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典文本教学的“唤起”策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1028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古典文本教学的教学困境,提出唤起感知是学生发生认知的第一步,忽略了学生在面对文本时最为直接的感受、最为直观的感知,而大谈、空谈如何进入文本与深层分析,甚至在此基础上提炼所谓的思想感情、写作特点、艺术风格等等,是不切实际的做法。本文通过寻找古今的契合点;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古今对比法这三个角度对古典文本进行了“唤起”,以期使得学生顺利进入文本,为教学打下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古典文本;教学;“唤起”策略
  关于古典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前人的论述已经很多。然而,这些方法或策略是否奏效,都有赖于学生对文本是否有了一定的认知,或至少是是否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感知。其实,唤起感知是学生发生认知的第一步。所以,忽略了学生在面对文本时最为直接的感受、最为直观的感知,而大谈、空谈如何进入文本与深层分析,甚至在此基础上提炼所谓的思想感情、写作特点、艺术风格等等,犹如镜中花、水中月,看得到、抓不着,更何况是语言的运用呢?
  不过,并不是每个学生面对文本都会有“感知”,尤其在面对古典文本(如文言文、古典诗词曲等),学生对于上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汉语显然是感到陌生的。其用法、句式、情景等迥异都会影响当代人阅读时的理解。学生在初步感知时难免会有隔阂,有时甚至觉得古人说话方式、行为思想莫名其妙,荒唐怪诞。而当学生“失感”时,语文教师的作用就尤其重要。假若学生在感性层面体会不深,一味地专注于深刻理性分析,对学生来讲,仍只是形而上学的“空中楼阁”。学生在心灵上没有受到触动,而硬生生地去接受教师“强加”的理论与分析,难以“南辕北辙”,造成“教师台上如痴如醉,学生台下昏昏欲睡”的情境。
  在此,笔者就自己在实践中的几个教学案例,辅之以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实例,具体讨论几种唤起学生对文本“遥远”的感知的策略。
  一、寻找古今的契合点
  譬如老舍的《想北平》,这篇文章寄托了作者对故乡北平深入骨髓的爱却又“说不出”的爱,这种“爱到深处是无言”是难以言传的。为了使学生能“感同身受”,在导入时笔者特意先让他们思考一个问题:假如让你写“想中山”,你打算怎么写?学生当场就会感到无从下手,为什么?其一,对这个地方太熟悉了,无论从何写起都不能,其二,感情太深,不知如何说起,这又与文中不断出现的“说不出来”相互映照,更能理解这种中国男人式的抒情方式。
  又如,上柳永的《蝶恋花》时,这种方式更体现得尽善尽美。在导入时,笔者不断追问学生:你说说你有多烦?你只会讲“好烦、烦死了、烦得要命、很烦很烦、最近比较烦比较烦”,除此之外,你还能说啥?说不出来吧。我们今天来看看风流才子柳永是怎么样说“愁”的。以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
  以《陈情表》为例,此文的一大特点是“悲恻动人”,述情时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假若这样讲,学生依然对这种语言艺术云里雾里。所以,笔者采用了以下方法:笔者注意到日常学生写得最多的请假理由,于是就问“假如你要写一个月的请假条给班主任,你打算怎么写,才能让她批准你”。许多学生当堂大叫“不可能啊!老师”。笔者故意吊胃口:“今天我们有这么一篇文章可以作大家日后写作的范本”。学生的兴致与注意力一下子提了上来。在具体分析时,笔者注意用生活化的语言营造了一个通俗化的情景。李密写得这么动人,无非运用了以下几招:
  其一,“博同情”,一上来就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说自己可怜的身世,并每况愈下,越来越可怜,越来越惨烈,“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其二,“拍马屁”,文中不断提及感激皇上的知遇之恩,还用了一些恭敬的词“圣朝”“清化”等等,间接恭维皇帝。其三,贬低自己以抬高皇上的尊贵,“猥以微贱”、“亡国贱俘”、“至微至陋”、“愚诚”、“微志”等词;最后写到孝义才真情流露,把孝义放在了功名之上“不矜名节”等。
  三、古今对比法
  例如写古人与今人抒发愁绪用的恰好是相似的文学表现方式。古人写“愁”的重量,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的数量;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愁”的长度。然而,这些显然是将无形的、抽象的“愁”化为有形而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这是一种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象的写法。这种文学表现手法到了当代语境中,又有了一番新的演绎。比如,目前网络流行的“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寂寞”是无形抽象的,怎么能“抽”呢。对比之下,学生豁然开朗。因此,生活即语文,只有这样,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陌生感才会在这种潜移默化之下渐渐消失。
  以上几种方法,论述了进入文本时唤起学生感知的策略。但笔者并非有意忽略深层次的文本分析与细读。而唤起学生对古典文本遥远的感知,是为了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进入到文本的情境中去,提高学生理解的能力以及营造更为丰富的课堂趣味,形成良好的师生文本互动的通道,并且使“尘封”已久的古典文本能够散发出现代气息,而不是被束之高阁的“木乃伊”。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要: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普遍思想传统。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其巨著《历史研究》中指出一种文明形态就是其宗教的表达方式。他把宗教信仰视为精神活动的根基,认为各种文明社会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生机源泉是宗教信仰。本文在阐述中英宗教文化渊源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英宗教文化意象的差异。  关键词:中英宗教文化;意象;对比  引言  黑格尔认为,从宗教与民族性的关系看,“宗教和政治原则,保持
