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依靠人民 致力改革创新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陈 锋作者简介:陈 锋(1965-),男,广西浦北人,钦州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硕士,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
  (钦州学院社科部, 广西 钦州 535000)
  
  摘 要: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我们党成立90年执政60年多,总是紧紧依靠和团结人民,勇于面对时代提出重大问题,致力于改革创新;通篇贯穿着丰富的人民主体观思想,通篇贯穿着一个坚定信念: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依靠;人民;改革;创新
  
  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的典范,通篇贯穿一条主线:我们党成立90年执政60年多,总是紧紧依靠和团结人民,勇于面对时代提出重大问题,致力于改革创新;通篇贯穿着丰富的人民主体观思想,通篇贯穿着一个坚定信念: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不竭动力。
  一、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基本精神
  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基本精神可以用数字“一二三四五六”来作简要解读。胡总书记在一万四4千字左右的讲话中,提出了“三个一”:“一个战略要求”——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1];“一条主线”——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1]。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推进和完成了“三件大事”——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三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形成了“四条根本经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使历史和人民做了“四个选择”——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1]。同时讲话中也指出,我们党成立90年执政60多年,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还存在“三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还要接受“四个考验”——长期、复杂而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1];必须警惕“四个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1];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四大任务”——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五项要求”——即“五个坚持”:坚持思想理论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群关系、反腐败、制度建设。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还流露和反映了“五种意识”——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意识、宗旨意识、群众意识、改革意识、从严治党意识。今后还要做好“六项工作”——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国防建设和军队科学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抓好青年工作。
  二、贯穿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一条主线:我们党面对时代提出重大问题,紧紧依靠团结和依靠人民,致力于改革创新
  我们党成立90年执政60年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历史,基本发展逻辑都是依靠改革创新这个武器在包围与突围两个战场上不断成长、壮大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在我们党成立之初,在革命年代,在“以俄为师”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分析研究中国社会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步探索找到一条中国式独特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取得全国胜利;试想如果没有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领导集体突破把苏联经验和革命模式神圣化的教条主义的包围,大胆创新,又怎么会有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也正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和平赎买的方法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国际共运史上比较成功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试想如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共产党人的创新性探索,又怎么能把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列宁的未竟遗愿付诸实践,以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实践的伟大成果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956年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但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2]277成为摆在毛泽东和全党面前的一个紧迫的重大问题。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他在党内率先发出“以苏为鉴戒”,独立地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号召,毛泽东探索实践成为“始于毛、成于邓”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实践的现实出发点。毛泽东在探索实践中所犯错误也成为后来邓小平探索的“活水源头”。试想如果没有毛泽东作为拓荒牛的艰辛探索,开拓创新,又怎么能“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新的财富”[1],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怎么会走得那么顺畅和通达。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新审视中国国情和所处历史阶段,提出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虽然经典作家和毛泽东都有一些相关论述,如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2]116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和“中国现代化之父”的邓小平,从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3]53,到党的十三大及以后正式“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1],这在国际共运史上还是首创的。他“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实行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特别是在中国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经过艰辛探索,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1]试想如果没有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共产党人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条党的思想路线开路,勇于探索,突破了资本主义汪洋大海包围,突破传统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突破对社会主义的一些陈规旧识,突破社会主义不可以搞市场经济的世界级难题,中国社会主义大旗还能打多久?能否顶得住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真是令人难以想象,至少中国经济肯定会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第二代手中接过接力棒,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顶住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中国蔓延,突破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制裁恶浪,突破了国际反华势力对中国的诬蔑和指责,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1]。
  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通篇贯穿改革创新精神,并把它贯穿于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之中。一是贯穿到党的建设之中。胡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1]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同时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1]二是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之中。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党和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创造性实践必将为理论创新开辟广阔前景。三是贯穿到制度创新之中。他警示全党“必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1]既继承传统,又大胆创新,才能“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1]四是贯穿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之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所以我们必须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信心、砥砺勇气,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1]。五是贯穿到科技创新之中。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就必须“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1]六是贯穿到各种体制的创新之中。我们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1]七是贯穿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之中。改革创新是我们时代精神的核心,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起都必须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八是贯穿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之中。要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出发,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九是贯穿到提高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之中。“抓紧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积极稳妥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全面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1]
  胡总书记在讲话的最后部分,要求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三、贯穿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人民主体观思想:必须紧紧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谋幸福
  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传承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极端重视人民群众主体性作用的优良传统,通篇贯穿着丰富的人民主体观思想,通篇贯穿着一个坚定信念: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不竭动力。
  毛泽东的人民主体观,可以用他的两句话进行最简练概括:一句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1031;另一句是“为人民服务”[4]1004,即“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4]1004邓小平对人民主体性的确认和发挥,主要表现为他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善于概括群众的经验和创造,热情地肯定和坚决地支持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坚信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是我们进行各项事业的主体。江泽民则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5]248。胡总书记在讲话中阐述到,我们党成立90年来,团结带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启新的历史纪元;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使中国人民从潜在的主体变成现实的主体。历史表明,只有深刻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的充分信赖和拥护,才能无往而不胜。90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正是因为我们党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才取得了巨大成就。从物质层面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从贫穷落后跃至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中国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从人文角度看,一个突出表现是我国人民的主体性地位不断发展,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如果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宣告“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还是一种象征意义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中华民族实实在在地站起来了,不但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人民主体观是一种哲学范畴、一个哲学命题,它指人(主体)在认识和改造客体对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的地位和性质。[6]67胡总书记告诫全党同志,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这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他警醒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这些精辟论述坚持和体现了“权为民所用”的人民主体观;“情为民所系”的爱民观;以及“利为民所谋”的人民利益观。[7]
  胡总书记在讲话中语重心长地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问需和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要与群众平等相待、生死与共。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多么贴心而感情真挚的话语!他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经常深入实际、基层和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些观点传承了邓小平总是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放在首位的思想。
  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党必须直面长期而严峻的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考验,以及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胡总书记一再提到脱离群众的危险这个问题,强调我们党在未来建设中一定要加强与群众联系,把人民放在重要位置,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话[EB/OL].[2011-07-02].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jiandang90nian/content-2/detail.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N].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N].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N].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N].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郑谦.毛泽东与邓小平人民主体观比较研究[J].北京:中共党史研究1995(2).
  [7]刘亚玲.从十七大报告看当代中共领导集体的人民观[J].南宁:学术论坛2009(2).
  
