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念慈:我一生敬慕是英豪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jinxin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蓉:“你穆念慈阿姨品貌双全,实是一位难得的好女子,只因误用了真情,落得这般下场。”
  郭襄道:“妈,她是没法子啊。她既喜欢了杨叔叔,杨叔叔便有千般不是,她也要喜欢到底。”
  ——《神雕侠侣》
  风陵渡口之后,有一回黄蓉与女儿谈心,就用到了“误用真情”四个字。这实在是那一场见证里,最为疼惜的评价。
  他们谈论的对象是穆念慈,她原本不姓穆,也不姓杨。但是她究竟姓什么,竟也无人追究。
  她的人生是从一场瘟疫开始的。瘟疫里失去了双亲,自此成了一个没了姓名,也没了家园的人。
  往后十多年里,义父带着她东奔西走,四海为家。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从未在一个地方安居十天半个月。
  义父有血海之仇未报,所以她跟着改姓为穆;
  义父要尋找世交之子,所以她举旗比武招亲。
  她极听义父的。但后来义父寻回妻又找到子,临终前改回了“杨”姓,并将她许配给世家子弟郭靖。她却怎么也不听了。
  《射雕英雄传》里她头回出场,是白底红花,上书一面锦旗,绣着“比武招亲”四个金字,而旗下是十七八岁玉树亭亭的少女,举手投足皆有法度,功夫不弱。养父替她说:小女年已及笄,尚未许得婆家。她曾许下一愿,不望夫婿富贵,但愿是个武艺超群的好汉,因此上斗胆比武招亲。
  他自一团模糊里走来,鸾铃响动,上下天光。微笑道:“比武招亲的可是这位姑娘么?”那少女顷刻间红了脸转过头去,并不答话。
  尝有人言:金庸小说,不仅是一流的武侠小说之中,也是一流的爱情小说。有张无忌与赵敏的一见钟情,有小龙女与杨过的久处不厌,也有林朝英与王重阳的深藏于心。而他与她的相见,是一个少年与一个少女,是武侠,也是爱情,和合成一场比武招亲下的遇见。一切都才开始,一切都刚刚好。
  看在旁人眼里,是极恰当的一对。这个旁人,自然是老实人郭靖。
  郭靖见那少女虽脸有风尘,但明眸皓齿容颜娟好;郭靖见这公子容貌俊秀服饰华贵,约莫十八九岁;郭靖因而想他们年貌相当,如能结成夫妻,闲下来时时这般“比武招亲”,倒也有趣的紧。
  “老实人”郭靖所见,是人间最为粗浅与简单的应对。人能庄严天真,自然见得天心。但人间百相,又岂是如此单纯素净?或者说这素净郭靖与黄蓉可以,杨康与穆念慈却未必可以。
  这两对人,交错着出现。年龄相当,境遇相似。然而一个有心,一个正在找,人世的悬隔于是有了霄壤之别。
  然而此时,那公子满场游走,身上锦袍灿然生光;那少女进退趋避,红衫绛裙,似乎化作一团红云。
  两人斗得正急,一时哪里歇得手?那公子心想:“这时我要伤你,易如反掌,不过有点舍不得。”忽然左变抓,随手钩出,已抓住少女左腕,少女吃惊,向外挣夺。那公子顺势轻送,那少女立足不稳,眼见要仰跌下去,那公子右臂抄去,已将她抱在怀里。旁观众人又喝彩,又喧闹,乱成一片。
  虽恨他轻薄,一颗心还是悄然暗许了。
  比武之后,便是互问门第,她原不是穆易之女,却从他改姓,行游江湖;他原是穆易之子,却做元人公子,酒肉朱门。乱世儿女,生世飘零,覆巢之下谁是完卵?
