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

来源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r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地区,公元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
  《七彩语文》七彩娃亲子夏令营的宁夏线,从推出以来就深受大小朋友们的欢迎,作为杂志社经典的黄金路线。去年,小编我也带着家人亲历了这个独具魅力的宁夏夏令营。在行程的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宁夏博物馆新馆。俗话说:“博物馆是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方式。”在一楼服务台,用身份证租上一部语音讲解器,边逛边了解宁夏的历史,回味几天来在宁夏的感受,更增进了对这个著名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认识。
  今天的宁夏博物馆是2008年9月投入使用的新馆。新馆位于银川市金凤区人民广场东侧,主体建筑体现了浓郁的地域民族特色。整个建筑平面呈“回”字形布局,呼应了回族自治区的“回”字。走近博物馆,会发现外立面上有宁夏出土的“妙音鸟”形象雕饰32只,立面底部4个拐角参照西夏王陵出土的力士碑像造型做的石材雕像,形象粗犷大气,极具历史、民族和地方特色。
  如果你的行程里没有安排贺兰山岩画,那就一定不能错过博物馆一楼的“石刻史书”岩画展厅,岩画历史久远,产生于文字未出现之前,是目前发现的人类记录自身历史的最初方式。最早的岩画距今大概4000-6000年,岩画内容原始而直接,反映了自远古以来活跃在这一地区的羌戎、月氏、匈奴、鲜卑、突厥、党项等少数民族的生活面貌,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有动物、人物、天体、符号、人面像以及祭礼、射猎、放牧、巫术活动等。进入展厅就如同进入了一个远古时代。
  二楼“宁夏通史”展厅,是博物馆的重点游览区,在这里我们能看到许多有特色的文物,如北方草原文化的动物铜牌饰,西汉错金银铜羊、唐代胡旋舞石门扇、西夏鎏金铜牛、石雕力士志文支座、西夏剔刻花瓷器、扁壶、唐卡等。下面我们来认识三件国宝级文物。
  唐代胡旋舞石刻墓门扇,每扇石门正中浅雕胡人形象的男伎,站在编织精美的小圆毯上,双人对舞着在唐代非常盛行的胡旋舞,你瞧,他们体态轻盈,舞姿奔放,充满了欢乐的生活气息,是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西夏鎏金铜牛,重188千克,内部中空,外表通体鎏金,制作时需要将冶炼、模具雕塑、浇铸、抛光和鎏金等工艺集于一体,反映了西夏金属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
  石雕力士志文支座,支座就是俗称的“碑座”。正面为男性人像,面部浑圆,颧骨高突,粗眉上翘,双目圆睁且外凸,鼻梁短粗,獠牙外露,下颚置于胸前。座顶左上角阴刻西夏文三行,共15个字。背部阴刻汉文一行6字“砌垒匠高世昌”,为西夏石雕工匠的姓名。雕像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负重者的神态,反映出西夏时期石雕艺术的独特风格。迄今在西夏陵区多座帝陵的碑亭遗址中,已出土这类支座11件,但刻有西夏文字的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这四个字,乍一看很像我们的汉字,可仔细一瞧,却一个都不认识,原来这是西夏文字“敕燃马牌”,西夏文字是仿照汉字而制成的。西夏字“形体方整,类八分,而书颇重复”,字体的构成,多采用汉字的会意法,有的则直接借用汉字。西夏文比汉字更像方块字,它的结构和汉字一样,以偏旁、部首组合而成。
  宁夏博物馆中的这幅西夏文草书佛经长卷由九张白麻纸连接而成,有的字骑在两张纸接缝处,这表明是先将纸粘贴在一起,然后书写。全篇草书很难辨认,但字体笔法流畅,书写随意。整篇文字层次分明,段落清晰。全卷总计三百二十四行,约七千三百多字,是现知最长的卷式西夏文文书,也是西夏文草书书法的佳作。西夏文草书与汉字草书的书写规律相似,其笔势飞动雄健,有汉字草书“简而动”“流而畅”的特点,是研究西夏文字及其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如果你有计划跟爸爸妈妈一起走一趟宁夏路线,行程里可别忘了去宁夏博物馆游览哟,相信你的收获一定比我还要多!
其他文献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对喜爱的东西产生厌倦的时候,感情也随之变化,心中涌起千言万语的感慨。  这组字中的“事”,笔画特别简练,有一种简约之美,不仅缩短了长横,还简化了“口”,但是整体字形不变。这种简化不是随意而为,是对楷书字形的一种高度概括,这需要智慧和胆量。简约,就是“用最少的笔墨去表达”,是“少即多”的哲学思想的体现。  “之”字虽然没有省略笔画,但是简化了
期刊
①远古的时代,甲骨文“我”的字形好像一种有许多利齿的武器——即超级厉害的戉(yuè同“钺”),无人可敌的威猛战器。那时,“我”的意思是手持大戉,呐喊示威。  ②金文的“我”字稍稍发生了变化,利齿变少了,字形简化了。  ③④“我”本来的意思逐渐消失了,慢慢变成一种对自己的称呼。  “我”的形态,就好像一位昂着头呐喊的武士,一手挥舞着钺,钺被举得高高的,好似在向敌人宣战。所以“我”的字形左低右高,横画
期刊
我算不上是一个书家,只是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但书法却是我藏在心底的一种惦念。笔墨相随、书卷相伴,是书法润泽了我的一生,是书法让我这个出身卑微的农家子弟收获了一生的快乐和自信。  对于出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农村的我,于书法其实真是先天不足,我的中小学阶段正值“十年浩劫”,就连接受规规矩矩的写字训练也没有可能。直至考上师范学校,对自己写的字也是汗颜无地。正是师范学校对学生“三个一”(一手好文章、一口普
期刊
《清泉石上流》 南通市  通州区实验小学 赵立新
期刊
三人走着走着,看到了远方山脊的漂亮弧线时,不由得放慢了脚步。
期刊
如陆游的诗所言:“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离不开茶。欣赏关于茶的文赋诗词,神游于行文墨迹中,使人悠然忘世,心归于静,有一种“杯水如名淡”的意境。  怀素,以书法而闻名,其狂草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突出地位。“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全帖只有十四字,通篇章法气韵生动,神采飞扬。从中可以看出怀素对茶的渴望心情。  蔡襄是“宋四家”之一,一生好茶,作书必以茶为伴。《精
期刊
对古城平遥仰慕已久。一个夏天微雨的下午,我来到了这座距离山西省会太原不到100千米的小城。雨中盘桓于古城街巷,明、清格调的城墙、街道、衙门、商店、民居等各类建筑保存完好、原汁原味,面对平遥整座城市这个“大文物”,满眼浑厚沧桑的古意,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下面说说平遥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城、市、衙、庙。  先说平遥的“城”。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至今约有2700余年历史。远古时期这
期刊
手不释卷的顾炎武
期刊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实验小学五(12)班 陆彦澄
期刊
特等奖获奖作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