摘要:教育离不开生活。本文笔者根据其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导入的设计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导入;设计  教育的目的不止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将书本上所学的东西学以致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将英语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能使英语生活化,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为此,笔者根据其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导入的设计问题进行了深入
摘要: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应是温暖的,有情感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应是温暖的,有情感的。本文论述了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从而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教育;英语课堂;情感因素  一、 引言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 “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 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 或者比
摘要: 东西方的语言文化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差异,表示颜色的词语也是如此,在汉语和英语这两种不同的语言之中,有着丰富的表示各种颜色或色彩的词汇,它们的意义在这两种语言中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显示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即试从东西方的时尚生活、政治、宗教、诗歌等几个方面探讨两种不同的文化中颜色词的差异性。  关键词: 东方;西方;颜色词;文化;差异  人类的语言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各类不同的语言也是
近年来,中国颁布了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这一标准中明确标明高中英语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当中,而必须与课后的学习与生活相结合,这点要求意味着教育部已经越来越重视英语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课后作业作为与学生课后学习最为紧密的一个环节,自然也就担任起连接学生课堂与课后学习英语的重担。然而,受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不科学家庭作业的影响,中国目前高中英语课后作业的布置现状并不是太乐观。  一、高中英语家庭作业布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中,单词教学既是基础又是难点,怎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跨越词汇难关,增加词汇量呢?本文正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初中英语教学单词的学习与记忆方法,以提高初中生的单词学习效率,增加词汇量。  关键词:初中;英语;单词  掌握英语要过三关(语音关、词汇关、语法关),斩六将(听、说、读、写、译),相对来说,掌握英语单词是最难过的一关。如何提高英语单词学习效率,增强学生记忆能力,扩大词汇量是当前
摘要:艾略特的《大教堂谋杀案》在英国文坛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笔者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功能角度对《大教堂谋杀案》进行分析。从微观角度分析剧中角色之间的交际和从宏观角度分析唱诗班与观众之间的交际。  关键词:人际功能;交际;《大教堂谋杀案》  人际功能  该剧的互动性功能有两个层面:其一是微观层面的交际。研究戏剧重要的是研究角色之间的互动。邵特在随笔《话语分析与戏剧分析》(1996:167)中
本文通过对小学英语课堂中游戏实施中遇到问题的分析,从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三个阶段进行阐述,并通过具体的实例,谈了小学英语游戏课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B
经过三年高中阶段的艰苦拼搏,同学们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大学。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的向往,让同学们既感到新鲜又感到陌生,尤其是在学习方面,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有些同学觉得不知所措,大学英语在大学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新生该如何尽快适应大学英语的学习,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叙述。  一、大纲上的变化  教育部关于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要求,学生高中毕业时应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和语法知识,学会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兴趣是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滋生动力。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在的需求,作为初中英语教学工作者应做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语音训练,打好语音基础,注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英语学习思维。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兴趣也是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