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全球化的挑战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q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溯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写作时期在于中国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相比建国初期,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外国哲学的流派纷纷涌入中国的学术市场,不同的流派在不同的时期各领风骚。由此产生了比较之学,究其根本不同,梁溯溟先生在当时认为就是“整个文化的问题,伦理思想,人生哲学”,这些不同点导致了改革在于本国的困难,或者政策不能够顺利地实行。之于文化的根本不同,导致了一些思想在运用上的困惑,之所以介绍国外的哲学理论,是因为它对于中国的教育改革或者其他社会问题的现状可以作一定的理解和阐述。然而在推进国外哲学理论的进程中会出现方式的问题,正如梁溯溟先生提到的连根“拔除”和“翻身”,五四运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于中国传统的彻底否定,不仅中国人使用自己的文化,而且要同西方一样,使东方文化变成世界性的,正如二三十年代,西方提倡的德谟克拉西河科学一样。现在中国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可能存在于翻译西方的经典,其实从中辛苦的寻找教育真理,在中国的土地上加以推广,尤其是杜威,教育甚是推崇,但是认定了适合的理论,也会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杜威万能论,任何教育相关的文章均可以在杜威的哲学著作中有根可寻。这无可厚非地是客观上推动了杜威思想在于中国教育中的传播,推进了西方文化的世界化。梁溯溟先生提及了他对于西方化的认识,“西方化是以意欲向前的要求为其根本的精神”。现在提到的全球化其实就为全球性地推进西方化的过程,似乎东方文化正在自觉地或者不自觉地接受西方文化,而“翻身”似乎存在着一定的艰难性。可能新儒学的兴起,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理念的重新思考。
  梁溯溟先生在探讨人生时,抽象了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三条道路:一是本来的道路,遇到问题要对于前面去下手,这种下手的结果是改造局面,使其可以满足我们的要求,这是生活本来的道路;二是遇到问题不去要求解决,改造局面,就在这种境地上要求自我满足,不想通过奋斗改变局面,而是安于现状。处理得主要问题是自己意欲的调和;三是遇到问题就根本取消这种问题或者要求。对于各纵欲望的禁止的行为是属于这条道路。其实概括起来即为向前面的要求;对于自己的思想的变换,调和和持中,转身向后去的要求。对于西方文化而言,毫无疑问他们所走的是第一条道路,即向前的路向,其内涵包括征服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德谟克拉西。相应的,中国传统所提倡的中庸的思想,可能可以归纳为一种协调和中和,即为第二条道路。正如李守常先生认为,东方文明的精神在于静,而西方的精神在于动。西方是要求即刻下手解决问题的,中国传统则与之相反。
  梁溯溟还比较了西洋,中国和印度哲学和宗教,哲学又具体区分形而上学,知识和人生观三个部分,中国主要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而印度则是以佛教为主线的剖析。首先介绍了哲学的定义和三量,“思想是知识的进一步,就是从原有知识,发生添加出来的意思,哲学则是由系统的思想,首尾衔接成为一家之言。”“现量,就是感觉,比量就是理智,也就是我们心理上构成知识的一种作用。直觉,就是依附于感觉——心王——之受想而心所”。对于印度的佛教和哲学背景,不慎了解,详细看一下中国和西方的区别,西洋哲学偏于外向,对于自然的对于静体的尤其发达,因为西方走的是第一条道路,偏重于向外的研究,哲学还是一元多元唯心唯物的问题,依旧承接古代的形而上学,探讨宇宙之本源和究竟。著名的哲学家迪卡尔,斯宾塞,来勃尼兹,巴莱索发挥和讨论的亦是如此。罗素的研究方法不同,但是静的,外向的因素和自然的精神,犹在自然的一面,所以和西方的传统也没有什么本质性的差异,罗素的方法在于他的数理理论的方法来探讨哲学。罗素反对对于理论进行改革而产生新的理论。哲学应该试去讲明哪些根本问题为科学的基础,而不当否认现象,取消科学的。他拿数学的理论来拟构宇宙大概是怎样怎样,自己去建设出一个宇宙来,使现象得到解释,使科学得到安放。柏格森开创了另外一条形而上学的道路,他着眼于对于康德形而上学的批评,宣言说他的方法是出于对于康德对一般形而上学的反对之外的,是要把康德以来被康德打断的形而上学和科学又搭建了一座桥接通。他提倡的方法即为知觉,宇宙的本体是生命和绵延,宇宙现象是生命现象之表现,为感觉和理智所认取而有似静体的,要认识到事物的本体非感觉理智所能够办,必须生活的直觉才行。直觉极为生活时,才能融为一体,没有主客观,可以称为绝对。对于中国哲学有一个大家公认一点即为“调和”,宇宙间没有绝对的,单的,极端的,一篇的,不调和的事物,如果有这些东西,也不一定是隐而不显的,凡是表现出来的东西都是相对,双,中庸,平和和调和。所谓变化就是从不协调到协调,或者从不调和到调和。所以教育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也需要在渐变中寻求调和。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农村,农民在中国的历史上,不论是革命还是改革都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依次为基础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革命战争年代和改革开放时期的最具代表性的两次实践告诉我们,农村。农民,农业即现在的三农问题一直是而且应该始终是我们国家工作的重重之中。三农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 三农问题 总的