  
其他文献
刘哲英作者简介:刘哲英(1973-),女,湖南涟源人,中共涟源市委党校理论教员,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社会科学。  摘 要:人才资源是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其对国家、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不容忽视。用观念更新作为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突破口,不仅是人才工作机制的先导,也是以人为本理念在人才工作中的现实体现。加强人才工作,调研规划是基础性过程,而与之配套的体制机制则是重要保障,在抓好管理服务的同时,将“以
期刊
摘 要:为了能够向业主提供更好的物业服务,应通过管理创新来提升服务的水平,按照服务标准提供物业服务、牢固树立亲情服务、学会换位思考有理有据解决纠纷、规范化管理、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营造社区和谐氛围等都是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关键词:物业管理;创新服务;措施和方法  小区内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的融洽关系是物业管理公司实现管理服务和经营收入的重要保障,要成功建设一个和谐的小区,必须不断对物业管理服务的方式
期刊
摘 要:义务献血是普通公民的责任,可以挽救许多生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是公民道德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一个社会进步和谐的表现。人类社会是一个群体社会,群体的成员都应该为其尽一份力。国家和我们的政府组织应该重视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国家的政策要有合理的制度保障和操作细则,保证政策实行到位。  关键词:献血;伦理;道德  昆明正在遭遇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血荒,以至于住院等待手术的病人要自己打电话,甚至出院去联
期刊
摘 要:为适应新军事变革,打赢高技术信息化战争,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必需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完善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军队人才;军民融合  人才是社会进步的灵魂。为实现打赢高技术信息化战争、建设信息化军队的战略目标,赢得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中的优势地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高度政治觉悟、掌握高尖技术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抢占人才战略的“制高点”显得尤为重要。推行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
期刊
  李 畅 杨庭颂作者简介:李 畅(1976-),男,云南民族大学马列部硕士研究生。  杨庭颂(1983-),男,云南民族大学哲学与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31)  摘 要:2010年全国“两会”上通过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分配公平合理化是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本文
期刊
  朱彦姝作者简介:朱彦姝(1959年9月-),女,吉林通化人,中共株洲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党的建设。  课题组成员:陈建东、唐新建、文惠敏、刘玉盐。  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2010-2011年度立项课题。编号:1011343B《城乡基层党建资源一体化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构建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新格局,为拓宽基层党建的视野和空间搭建了新
期刊
  肖雪莲作者简介:肖雪莲(1974.04-),重庆酉阳人,政治学硕士研究生。现任职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台湾问题、基层治理。  摘 要:九十年代末以来,四川省一直被称为基层民主发展的试验田。2010年,广汉市创新推行“海推提名+计分权重”的公推直选模式,是对基层民主建设的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使公推直选这一制度更加科学和完善。  关键词:基层民主;创新模式;公推直选
期刊
摘 要:高校德育课是为展开对大学生道德教育而开设的重要科目,目前在开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学内容意识形态化;教学形式单一化;教学目标终极化,缺乏层次性和阶段性;使高校德育课开设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开展对高校德育的考量,开辟德育新方法和新途径,以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德育;实效性;对策    高校德育课一直承担着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重塑人灵魂的重要任务,但现今高校德育课
期刊
设备档案是真实反映设备在企业生产中发挥作用、发展演化的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可以为生产经营单位设备安全管理提供信息、资料和数据。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料的整理分析,可了解设备运行状态,为设备安全检查、检测、检验、故障诊断、隐患整改等提供科学依据。设备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的一部分,担负着设备技术资料的收集、记录、填写、积累、整理、鉴定、归档、统计、提供利用的任务。设备管理虽然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设备档案管
期刊
摘 要:不同民族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总要通过语言为媒介与其他民族进行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保山北庙水库移民汉族和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必然形成了语言间的相互接触。词汇间的相互影响最能反映移民与当地汉族、少数民族的交往程度。移民对待保山话的语言态度决定了他们语言使用状况和语言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保山移民;语言接触;词汇影响;语言态度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