  她说,他是王爷也好,是乞儿也好,我心中总是有了他。他是好人也罢,坏蛋也罢,我总是他的人了。
  黄蓉听了这话,“像是代自己说出了心内的话一般”,瞬间与穆念慈心近了。只是她始终未能心近于他。她一次次看出他的犹疑,怯懦,急功近利。又一次次地替他编好了理由,从心底选择了宽容与等待。
  宋元之际,新旧交割。在姓完颜还是姓杨的抉择中,她以为他想都不会想一定是亲近义父杨铁心。他却几番思量后,做出了判断:
  他先听了母亲之言,本来已有八成相信,这时听师父一喝,又多信了一成,向杨铁心看去,只见他衣衫破旧,满脸风尘,再回头看父亲时,却是锦衣玉饰,丰度俊雅,两人直有天渊之别。完颜康心想:“难道我要舍却荣华富贵,跟这穷汉子浪迹江湖,不,万万不能!”他主意已定,高声叫道:“师父,莫听这人鬼话,请你快将我妈救过来!”
  她与他之间,隔得从来不是爱或不爱,而是她切慕的是一个豪杰。他看着像个豪杰,其实是个奸逆之人。
  他对她也算得好,除却开始时的玩世不恭,后来也渐渐认了真。唯一的妻,除了她之外他再也未许诺给旁人。他求欢,她不肯,他亦未曾用强。
  他们之间没有小矛盾,差得都是三观。
  她期许他是个英豪,是自己所追慕的那种人。于是用了一世的等待,未等得他做英豪。她先是有了豪杰之举:
  她问他:以后我们两个到底怎么打算?
  他说:我跟你已做了夫妻,一切都不用瞒你啦。大金国大军不日南下,咱们得了铁掌帮这样的大援,里应外合,两湖唾手可得。’他说得兴高采烈,说大金灭了宋朝後,他父王赵王爷将来必登大宝,做大金国皇帝,他便是皇太子,那时候富贵荣华,不可限量。”
  她强忍怒气,一言不发地听着。他又忽然说:“妹子,那时候你就是皇后娘娘了。”她再也忍不住,重重打了他一耳光,夺门而出,直向山下急奔。
  她原本打算就此一死了之,谁料已结胎腹中;
  他的死讯传来她泪水磅礴,却独自抚养幼子。
  她品貌皆佳,十三岁那年曾因一念不忍,照料洪七公,而得其三天之教,会了一派逍遥拳法。这拳法伴了她一生,在比武招亲时,在歹人入侵时,在抚育幼子时。她心地善良,识得大体,求仁得仁,已不问值得不值得。这样一个人,至柔又至刚,至弱又至强。一生短暂,抵不过惊鸿的刹那,却已是英豪。
  编辑/徐   展
其他文献
文人多为雅士,雅士自然多有雅好,茶,自然不可或缺。写过《茶经》的陆羽非但爱茶,而且懂茶,是研究茶的专家。很多文人,对茶的喜爱不逊于陆羽,且往往也有自己独特的心得。  根据《全唐诗》来进行统计,唐代写过茶诗的文人共计145位。唐朝诗人卢仝饮茶有个奇特的规定:每次不喝第七碗,否则就会喝醉。他在《饮茶歌》中曾这样描绘:“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晚唐著名文学家皮日休,精通茶事,善写茶诗,他自制了
期刊
公元615年,突厥始毕可汗突发数十万兵马进犯中原北疆,攻陷城池三十九座,并将雁门关团团围住,想要一举擒拿因视察要塞而被困在雁门关中的大隋皇帝杨广。对始毕可汗而言,只要趁杨广此时兵少将寡,抓住时机将其擒获,中原必将大乱,那大举南下扫荡四海将变得易如反掌。但始毕可汗万没想到,隋朝军队竟会在短短几天便在对面山上插满了无数旌旗,夜里擂鼓相应,人数竟然还在不断增加。此时,后方又传来了北庭有乱的告急文书,在重
期刊
“秋菊盈园”是陶渊明曾经说过的话,《群芳谱》上说:“九华菊乃渊明所赏,今越俗多呼为‘大笑’,瓣两层者曰‘九华’……九月半方开,昔渊明尝言‘秋菊盈园’,其诗集中仅存‘九华’一种。”   “九华”是菊花很古老的称呼,北京人现在还把菊花叫“九华”或“九花”。走街串巷的花农挑着担子高声叫卖:“栽——九华哎——”抑扬曼长的叫声中,不是让你买,而是让你栽,真是别具风味。   我的家乡,生长着许多黄色的野菊花,
期刊
