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顾炎武

来源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不释卷的顾炎武
其他文献
当我们在欣赏一件书法作品的时候,往往会有以下三种情况:  1.乍一看很好,但经不起细看。  原因:字的章法好,但点画不精到。  2.初看效果不怎么样,但近看细看还不错。  原因:章法一般,但点画精到。  3.初看效果不错,走近看、仔细看、长久看……确实是一件好作品,而且越看越有味,内涵很丰富。  原因:气息好,章法好,点画也精到。  什么叫章法?  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第一要素就是看章法,其次才是结
期刊
我们是一对双胞胎,上二年级时,我们参加了书法培训班。踏进奚讯达老师的雏凤阁,墙上那一幅幅刚劲有力的毛笔字就吸引了我们。我们一边欣赏,一边暗暗赞叹。从简单的笔画——点、横、竖入手,我们开始习字。老师觉得我们的信手涂鸦别有一番味道,便鼓励我们从颜体入手,临摹《勤礼碑》。为了写好字,我们经常一整天呆在房间里练习。不开心的时候,只要一提笔,心境就豁然开朗,写到入迷时,犹如打坐入定一般。对我们来说,每一个笔
期刊
什么是碑?什么是帖?  碑,原来是指竖在地上的石头。起初碑是没有文字的,后来刻了文字,才是书法艺术中所称的“碑”。将歌功颂德、立传、纪事的文字,钩摹在石上,成“空心字”,或是直接用红色颜料写在石上,然后再经镌刻而立于某纪念处的称“碑”。古代碑石上的字为书法名家、高手所书,字迹可供后人取法。将碑石上的字用薄纸、焦墨捶拓下来再经装裱的称为“拓本”,通常也称为“碑”。  “帖”原是指书法家的墨迹真笔。为
期刊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对喜爱的东西产生厌倦的时候,感情也随之变化,心中涌起千言万语的感慨。  这组字中的“事”,笔画特别简练,有一种简约之美,不仅缩短了长横,还简化了“口”,但是整体字形不变。这种简化不是随意而为,是对楷书字形的一种高度概括,这需要智慧和胆量。简约,就是“用最少的笔墨去表达”,是“少即多”的哲学思想的体现。  “之”字虽然没有省略笔画,但是简化了
期刊
①远古的时代,甲骨文“我”的字形好像一种有许多利齿的武器——即超级厉害的戉(yuè同“钺”),无人可敌的威猛战器。那时,“我”的意思是手持大戉,呐喊示威。  ②金文的“我”字稍稍发生了变化,利齿变少了,字形简化了。  ③④“我”本来的意思逐渐消失了,慢慢变成一种对自己的称呼。  “我”的形态,就好像一位昂着头呐喊的武士,一手挥舞着钺,钺被举得高高的,好似在向敌人宣战。所以“我”的字形左低右高,横画
期刊
我算不上是一个书家,只是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但书法却是我藏在心底的一种惦念。笔墨相随、书卷相伴,是书法润泽了我的一生,是书法让我这个出身卑微的农家子弟收获了一生的快乐和自信。  对于出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农村的我,于书法其实真是先天不足,我的中小学阶段正值“十年浩劫”,就连接受规规矩矩的写字训练也没有可能。直至考上师范学校,对自己写的字也是汗颜无地。正是师范学校对学生“三个一”(一手好文章、一口普
期刊
《清泉石上流》 南通市  通州区实验小学 赵立新
期刊
三人走着走着,看到了远方山脊的漂亮弧线时,不由得放慢了脚步。
期刊
如陆游的诗所言:“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离不开茶。欣赏关于茶的文赋诗词,神游于行文墨迹中,使人悠然忘世,心归于静,有一种“杯水如名淡”的意境。  怀素,以书法而闻名,其狂草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突出地位。“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全帖只有十四字,通篇章法气韵生动,神采飞扬。从中可以看出怀素对茶的渴望心情。  蔡襄是“宋四家”之一,一生好茶,作书必以茶为伴。《精
期刊
对古城平遥仰慕已久。一个夏天微雨的下午,我来到了这座距离山西省会太原不到100千米的小城。雨中盘桓于古城街巷,明、清格调的城墙、街道、衙门、商店、民居等各类建筑保存完好、原汁原味,面对平遥整座城市这个“大文物”,满眼浑厚沧桑的古意,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下面说说平遥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城、市、衙、庙。  先说平遥的“城”。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至今约有2700余年历史。远古时期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