984- ):女,籍贯:河南郑州人,学历:本科,职称:助教,专业:应用心理,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写作方向:应用心理,在校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
其他文献
关键词:角色游戏 学会交往 情境 愉快教学 模仿  角色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活动,也是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虽然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交往的机会,但角色游戏中的情景更能刺激幼儿产生交往的需要,同时角色游戏的角色扮演更能满足幼儿的交往愿望,有助于丰富儿童的想象力、还可以帮助孩子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和减轻心理紧张。我们可以巧妙地借助角色游戏,解决幼儿交往中出现的“疑难杂症”,让幼儿学会如何正确的
目的CTLA-4在正常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中起重要的抑制作用,是机体维持淋巴细胞稳态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提示CTLA-4基因多态性可导致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1型糖尿病有着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组织(condyloma acuminatum,CA)中survivin基因外显子1区CpG岛甲基化与其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survivin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方法:(1)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尖锐湿疣皮损、10例正常宫颈、1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2)提取RNA和DNA;(3)运用RT-PCR方法检测survivin的转录水平;(4)用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