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德育方法探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k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写算2011年第34期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第34期读写算【摘要】作为中国古文化重要经典著作的《周易》,在开展德育的方法上有许多值得挖掘的价值,如寓理于象、时位判断等,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利用,可以促进当前德育工作。
  【关键词】周易;德育方法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灿烂瑰宝,是一部反映古代人们生产生活的经验总结以及对宇宙、社会、人生思考观点的优秀哲学著作。《周易》在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德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中国“德文化”的源头之一。教育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言“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后世更列之为国家经典教材《四书》《五经》之一,足见它在我国传统教育及儒家教育体系中具有的重要地位。作为一部“说德育德”之书,《周易》中进行德育活动的方式方法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价值,深入进行分析挖掘,可以对当前我们的德育工作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现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加以辨析。
  一、组织开展道德教育的方法
  1、文学法:
  《易》同《诗》一样,是我国上古时代产生的典籍,体现了我国古代人们利用文学化的手法来抒情、说理的独特表达方式。如运用比兴手法的“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否》);运用诗化语言的,二言“得敌,或鼓/或罢/或歌/或泣”(《中孚》),三言“天地变,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丰其屋,蔀其家,闚其户,阒其无人”(《丰》);运用对偶对比的“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小人用壮,君子用罔”(《大壮》)等。这样的表达使道理阐述更加形象、丰富而具文采和启发性、活泼性,读起来更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好读易记。
  2、案例法:
  从已有的事件,尤其是具有道德示范意义的“先王”“先贤”等经历的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作为案例进行说理,是《易》道德教育的常用方法。如,《泰》卦“帝乙归妹”、《随》卦“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明夷》卦“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箕子之明夷,利贞”等,这样,较好的将榜样法、案例法结合,使道德教育的方向性、标准性、操作性得到增强,也体现了道德积累和评价的历史性。
  3、寓理于象:
  《易》在说理思维上,具有极强的“模拟性”,即取象说理,寓理于象,如《渐》卦的说理,采用了“鸿渐于干” “鸿渐于磐” “鸿渐于陆” “鸿渐于木” “鸿渐于陵”的几个层次的物象来阐释。更进一步说,《易》中各卦的整体构成都是赋予了一定的象,如《小畜》象曰“风行天上”、《履》象曰“上天下泽”、《豫》象曰“雷出地奋”等,这样使说理更具体形象,说服力、启发性更强。同时,由于“象”包含的信息量虽然较为模糊,但完整、动态、丰富,给“理”的广延性、再生性、适用性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较好的处理了理论之“一”和生活之“多”的关系,避免陷入“死条板块”。
  4、利益(吉凶)判断法:
  《易》最初是从巫卜中产生的,是古代关于决策的指导书,吉凶的判断是其基本功用,即所谓“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系辞传》)。但到了《易传》的时候,就着重于挖掘其中的道义内涵,并将天道和人道结合起来,强调了人的“有德”与否同吉凶的关联,“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歵……系辞焉以断其吉凶……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系辞传》),具有明显的“吉凶在人不在天”的思想,并由此将利益的判断同道德的修养结合起来,用结果导向来进行道德修为的引导。
  5、时位判断法:
  道德的修炼,体现在行为上,实则就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怎么做的问题,即道德方式的选择。《易》在这方面提出了结合“时”“位”状态加以判断,进行选择的独特方法。“时”在《周易》中直接出现就有50多处,如《蒙?彖传》“应乎天而时行也”、《豫?彖传》“豫之时义大矣哉”、《丰
其他文献
课堂讲解是古今中外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使在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高度现代化的当今世界,讲解仍然是课堂教学中应用最频繁、最普遍的教学方式。它具有流传久、适用广、运用简便、容量大、省时间等特点。课堂的讲解技能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基本功和最为重要的教学技能。  课堂讲解是指教师以口头语言为主要手段,向学生描述情景、阐说道理、传递教学信息的课堂教学行为方式。教师的讲解要有目的、有系统、有控制
摘要: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在数学教育方面,必须加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提高认识,把它纳入教学过程,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与数学基础知识一样,数学思想也是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重视与加强中学数学思想的教学,这对于抓好双基,培养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必要性  1为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我们认为,人是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明显的社会性,作为群体活动中的一员,就必然有自我与他人之分,因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就必须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并能和谐与他人交往、合作,否则就不能适应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南此可见,提高幼儿的自我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理所当然被列为幼儿教育的目标之一。幼儿在与同伴和成人交往的同时,丰富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发展社会情感,促进了心理活动的飞跃和心理水平的提高,从而加速幼儿远离自
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何适应新时期的思想教育工作,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而作为这项工作首当其冲的班主任,更应引起重视。迪卡儿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指出:“教着也,长善而救其失也”。所谓“长善”,就是鼓励学生发扬其优点,从而激发他内在的发展潜能。我们所熟知的教育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
用QQ已经很多年了,每一次打开电脑总会不自觉的把QQ挂上,看看好友都有谁在线,看看群友的留言,打开空间看看大家都在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更多的时候我是一个旁观者。可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真正迷上了QQ,每次打开电脑第一件事情就打开QQ,因为那里有吸引我的东西,有人在等我。   这要从一节思品课说起,那天上《网络交往新空间》,我很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离下课还有3分钟,我让学生做练习。一
因为农村教育资源的贫乏,以及家长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等诸多原因,致使学生的英语成绩相对较低。如何提高这些学生的英语成绩,一直是大多数英语教师所关注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提高农村学生英语成绩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入手,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多数农村学生由于在以往的学习过程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却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因。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生活体验 动手操作 正确评价 学习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缺乏直接兴趣,会使学习变的枯燥乏味,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刺激大脑活动的兴奋性,保证对学习
摘要:作者针对在新课程初中语文中有效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主要包括有效教学的概念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对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当前,我国的教育又面临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于广大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而言,在前人研究和探索的基础上,在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认识和理解有效教学以及实现语文的有效教学,是最中心,最紧迫的任
【摘要】初中阶段英语教学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创设交际情境,提高教师素质等途径,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全面训练,获得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做到提高英语教学效益。   【关键词】教学效益;素质教育;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师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有识之士也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语感教学的重要地位,甚至已有人呼吁把语感教学看作语文教学的核心,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怎样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语感训练和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