这个“君子”还是指孔子。“绀”(gàn)和“緅”(zōu)是表示颜色的两个词,这两个字都有绞丝旁,说明这两种颜色是丝的颜色。中国古代造字是由繁到简,以前的马,每一种颜色的马都有一个字,在马旁加一个表示颜色的字,这样的字有一百多个,表示一百多种马,这就是词汇的烦琐。絲也是如此,丝绸有很多颜色,绀和都是表示不同颜色的丝绸。绀是紫色的丝,是绛色的丝。古人的衣服领口、袖口上有边,这个就叫饰。孔子不会用紫色
期刊
史记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多年以来我们都信以为真,比如烽火戏诸侯。  话说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宠爱天生不爱笑的高冷美女褒姒,为博美人一粲,在首都镐京点起烽火谎称有敌情,召诸侯前来勤王,诸侯闻烽而至,却不见敌踪,看见他们瞎忙活的傻样,褒姒终于笑了。如是再三,被当猪猴耍的诸侯终于不鸟幽王了。后来幽王欲废来自申国的王后以及太子,惹恼了申国。联合缯国(鄫国)、犬戎一起进攻镐京。幽王再举烽火,学乖的诸侯一个不
期刊
千古文人侠客梦,几代人的青春里都住着一个金庸。10月30日,作家金庸离世,感念他的文字迅速在朋友圈刷屏,怀念他的文章成为不少微信公号头条选题,许多网友纷纷留言遥想当年读他作品时的动人一刻。  一个文化人的离世,引发如潮感怀,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文化现象。如果不是被他的作品吸引过、感染过,如果他的作品不曾陪伴过自己的青春,人们不会对他如此感念。“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数十年来,金庸武
期刊
输赢成败,又争由人算。且自逍遥没人管。奈天昏地暗,斗转星移。风骤紧,缥缈风头云乱。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梦里真真语真幻。同一笑,到头万事俱空。胡涂醉,情长计短。解不了,名疆系嗔贪。却试问:几时把癡心断?  ——金庸《洞仙歌·输赢成败》
期刊
近几年来,无数的“老虎”“苍蝇”纷纷被打,想当初,他们也与很多贪官一样,开始接受的不过就是人家的“一条鱼”,曾幾何时,那条鱼成了钓饵,让这些官儿慢慢走下深渊,栽于马下。  难道那条鱼真的那么难以拒绝吗?当然不是,还是这些“苍蝇”“老虎”们没有修养,缺乏定力,是自身的素质有问题造成的。翻开历史看看,古代的清官拒贿,很多人也是从“一条鱼”开始的。  据《后汉书》记载,羊续在担任南阳太守时,就非常喜欢吃
期刊
一、陆 游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自题“书巢”联。以“巢”名书斋,足见耽书之甚。万卷伴终生,是放翁的真实写照。放翁嗜书,老而弥笃。有“读书有味身忘老”之名句传世。晴窗万卷,耽书如年,是真名士!  二、左光斗  风云三尺剑  花鸟一床书  题书斋联。武能叱咤风云,持剑啸天。文则花鸟怡性,嗜书晓理,非光斗不能为之。  三、袁 枚  放鹤去寻三岛客  任人来看四时花自署“随园”联。集晚唐
期刊
金庸先生为代表的武侠作者们构筑的侠义江湖,这个江湖,启蒙了我们的家国情怀和惩恶扬善的心性。  这个侠义江湖,是金庸先生跌宕半生后的温柔写意,是市井人情、民族血气、善恶嗔痴、爱恨情愁等一切人类情感的艺术载体,是立于洪荒之中的真章,铭记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又是一种心灵的归宿原乡,因为“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宇宙之间,星斗明灭,生死必然,江湖故事里的萧郎坠崖,江湖故事外的大师长逝,都令人痛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