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走了!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jc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迈克·华莱士(Mike Wallace,1918年5月9日-2012年4月7日 )美国CBS访谈节目《60分钟》主持人,曾采访过多位政治人物,于2006年退休,是美国电视界的“教父”级人物。2012年4月7日,迈克·华莱士在美国一间疗养院去世,享年93岁。
  记者这碗饭一个人到底能端多久?我们说,年轻的时候吧!迈克·华莱士说,直到自己蹬腿的时候吧!年轻的我们不一定能端得上这碗饭,但迈克·华莱士却做到了。
  迈克·华莱士是谁?他是美国著名新闻调查节目《60分钟》的主持人,从1968年9月24日开播到2006年华莱士退休,他整整在这个岗位上待了38年。华莱士1939年大学毕业,1951年加入CBS。当2006年以80多岁的高龄退休时,他已经在新闻记者的岗位上坚持了60多年。60年的岁月成就了华莱士在新闻界的教父地位。
  4月7日,当迈克·华莱士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一家疗养院去世,人们感叹:教父走了!
  但教父从来不是一天炼成的。写电台新闻、在海军做通讯官、加入CBS,但如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刚开始他并未真正找到自己的定位,今天主持新闻节目,明天又去主持娱乐节目,后天又去主持游戏节目,直到长子的意外身亡,他开始专注于硬新闻的报道。
  1968年,华莱士开始了在《60分钟》的记者和主播的日子。到70年代末,它成为电视史上最有影响的新闻节目,它的收视率居高不下,超过了所有各类电视节目。它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电视观众群,来收看华莱士和CBS曝光腐败和欺骗。华莱士对新闻的敏感 以及电视采访设备的越来越小型化,使得摄制组可以把电视记者带到从未去过的地方,把消息以破纪录的速度带回给美国公众。
  而让中国人开始认识迈克·华莱士则是从他对中国时任领导人的专访开始的。1986年,华莱士采访了邓小平;2000年,他又在北戴河采访了时任中国领导人江泽民。随后,我们一点点地了解着华莱士采访的人物名单,他也成为了我国每一个新闻从业者不能忽略的一座丰碑。
  尤其当迈克·华莱士以80多岁高龄离开CBS,当他至退休念念不忘还没有采访到前总统布什时,我们是否汗颜:到底有多少人可以当一辈子记者。
  长达60多年之久的记者生涯,无论辉煌如何,华莱士对自己的定位仍是一个新闻记者。那么在我们这里到底有多少人可以在记者的岗位上干一辈子?在中国一个出色的新闻记者应该走这样一条道路:记者——部门负责人——副总编辑——总编辑,没有上升空间就转行,写写书、教教学,何乐而不为?年龄大了,没有激情和冲劲了,还在新闻一线上跑来跑去,在我们看来不是能力不足就是际遇不佳。
  每一个新闻从业者在学校大概都上过一门有关名记者的课程,在那样的课程中这些“准新闻人”能够听到的大概是许多著名记者的事迹,甚至他们也想过要不顾一切的完成自己的新闻理想。而实际上,当真正开始踏入这个社会,才发现我们甚至还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新闻理想”,我们在社会冲击下苦苦的寻求着,却发现除非自己受着伤,否则总是无法得到真正的世界。有多少人敢像华莱士那样做一辈子的调查记者?就连普通的记者也是夜夜担忧,为了采访累坏了身体累出了病。所以我们羡慕90高龄的华莱士,因为据一项调查显示,记者的平均寿命是只有45.7岁。
  就连离开《南方周末》,成了自由作家的李海鹏也说“我只是觉得,用一生的一段时间去干这个是对的”,李海鹏也只是用一生的一段时间在干这些事情,而华莱士却用了一辈子。中国的调查记者在煎熬中前行,华莱士却自由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大概华莱士从来没有想过要转行吧,得罪了这么多人,不知华莱士是否想过要为自己留一点后路。