期刊
摘要:艺术设计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从偏重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艺术课程所具有的重要的人文价值。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讨,采用角色转换,分组协作等方式优化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更灵活地思维,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上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最终使培养的学生能稳健地迈向创新人才的洪流。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是以学科
期刊
大学的办学理念就是大学的信仰和价值追求,是大学精神的核心与基本价值观,是引导大学前进发展的动力源泉,它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平等性、民主性、自由性、终身性、系统性、完整性等特征,既是大学教育历史演进的宝贵成果,也是社会发展制约和影响下的必然产物。  “没有理念的教育等于失去了灵魂,教育必然附属于某种现实的力量,成为或政治或经济的工具”,[1]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本质及其办学规律的一种哲学思考体系。
期刊
高师音乐教育实习在高师音乐专业教学计划中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中包括弹和唱两项技能,这二者关系十分紧密,常常体现为教师以“自弹自唱”形式(下文简称弹唱),它强调“弹琴与唱歌协调、同步进行的能力。”[1]音乐教师准确的范唱,同时伴以自身自如的伴奏,能起到展现歌曲风格,展示教师专业水平,拉近师生距离等作用。然而在高师音乐实习中的唱歌课上,部分师范生在完成教唱任务中却出现种种弹唱之“怪象”。  
期刊
儿童时代是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书籍设计同时还应肩负着美育的作用。儿童读物装帧设计中的艺术美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孕育孩子审美心理的形成,并能够陶养性情,使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作为一个特殊的阅读群体——儿童,他们短短几年的孩童时期是一个飞速成长与发展的阶段,儿童读物在这一时期理所应当地担负着启蒙的重任,它对孩子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本优秀的童书,能够在潜移默化中
期刊
被誉为互联网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创新的Web 2.0是2003年之后互联网的热门概念之一。不过目前对什么是Web2.0并没有很严格的定义。一般来说Web2.0(也有人称之为互联网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国内研究机构——互联网实验室
期刊
21世纪教育的一个难点,就是解决教师和学生之间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带来的意识、观念、思维形式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影响,特别是英语教学。由于特有的语言习惯差异性,这种困难就更加的明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我认为“情感”是解开这一困难的钥匙。  所谓情感教学,主要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的积
期刊
图画艺术是指我们经常见到的各式各样的图画,如历史书上故事插图、艺术家的作品、卡片幻灯、软件上的图画等,这些东西,色彩鲜艳,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如能灵活地、巧妙地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培养情操,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愧为历史教学的助手。下面我们就看其作用。    图画能再现历史史实    图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能如实
期刊
摘要:“2061计划”通过跨学科课程和校外活动课程来培养科学素养,这必然对教育系统中的社区资源和社区教育提出一定的需求。  关键词:2061计划 科学素养 社区    美国“2061计划”(Project2061)致力于开发一套综合性的科学教育改革手段,帮助教育工作者实现他们的理想——让美国所有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该计划被誉为“美国历史上在科学教育方面唯一最具有行动性的努力”。    关注科学素养(
期刊
文献回顾    1.有关就业能力(Employ Ability)的文献。就业能力的确切定义,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西方学者福古艾特(Fuguate)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个体在其职业期间确认和实现在组织内部和外部职业机会的能力[1]。Overtoon (1998)则认为就业能力不是一种特定的工作能力,而是在横切面上与所有行业相关,在纵向上与所有职位相关的能力[2]。  2.有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