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植物检讨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4256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造创意植物馆
  在朋友圈里,爱侍弄花草的吕锐简直是“植物学家”,什么样的花草好养活、什么样的能食用、哪些植物有药用价值,她都如数家珍。
  2008年,吕锐赴法国留学,认识了现在的老公—— 一名在巴黎进修园林景观设计的江苏小伙。两年后回到南京,两人步入了婚姻,生活安逸。
  某个长假,吕锐陪母亲在紫金山下踏青而行,带回一些小花、苔藓、奇形怪状的石头。看着这些“宝贝”,她想起深爱的宫崎骏动片画《龙猫》,其中一段台词是:“在我们乡下,有一种神奇的小精灵,他们就像邻居一样,居住在我们身边嬉戏、玩耍。虽说只有小孩子纯真的心灵可以捕捉他们的行迹,但你如果能静下心来倾听,风声里,隐约也能听到他们奔跑的声音。”
  这是吕锐羡慕的世界,她在小小玻璃缸里铺了一层培养土,再铺一层小石子,宽叶绿萝、锯齿状香草、郁郁葱葱的苔藓,搭配栽种在里面,营造出静谧的田园风光。放一段小树干在叶子间,让龙猫玩偶和伙伴们坐在树干上,倾听风吹树叶的声音。
  给苍白以绚丽,给沉闷以清新,通过创意设计,吕锐在小盆景中找到了久违的温暖。“真是化腐朽为神奇!”身为高级园艺师的老公看到后,大加赞赏。
  吕锐于是想,何不开家创意绿植馆?和一般盆栽不同,她培育的绿植应该可以抚慰心灵,表达祝福,给人梦想中的世界。
  2011年3月,在南京大学附近、文艺青年的集散地,出现了一座木质房子,屋前两片小小的花圃中,盛开着玛格丽特、薰衣草。小屋迅速吸引住了路人,里面究竟卖什么呢?
  推开这家名为“易格·自然”的小店,门上的风铃叮咚作响,映入眼帘的是满屋盎然绿色。于是,店铺英文名“ECO ECOH”(生态的回声)便找到了出处。小店以生态为主题,专卖多肉植物盆栽、香草幼苗、自然造景水族箱。
  这里每一盆绿植,都经过原创设计和搭配,都拥有一个美好的名字。“若歌诗”长得像一个个小音符,“月兔儿”有着兔子般白色的长耳朵,“翡翠珠”真的像一颗颗圆润的翡翠……
  写检讨的趣味经营
  吕锐用多肉植物、香草、苔藓、树枝、小玩偶等,缔造出一个个童话般的场景,然后置入圆形玻璃罐或方形玻璃箱,再取个“绿野仙踪”、“生如夏花”之类动听的名字,深受人们喜爱。
  绿植主题很多,比如动漫主题、电影主题、梦幻庄园主题等等,每个主题都包含一二十种形态各异的微观盆景。
  每当有顾客选购了绿植,吕锐都会把注意事项悉心告知,希望对方“用爱心善待它们”。可不少顾客还是会因为太忙碌,疏于照料,最终把一盆盆红花绿草养死了。
  吕锐失落,甚至痛心。要知道每一盆绿植都是她精心设计、修剪而成,独一无二。有时为了完成作品,她不惜通宵达旦地忙碌……2011年夏天,她贴出了一张告示:“凡在本店购买的植物,如果您没养好,导致它病入膏肓,甚至英年早逝,可以拿回来免费更换一次新绿植,但请认真写一份检讨。”
  很快,店内“反省墙”上就出现了检讨信。“对不起,我出差了一段时间,忘记把这盆植物交待给同事照料了……”还有一个大三学生,说忙着考试、写论文,把组合盆景“海绵宝宝漂流记”养得半死不活。“要顾客写检讨书不是向我道歉,而是向植物道歉。”吕锐说,植物也是有生命的,买了它就应该对它负责。
  不料,这“怪招”引得当地媒体纷纷报道,小店声名鹊起。人们纷纷慕名前来一探究竟。临走,自然要买几件创意小盆栽,乃至价值几百上千元的“大件”。
  让植物讲温暖的故事
  2012年4月的一天,老顾客孙女士走进店里,说好姐妹婚后无子女,最近,她养了多年的爱犬拉布拉多去世了。孙女士希望挚友能走出忧郁,于是求助吕锐,“能不能设计一个创意植物,让朋友寄托哀思,又看到希望?”