  当记者被称为“新闻民工”时,我们开始觉得一个记者是那样的不容易被社会承认与尊敬,我们所想拥有的也不过是一份稳定的工作。
  当生活平静下来,我们在幻想中构建着自己的理想王国,想象自己也可以是那些传奇的人物,自己也可以做那些传奇的事情。现实的缺失在梦想中填补,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人们需要更多的应该是华莱士式的犀利和深刻、他的洞见以及他的睿智。当本该成为标杆或模范的华莱士被当做“传媒的异教徒”、“新闻业的盗火者”,我们懂得了他的独特,懂得了我们的缺失。
  在笔者的眼里,华莱士的一生,就像他给自己定的墓志铭一样:粗鲁,但不失公正。1998年,华莱士作为唯一一名记者,随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前往伊拉克调停即将爆发的战争。同年,他在《60分钟》节目里采访了美国最有争议的一个医生:杰克·科沃奇安,他一直致力于帮助病人安乐死。他还采访过美国数学天才但同时又是精神病人的约翰·纳什,纳什是电影《美丽心灵》的原型。
  华莱士有幸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风起云涌时期的见证者。二战结束,美国国内包括种族冲突、妇女解放运动在内的形形色色的民权运动兴起,越南战争、水门事件等政治事件层出不穷。面对这些改变和试图改变人类历史的大人物,华莱士冷静甚至近乎冷酷地以自己尖锐的发问刺入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追寻了事件的背后真相。
  华莱士面临的社会环境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在这里,这个教父级人物的妥协和抗争、与“战友”之间或经历考验、或破裂的同志友情,再现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这个以“无冕之王”和“正义之士”自诩的群体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与各种利益诉求的冲突普遍存在的时候,迈克·华莱士的职业良心和个人情感承受着来自公司体制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
  60多年的岁月积淀和生活历练让这位提问者采访嘉宾时从容不迫、淡定自如,而在中国,冲在新闻第一线的绝大多数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们有活力有冲劲有激情,能出色地完成新闻报道任务。30岁甚至年纪更大的记者或离开或跳槽或辞职或改行或升迁。而透支健康已经成为这些人重要的工作内容。
  当笔者有幸与新闻界的一些老前辈坐在一起,笔者感叹他们在经历岁月沉淀后的韵味与醇厚,但当看到许多优秀的新闻记者由于年龄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继续在新闻一线忙碌时,又感到了某种遗憾,进院校、进政府、进公司,成了这些人的选择。
  记得华莱士的老东家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曾经播出过这样的广告:“哪4个字会让骗子和流氓心惊胆战?”答案是:“迈克-华莱士-在—此”(Mike Wallace is here)。设想如果我们的某个新闻媒体敢这样为自己的记者做宣传,这个记者可能早已经岌岌可危了。
  在所有的新闻报道类型中,调查性新闻是风险最高、耗时最长、成本最大的一种,稍有闪失,就可能引来巨大麻烦。在各种势力的博弈中华莱士也常常面临抉择和矛盾。从战争到丑闻,从商业黑幕到国际新闻,从杜鲁门到克林顿,华莱士和《60分钟》一起成为了美国甚至世界新闻界的楷模。
  新闻界有子承父业这样的说法吗?不知道,只是凭着笔者浅显的认识,倒很少见到这样的新闻世家。当一个人在新闻界埋藏多年,还会让自己的子女进入这个行业吗?答案无从知晓,但华莱士的儿子克里斯继承了父业,成为了有线电视网福克斯电视台的新闻记者兼主持人。甚至还采访了自己的父亲。
  华莱士曾经说过,“采访肤浅的人,我宁愿辞职也不会这么干”。不知道这位新闻界教父被人采访是怎样的感觉呢?自己的儿子是不是也是一个深刻的采访者呢?
