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ey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让学生认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目的性,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重要性、目的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将教学目标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那历史教学的效果定能大大提高。
  【关 键 词】 历史学习;积极性;教学
  历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从2012年中考开始将历史学科归入必考科,按卷面成绩总分100分的40%计入中考成绩。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多,课时紧,加上长期以来,因为中考不考历史,使得很多学生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认为历史课可有可无,无足轻重,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影响了历史教学的质量。为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更显重要。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的动力来自目的和乐趣等方面,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中,如何抓好平衡点,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呢?本人就以上问题浅谈下面几点体会。
  一、要讓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历史学是社会科学的范畴,也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以史明智,以史为鉴。历代的执政者都总结以往经验,并以此拓展新政。如西汉初年,汉统治者就吸取了秦朝灭亡之教训,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出现“文景之治”。又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就是吸取了中国无数次革命的经验,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建国后,在建设中又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力不断提升,现又继续坚持邓小平同志确立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等等,历史课要发挥它的实用性和社会性,体现它的时代性、重要性,学以致用从来都是人们学历史的基本要求,无论它表现的是直接或是间接,再如通过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教学,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要让学生明确学历史的目的
  历史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正所谓“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史地不分家”,要讲清楚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好历史知识能与其他学科互相促进。如文史不分家,没有历史知识就不能正确了解文学作品写作的背景,也弄不清某些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理解不了作品的内容。如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明代人,作品写的是汉末到晋初这一历史时期魏、蜀、吴三个封建统治集团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复杂斗争,通过这些描写,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与奸诈,反映了人民在动乱时代的苦难和明君仁政的愿望。小说也反映了作者对农民起义的偏见,以及因果报应和宿命论等思想。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能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提高个人素养,同时也要面对中考这一任务。历史目的性教育与历史课堂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教材之中,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真正明确学历史的目的,产生学好历史知识的动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三、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初中学生听课要求教师讲课生动,听来有趣味,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一)要准备精彩的导言
  精彩漂亮的导言,一下子就能抓住听者的心。历史课导言其效果就在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讲七年级历史《秦帝国的兴亡》这一课时,我采用这样的引言:……毛泽东在《沁园春·雪》词中曾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有人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暴君,有人认为他是千古一帝,哪你又如何评价秦始皇呢?又如讲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课时,出现曹操和诸葛亮这两个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我采用这样的引言,有人认为曹操是乱世奸雄,诸葛亮是乱世奇才,那你又如何认为呢?……精彩的引言,一下子吸引学生兴趣,在课堂上七口八舌,讨论自己心目中的看法。产生了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二)要“以生为本”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识的主体,历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相互合作、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正如苏联教育家堆姆林斯基所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历史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只有满足学生的这些强烈需求,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从而在心灵深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通过《了解身边的“历史”》这一课的学习与探究,为了使学生人人有“历史”,且各不相同,人人积极参与,我先布置学生预习好,并允许他们带自己的“历史战绩”回来让同学们认识。果然,有的同学拿回自己过去获得的奖状、奖品回来“炫耀”,有的拿回过去的生活照回来追忆“历史”,之如此类,真正变为“我要学历史”。
  (三)要让历史与文学拉起手来
  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用文学中那些生动形象的成语典故、古典诗词、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电影戏剧等有关内容与历史课密切结合,描述历史人物,阐述历史事件,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合纵连横,朝秦暮楚,巨鹿之战中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垓下之战中的四面楚歌,淝水之战中草木皆兵等等,通过这些典故、成语,能使学生增强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四)要有多样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
  “学历史很枯燥”,很多学生都是这样认为,如果再用单一重复的教学手段,那课堂教学就如一潭死水,没有了活力,学生的注意力也会迟钝。而在新颖多样有效的教学手段下,大脑神经会异常兴奋,兴趣盎然,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性高涨。根据每课教材的特性,我会采用多样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如讲授课,探究课、讨论课等,也要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可采用幻灯、录音、挂图等手段,将历史的“死”知识,通过动感的画面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讲七年级上册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时,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电视剧“三国演义”里的相关内容剪辑展现在学生面前。①官渡之战,曹操领军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奠定基础。②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③魏、蜀、吴先后成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学生在观看电视剧过程中轻松愉快掌握本节内容、本节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让学生认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目的性,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重要性、目的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将教学目标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那历史教学的效果定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媛媛.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J]. 新课程(教师版),2012(7).
  [2] 牛书玲. 增强中学生历史学习自主性的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
  [3] 张春苗. 浅谈初中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J]. 新校园(中旬刊),2013(1).
其他文献
近几年,国家连续几次对初中语文课本进行改版,遵照教育理论,联系时代特色,增删了一些文章,保留了令人啧喷称道的美文,增加了脍炙人口的好文章,可以说都是经典之作。它们之所以能够流
感动始终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和表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是心灵的滋补剂.是一种有益的洗涤和陶冶。因此,在课改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让感动发挥作用.达到新课改美术教学的目的。
Fanconi anaemia (FA) is a rare genetic abnormality. Most of FA reported from the sub-Saharan population came from southern Africa, with many patients linked to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在今天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可以还是和传统的教学那样,单纯的利用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今天新时代的背景下,
采用低温冷冻和浓硫酸处理研究其对野生大豆种子发芽的影响.-6~-10 ℃低温冷冻处理野生大豆种子1,3,5,7,9 d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用体积分数为0.98的浓硫酸处理野
语文教学活动的表达能力可分为诉诸听觉的示范性、灵活性、启发性和感染性等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诉诸视觉的举止从容、仪表优雅、态度和蔼、表情自然等无声语言的表达能力两
有源滤波器补偿电流的传统检测方法中,由于锁相环存在零点飘移、假锁、失锁等问题,造成基准信号的相位误差,提出了采用无锁相环的检测法检测谐波电路。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向
以ICR小鼠为实验动物,对转金属硫蛋白基因平菇的营养保健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参考人体可能摄入量范围内,喂饲转基因平菇的小鼠生长发育、学习记忆能力和抗疲劳能力都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职酒店服务英语课堂应结合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和学情进行有效教学,要明确各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下工夫。本文以酒店服务英语中的点菜服务为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全方位化,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更新,呈现出“多元并存、新旧交替”的总体特征,也产生了传统价值观与当代价值观、中西方价值观、主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