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厚重 气韵深远

来源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e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古城平遥仰慕已久。一个夏天微雨的下午,我来到了这座距离山西省会太原不到100千米的小城。雨中盘桓于古城街巷,明、清格调的城墙、街道、衙门、商店、民居等各类建筑保存完好、原汁原味,面对平遥整座城市这个“大文物”,满眼浑厚沧桑的古意,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下面说说平遥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城、市、衙、庙。
  先说平遥的“城”。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至今约有2700余年历史。远古时期这里传说为帝尧的封地,史称古陶,北魏时称平陶。公元424年因避北魏太武帝名讳,改平陶为平遥。说起平遥古城,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那古朴厚重的古城墙和城楼了。明洪武三年(1370)平遥城原有的夯土城垣得到了扩建,明、清两代陆续进行了二十余次的修葺、补筑,使得完整的城池延续至今。平遥城南高北低,四方开门,每道城门都取有非常文雅的名称,如南门为“迎薰”、北门为“拱极”,城门匾额为清咸丰年间平遥知县刘叙题写,书法端庄典雅。鸟瞰平遥古城形如龟状,南门为龟头,北门为龟尾,四座瓮城形似龟爪前伸,龟在古人心目中是长生之物,隐含着借龟神之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金汤永固,安然无恙,永世长存的含义。这座坚实完整的砖石城池,数百年来在军事防御和防洪挡险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再来说说平遥的“市”。这里是晋商的发祥地,也是中国近代金融业的摇篮。“市楼”位于古城中央,楼下有古井, “井内水色如金”,称金井,故而又名金井楼。登上市楼,可“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仰观烟云之变幻,俯临城市之繁荣”。明清时期,这里商业发达,商贾云集,一度成为全国重要的商贸集散地。清朝中叶,中国第一家票号在这里诞生,平遥金融、工商业因此迅猛发展,并问鼎商界100余年,赢得“小北京”的美誉,有“拉不完、填不满的平遥城”之说。
  平遥古县衙始建于元,明清又多次补修增建。功能齐备,保存完好,是封建社会各级官府施政及管理城市的缩影,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等国家领导人曾参观并题字。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 2.66 万平方米,县衙内诸多匾额、楹联,书法精湛,寓意深刻,对今天的廉政建设也有借鉴意义。如衙署大门楹柱上有联:“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仪门有联:“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仪门以内,大堂位于七级石阶之上,上书“亲民堂”,高耸威严;大堂内悬匾额“明镜高悬”;穿过屏门,便到知县的日常办公室“二堂”,堂外悬一联:“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二堂后是知县日常生活起居的内宅,内宅所悬匾额为“勤慎堂”,其后还有大仙楼、花厅、萧何庙、风雅台等建筑。
  文庙是古代振兴文教、养育人才之所。平遥文庙大成殿重修于金朝,是我国文庙中最早的建筑。文庙前左右有牌坊,有影壁、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等建筑,文庙内现存古代碑碣20余通(方)。清道光年间建立在明伦堂背后的“超山书院”,在平遥古代教育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旧时,每年春、秋季会定期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文庙旁为修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礼乐堂,现为“平遥大戏堂”。文庙记述着华夏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展示着古老的建筑文化和卓越的儒学文化。
  平遥人杰地灵,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县级古城,漫步街巷,俨然是“清明上河图”的真实再现,古代生活的鲜活标本。城内存留的1000多通碑刻、楹联、匾额等大量历史名人遗留的题刻、墨迹以及壁画,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宗教、文化、建筑、书法、民俗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有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平遥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我国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评价:“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吴老师在平遥城街巷中偶然看到一处垂花门门匾,考考你们认识上面这两个字吗?
