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的情欲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nini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国平的名字被大家熟知,1991年,诗人周国平出版了迄今为止他的唯一一本诗集《忧伤的情欲》,诗集写于1981年至1991年十年间,经历了十多年岁月的尘封,在今天读来,惊喜仍如从泥土中不断冒出的珍珠。细品周国平从性灵深处飘出的诗句,我们会触摸到诗人透明而忧伤的情欲,以及在意味深长的情韵中所包孕的生命哲理。
  
  一本爱的纪念册
  
  诗是生命本真的流动。在诗集《忧伤的情欲》中,周国平诚实地表达了他对诗歌、自然、爱人、哲学等点滴细微的感悟和思索,这本诗集也毫无疑问成为了他“感情的日记”[1]。带着诗人的眼睛,作者很容易发现了自然的美丽与温暖。诗集中对自然的描绘更是贯穿在整本诗集中。诗人坐在“困倦的列车”上,路灯“照亮一棵合欢”,“合欢垂着粉红的长睫毛/用娇羞的吻/为列车里唯一的不眠者/把寂寞驱散”《合欢》);“淡淡的晨月/挂在黎明的腮边的/一滴金色的泪”(《晨月》)……诗人用自己画家的眼睛、敏感的心灵,在与自然的交互中,温柔细腻的情感随着指尖如月光流泻,氤氲缭绕,对自然的赤子之心溢于言表。学哲学出身的周国平,在他的诗歌中也没有放弃执著思考人生的灵魂跋涉。“一切终将消逝/只剩下回忆/沉重的/或破碎的”,“一切终将消逝/什么也不再剩下/永远的/永远的”(《一切终将消逝》)短短的几句诗行,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不经意间一次次向哲理深沉的回眸,向生命逼索的诗意。诗集中,周国平也留下了许多爱的短章。“别问我我不知道/我等待的究竟是谁/我只知道她来了/我一眼能把她认出”(《等待》),爱到深处,诗人的愿望就只想和自己心爱的人,单独在一起,远离人寰,不被世俗打扰;“我把她的小酒窝/吮了又吮——/这么小的小酒杯/能饮一百盅//我把她的小手掌/掂了又掂—-诗人在这里把恋人完全当成了自己心爱的孩子,对其疼爱之情也许只有用这通俗而热辣的民歌才能表达得淋漓尽致。周国平在他诗集的最后几首诗中也流露出对女儿的挚爱之情。“女儿是水/在父亲的心里温柔/把荆棘丛生的记忆/温柔成一种倒影”(《女儿》,1991.4),看过周国平长篇散文集《妞妞——一个父亲的自白》,我们知道诗人和雨儿的女儿妞妞在1991年不幸去世,这首诗表达的正是一个父亲在失去自己最爱的女儿后,内心那种沉痛的悲伤。
  
  一份“爱与孤独”的哲学
  
  在《忧伤的情欲》这本诗集的扉页前[2],周国平留下了这样四句诗行:“我走进一个长长的寂寞/在这世界上/谁渴望爱/谁注定孤独”,“爱与孤独”,这两个在周国平散文中反复出现的字眼,成为我们解读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把关键钥匙。一个热爱诗歌、钟情于大自然,喜欢思考体味人生,同时有着炽烈爱欲的诗人,他的情欲染上的竟是幽幽的感伤,这其中的原委或许只能在诗人“爱与孤独”的哲学中找到答案。周国平说:“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爱与孤独其实是同一种感情,它们如影随形,不可分离。愈是在我们感觉孤独时,我们便愈是怀着强烈的爱之渴望。[3]”与诗人在诗集中多次表达他的爱一样,在诗集中周国平也多处表露他的孤独。周国平把孤独分为两种,一种是灵魂上的形而上的孤独,一种是人世间形而下的孤独(即孤单)[4],我本人认为,诗集中所透露出来诗人的孤独感应是两者兼而有之的。1981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毕业的周国平已经36岁,此时他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缔结的一段婚姻,人到中年,情感上暂时的空落,加上长期哲学浸养所养成的敏感多思,不难想象,此时的诗人周国平是多么孤单而又容易陷入孤独,我想这就是他在诗集的开篇所写“我哭了/因为我只有诗”时的心境。与一般人对待孤独的态度不同,周国平是“怀着孤独,离开人群,来到郊外。自然也许能缓解诗人的孤独,但诗人对情人的渴望与爱恋所造成的孤独却是自然也不能排遣的。爱使诗人的孤独变得温暖,爱也升华了诗人的孤独”。
  