  尼克松曾邀请华莱士担任他的新闻秘书,但华莱士婉言谢绝说:“我还是愿意当一辈子记者。”当一辈子记者始终是华莱士的座右铭。我们尊敬这样的老者,我们欣赏这样的人生,但仅仅是欣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教父走了,给每一个新闻人的心中都留下了一个梦想。
  
其他文献
学科渗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学科为基础,破除学科壁垒,知识的交叉综合,涉及两门和两门以上学科的科研或教育活动。但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是以单一学科为中心,割裂了学科间、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难以实现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难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即历史思维能力。这一教学现状与新高考改革要求是背道而驰的。笔者在参加广西师大教育硕士学习期间,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认为学科渗透式
记得有位旅行家曾给旅行划分了几个阶段,或者说几个圈。第一圈是国内那些热门景点,一般都是跟旅行社出行的那种跟团游。第二圈为国内自由行,去一些人少景美的地方,但交通不很方便,吃住条件也相对不如那些热门景点。第三圈是出国游,基本都是跟旅行社出团行。第四圈是去的地方也是常人难以到达的地方,有探险性质,比如两极探险,亚马逊丛林探险,去伊拉克,阿富汗等战火不断的是非之地感受与众不同的刺激,有点不卓死就不会死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和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渐渐地走进英语课堂,这无疑给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21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我们已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课堂教学由传统的“认知型、灌输型、封闭型、统一型”开始向“视、听、说”的教学模式转变,实现了英语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和谐高效、主动发展,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得以加强,人文教育思想得到渗
一、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归类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活动”栏目按能力要求分为“思考”、“探究”和“实践”三种类型。《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三册必修教材共有“活动”193处,根据教学实践,可将活动分为以下类型,见表1。    二、教材活动设置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材中讨论类活动的安排为学生提供了互相交流的舞台,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评价、反馈、
埃及前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6月2日在首都开罗一家法庭听取宣判,所获刑罚为终身监禁。法庭判处穆巴拉克终身监禁,理由是他没有采取行动阻止导致示威者丧生的致命暴力。另外,法庭裁定,鉴于追溯时效已过,对穆巴拉克父子的多项贪腐罪名指控不予追究。  埃及首都开罗等城市2日傍晚爆发大规模游行。当晚,数万名民众聚集在开罗市中心的解放广场,表达对法庭判决结果的不满,首轮总统选举中失利的总统候选人阿里和萨巴希也加入了
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来看,后话题作文取代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大趋势,要写好此类作文必须重视审题立意。我根据指导学生备考作文的实踐,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认真审题,引导学生把握题旨    1.吃透材料,整体把握。后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依据,蕴含着文章的主旨,写作者必须把握住材料的中心,它是文章的灵魂。简单地说材料的主旨就是你要写的议论文的论点,你所写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
孙飘扬,195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金湖,1982年从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毕业。该校素有“药界黄埔”之誉,出了众多医药企业家:除了孙飘扬,还包括圣和药业董事长王勇、浙江医药董事长李春波等。  毕业后,孙飘扬被分配到恒瑞前身—连云港制药厂,当一名技术员。连云港这个地方依山傍水,是国内明星药企的成长地之一,比如恒瑞、豪森、康缘和正大天晴,都从这里崛起。  连云港制药厂创立于1970年,草创之初也就“几
《故都的秋》是现代文学大师郁达夫先生创作的艺术精品,格调高雅,感情细腻,意味隽永。对这篇佳作开展品读教学,也是帮助学生进入文章审美情境的不错选择。    一、品语言文字之佳    语言是承载文学情感和意蕴的基石,欣赏文学作品必须从感受语言开始。首先,《故都的秋》通过灵活运用艺术化了的口语句式,形成了舒缓有致的行文节奏,教师可以选择片段为例,指导学生对此进行深入领会。如文章开篇即点明题旨:“秋天,无
1.把智慧带入课堂  上好高中地理第一课。许多教师认为高中地理课时紧,任务重,尤其是必修1,所以在高中地理第一课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笔者却从序言开始精心准备,上好高中地理第一课,用大量材料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可列举大量的事例介绍地理Geography每一个字母的含义:G-Great(伟大的,神奇),E-Earth(地球),O-Old(古老的),G-Grow(成长、壮大的),R-Real(真实
【摘 要】 笔者从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文件出台后出现的与文件精神不协调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思考,认为导致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在于教育评价体制没有根本改革,尤其是高考、中考试卷一卷一分定终生的观念存在,提出了将素质教育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 改革评价 素质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教育重要目标提出已很久很久,为实现这一目标,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高考、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