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必然地得出”——回答王雨田等人的批评

来源 :哲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ee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著作《逻辑的观念》和文章《论我国的逻辑教学》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包括一些批评。我欢迎批评,也仔细阅读了这些批评。我认为有必要对一些批评做出回答。
其他文献
期刊
康德的三大批判最后都包含着一个问题——宗教批判,这一问题究竟在康德批判哲学体系中处于怎样的位置?与康德的《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康德的宗教批判角度来揭示这些问题,重新审视康德的批判哲学。
墨家逻辑是古代百家争鸣和科学认识中思维形式与规律的总结,是当时百家争鸣和科学认识的思维工具。它作为中国古代逻辑的典型,与希腊逻辑和印度因明相并列,成为世界上三个不同的逻辑传统。在由汉至清的两千多年中,墨家逻辑随墨学的衰微而被埋没。近百年来,随着西方逻辑的传人,墨家逻辑逐渐有人研究。
自由是哲学的永恒主题 ,但英国自由主义者所追求的主要是法治的自由 ,启蒙时代的法国思想家追求的主要是政治自由 ,而谢林前后的德国哲学家主要是从思想或精神方面来理解自由。谢林认为 ,这些理解都有其部分的合理性 ,但只把握住了自由的现象 ,而没有把握住自由的根本。谢林认为 ,自由的根本只有从本原存在的行为中才可理解 ,就是说 ,只有本原的存在本身 ,才是自由本身。自由的哲学 ,必须通过对本原存在的建构来把握自由本身。本文试图通过追溯谢林通往存在本身的思想之路 ,来展示他对于自由问题的视野 ,并以此来回答谢林研
期刊
卢卡奇对马克思哲学观的解读不能说是不深刻的 ,他从思想意识形态和社会经济结构二重拜物教的角度对第二国际关于马克思哲学的机械解释观提出了尖锐的批判 ,并提出了以“历史” (前期 )和“劳动” (后期 )为核心概念的对马克思哲学的新解释。卢卡奇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有一个明显的特点 ,即经常大段引用马克思经济学手稿中的话。他自己也经常明确地讲过 (特别是在他后期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 )经济学是马克思哲学的中心 ,那种“把作为哲学家的青年马克思和以后作为纯粹经济学家的马克思对立起来的做法”是“虚弱”的。①
期刊
近几年 ,由于迷信活动、伪科学、反科学活动的沉渣泛起 ,曾长期冷冷清清的科普事业开始进入中国政治生活的中心 ,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热点。 1 994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 :“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 ,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 ,事关经济振兴、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因此 ,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旺和民族强盛的战略高度来重视和开展科普工作。”应当说 ,对科普意义的这种估价已经够到位、够高的了。只是自 1 994年以来仍然处于低迷状态的科普实践表明 ,这种
期刊
中江兆民初识西方政治及哲学思想时深有“欲究泰西之政法家,泛泛乎不知所归,徒兴望洋之叹”的感受,后来才逐渐领悟“谛观”、“中国君子式的政治道德”与“伴随欧美议院的道德”,“只因时势稍异其迹”,而其中的“大权略”与“大作用”并无二致。
期刊
期刊
自17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在欧洲就发展成为一种以自然为对象化课题的数学化的科学。但在19世纪,这种自然科学却受到了一种“理论研究的无根基性”(Hussed,1962,S.302)或一种“基础危机”(海德格尔,1999年,第11页)的威胁。而这一处境正是胡塞尔现象学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作为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认为,要克服自然科学的这种危机,就必须回到在直接经验中被预先给予的“实事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