  一种独特的存在
  
  《忧伤的情欲》这部诗集绝大部分写于80年代,周国平写于同时代的诗歌既非“朦胧诗”,也不“新潮”,他只是以自己真实的情感作为诗的底蕴,表现生命的经验和独特感受,在语言的朴素与纯净中表达没有丝毫装饰的情感,同时,他也能从日常与自然中提炼挖掘出内在的哲理,使整本诗集既有情的浓度又有理的深度,这不能不说是80年代中国诗坛的一份独特存在。周国平诗集中的诗大多短章,略带忧郁、淡泊如月光的语调,舒缓有致的内在情绪节奏。应该说周国平的诗歌源于他对瞬间感觉的捕捉,而“感觉的智性、精神化,以及内省的想象力所形成的诗性直觉燃起的火焰,却是诗唯一的通道[5]”。他的诗歌没有诗坛的“喧嚣与骚动”,有的只是面对自然人生的冷静正视与体悟甚至超越,诗集中所散发出来的强烈的生命情韵,诗人对爱与孤独的独到体验,配上诗人朴素凝练、意境深厚的语言,读来韵味深长,别有洞天,在日益“口语化”、“叙事化”,情感逐渐风化、越来越读不懂的当代诗歌面前,它的存在无疑让读者在人心的沙漠中发现一处绿洲的存在,那里生长着鲜活的生命情韵和清明的理性。他的忧伤是一种“学者式的忧伤”,他已把它用诗与哲理升华,他的情欲是一种“透明的情欲”,那是诗人内在爱的表达。
  
  参考文献:
  [1]司马晓雯,陈丽.智者灵魂的跋涉:周国平散文的一种解读[J].江汉论坛,2006年第6期.
  [2]周国平.周国平文集[M].第一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87页.
  [3][4][5]周国平.周国平小语[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98-99页.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06级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艺术设计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从偏重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艺术课程所具有的重要的人文价值。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讨,采用角色转换,分组协作等方式优化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更灵活地思维,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上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最终使培养的学生能稳健地迈向创新人才的洪流。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是以学科
期刊
大学的办学理念就是大学的信仰和价值追求,是大学精神的核心与基本价值观,是引导大学前进发展的动力源泉,它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平等性、民主性、自由性、终身性、系统性、完整性等特征,既是大学教育历史演进的宝贵成果,也是社会发展制约和影响下的必然产物。  “没有理念的教育等于失去了灵魂,教育必然附属于某种现实的力量,成为或政治或经济的工具”,[1]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本质及其办学规律的一种哲学思考体系。
期刊
高师音乐教育实习在高师音乐专业教学计划中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中包括弹和唱两项技能,这二者关系十分紧密,常常体现为教师以“自弹自唱”形式(下文简称弹唱),它强调“弹琴与唱歌协调、同步进行的能力。”[1]音乐教师准确的范唱,同时伴以自身自如的伴奏,能起到展现歌曲风格,展示教师专业水平,拉近师生距离等作用。然而在高师音乐实习中的唱歌课上,部分师范生在完成教唱任务中却出现种种弹唱之“怪象”。  
期刊
儿童时代是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书籍设计同时还应肩负着美育的作用。儿童读物装帧设计中的艺术美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孕育孩子审美心理的形成,并能够陶养性情,使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作为一个特殊的阅读群体——儿童,他们短短几年的孩童时期是一个飞速成长与发展的阶段,儿童读物在这一时期理所应当地担负着启蒙的重任,它对孩子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本优秀的童书,能够在潜移默化中
期刊
被誉为互联网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创新的Web 2.0是2003年之后互联网的热门概念之一。不过目前对什么是Web2.0并没有很严格的定义。一般来说Web2.0(也有人称之为互联网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国内研究机构——互联网实验室
期刊
21世纪教育的一个难点,就是解决教师和学生之间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带来的意识、观念、思维形式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影响,特别是英语教学。由于特有的语言习惯差异性,这种困难就更加的明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我认为“情感”是解开这一困难的钥匙。  所谓情感教学,主要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的积
期刊
图画艺术是指我们经常见到的各式各样的图画,如历史书上故事插图、艺术家的作品、卡片幻灯、软件上的图画等,这些东西,色彩鲜艳,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如能灵活地、巧妙地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培养情操,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愧为历史教学的助手。下面我们就看其作用。    图画能再现历史史实    图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能如实
期刊
摘要:“2061计划”通过跨学科课程和校外活动课程来培养科学素养,这必然对教育系统中的社区资源和社区教育提出一定的需求。  关键词:2061计划 科学素养 社区    美国“2061计划”(Project2061)致力于开发一套综合性的科学教育改革手段,帮助教育工作者实现他们的理想——让美国所有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该计划被誉为“美国历史上在科学教育方面唯一最具有行动性的努力”。    关注科学素养(
期刊
文献回顾    1.有关就业能力(Employ Ability)的文献。就业能力的确切定义,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西方学者福古艾特(Fuguate)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个体在其职业期间确认和实现在组织内部和外部职业机会的能力[1]。Overtoon (1998)则认为就业能力不是一种特定的工作能力,而是在横切面上与所有行业相关,在纵向上与所有职位相关的能力[2]。  2.有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文献。
期刊
梁溯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写作时期在于中国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相比建国初期,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外国哲学的流派纷纷涌入中国的学术市场,不同的流派在不同的时期各领风骚。由此产生了比较之学,究其根本不同,梁溯溟先生在当时认为就是“整个文化的问题,伦理思想,人生哲学”,这些不同点导致了改革在于本国的困难,或者政策不能够顺利地实行。之于文化的根本不同,导致了一些思想在运用上的困惑,之所以介绍国外的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