  答案:锡嘏。锡xī,赏赐;嘏ɡǔ,福;“锡嘏”是赐福的意思。
  (吴勇,江苏省书协理事,江苏省直书协副主席,江苏省硬笔书协副主席,南京林业大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书法教师)
其他文献
隶,在金文中像一只手牢牢地抓住了动物的尾巴,意思就是抓捕野兽。后来加上了表示行进的“ ”,造出了“逮”,表示追捕罪犯。部首慢慢演变,逐渐写成了“ ”。现在的字义还可引申为到达、及至、等到。如:力所不逮(dài)。  诞:言字旁,形状好似张大嘴说话,表示说大话。“延”字表示延伸扩大。本义就是说大话,说虚妄不实的话。后逐渐衍生出:①宝宝出生的意思,如诞生;②生日,如寿诞、华诞、圣诞节。
期刊
当我们在欣赏一件书法作品的时候,往往会有以下三种情况:  1.乍一看很好,但经不起细看。  原因:字的章法好,但点画不精到。  2.初看效果不怎么样,但近看细看还不错。  原因:章法一般,但点画精到。  3.初看效果不错,走近看、仔细看、长久看……确实是一件好作品,而且越看越有味,内涵很丰富。  原因:气息好,章法好,点画也精到。  什么叫章法?  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第一要素就是看章法,其次才是结
期刊
我们是一对双胞胎,上二年级时,我们参加了书法培训班。踏进奚讯达老师的雏凤阁,墙上那一幅幅刚劲有力的毛笔字就吸引了我们。我们一边欣赏,一边暗暗赞叹。从简单的笔画——点、横、竖入手,我们开始习字。老师觉得我们的信手涂鸦别有一番味道,便鼓励我们从颜体入手,临摹《勤礼碑》。为了写好字,我们经常一整天呆在房间里练习。不开心的时候,只要一提笔,心境就豁然开朗,写到入迷时,犹如打坐入定一般。对我们来说,每一个笔
期刊
什么是碑?什么是帖?  碑,原来是指竖在地上的石头。起初碑是没有文字的,后来刻了文字,才是书法艺术中所称的“碑”。将歌功颂德、立传、纪事的文字,钩摹在石上,成“空心字”,或是直接用红色颜料写在石上,然后再经镌刻而立于某纪念处的称“碑”。古代碑石上的字为书法名家、高手所书,字迹可供后人取法。将碑石上的字用薄纸、焦墨捶拓下来再经装裱的称为“拓本”,通常也称为“碑”。  “帖”原是指书法家的墨迹真笔。为
期刊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对喜爱的东西产生厌倦的时候,感情也随之变化,心中涌起千言万语的感慨。  这组字中的“事”,笔画特别简练,有一种简约之美,不仅缩短了长横,还简化了“口”,但是整体字形不变。这种简化不是随意而为,是对楷书字形的一种高度概括,这需要智慧和胆量。简约,就是“用最少的笔墨去表达”,是“少即多”的哲学思想的体现。  “之”字虽然没有省略笔画,但是简化了
期刊
①远古的时代,甲骨文“我”的字形好像一种有许多利齿的武器——即超级厉害的戉(yuè同“钺”),无人可敌的威猛战器。那时,“我”的意思是手持大戉,呐喊示威。  ②金文的“我”字稍稍发生了变化,利齿变少了,字形简化了。  ③④“我”本来的意思逐渐消失了,慢慢变成一种对自己的称呼。  “我”的形态,就好像一位昂着头呐喊的武士,一手挥舞着钺,钺被举得高高的,好似在向敌人宣战。所以“我”的字形左低右高,横画
期刊
我算不上是一个书家,只是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但书法却是我藏在心底的一种惦念。笔墨相随、书卷相伴,是书法润泽了我的一生,是书法让我这个出身卑微的农家子弟收获了一生的快乐和自信。  对于出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农村的我,于书法其实真是先天不足,我的中小学阶段正值“十年浩劫”,就连接受规规矩矩的写字训练也没有可能。直至考上师范学校,对自己写的字也是汗颜无地。正是师范学校对学生“三个一”(一手好文章、一口普
期刊
《清泉石上流》 南通市  通州区实验小学 赵立新
期刊
三人走着走着,看到了远方山脊的漂亮弧线时,不由得放慢了脚步。
期刊
如陆游的诗所言:“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离不开茶。欣赏关于茶的文赋诗词,神游于行文墨迹中,使人悠然忘世,心归于静,有一种“杯水如名淡”的意境。  怀素,以书法而闻名,其狂草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突出地位。“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全帖只有十四字,通篇章法气韵生动,神采飞扬。从中可以看出怀素对茶的渴望心情。  蔡襄是“宋四家”之一,一生好茶,作书必以茶为伴。《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