  吕锐苦思许久,决定综合牵挂、温馨、坚强等场景要素,成品定名为“天堂的我很好,妈妈你好吗”。盆景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天堂,拉布拉多望着对面的大地,似乎安慰着人间的主人;另一面的枯枝代表妈妈的悲伤,但是当枯枝发绿长大,就可以和另一侧的天堂连接。两者微妙联系,代表牵挂。
  孙女士抱走“疗伤盆景”后,当晚便打来电话感谢,“朋友泪流满面,说我真的很懂她,就冲着这件用心良苦的盆景,她也一定会坚强。”小小的盆景,竟能让悲伤者走出生活的阴霾。吕锐打开了思路,推出新业务“个性盆景定制——为你量身打造有故事的植物”。
  几天后,就有人找上门,说想为女友订制生日礼物。这位张先生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四年前他到杭州出差,前去游览西湖。在断桥上,一个女孩请他替自己拍照片,由此相识相恋。而今,张先生却感觉女友在渐渐疏远自己,或许,恋情就要戛然而止了。
  于是,吕锐主打“温情牌”。她以细碎石子铺路,苔藓搭桥,白花瓣为河水,香草作主人公的衣服……打造出一幅幅温暖人心的场景:西湖断桥上,衣袂飘飘的少女撑着遮阳伞,笑魇如花,肩挎旅行包的年轻男子,猫着腰认真地为她拍照;八达岭长城上,两人第一次拥抱,女孩的秀发在风中飞扬;机场离别时,他牵着她的手,为她擦拭伤感的泪滴……吕锐给作品取名为“心若相惜,白首不离”。
  收到盆景,张先生的女友哭得稀里哗啦。事实上,她疏远男友,是因为他平时忙于工作,对她不够体贴。误会消除,两人甜蜜如初,半年后举行了婚礼。
  吕锐不仅卖植物,也在推广生态理念。譬如,她和丈夫设计了一种很小瓶的多肉植物伴手礼,选用一个花形状的植物,配上一个仙人掌,用在婚礼上很受欢迎。前面那位张先生结婚时,一口气订购了三百多件。吕锐解释说:“喜糖吃完就没了,不如送这样的伴手礼给来宾,花儿代表美丽的新娘,仙人掌代表新郎。伴手礼长久留存,就仿佛要大家见证爱情的成长。”
  尽管创业中不乏竞争,甚至被本地几家绿植店模仿,但心思玲珑的吕锐总能推陈出新。
  到2013年5月,小两口已拥有了两家分店,赚取了一百多万元绿色财富。吕锐准备发展加盟商,让更多的都市人都能拥有“袖珍绿色家园”。
  (编辑 赵莹 zhaoyingno.1@163.com)
其他文献
她遇见他时,正是那场浩劫闹得最厉害的时候。  他在县城的一所职业技术学院任教,教授中国文学。文学是他的梦想,可此时曾经的美好都随风消逝,现在的他每天清晨拿着扫帚准时出现在街道的一头,伴着灰尘唱着歌扫到街道的另一头。  她是县长的女儿,住在他扫街的社区,每天踏着被他扫得整洁的街道去上班,擦肩而过的时候,她总是羞涩地在他跟前停留三秒钟,三秒钟里她做了许多事——听清他口中哼唱的歌是《乌苏里船歌》,几乎每
期刊
Q:为满足我的好奇心,老公坦白了情史,但他对前女友的评价让我很不爽。他说A不嫌他穷,可实际上是A没工作靠他养了一年,最后又绝情地甩掉了他。他说B为了考研不得不放弃爱情,难舍难分的哭相令他感动。可B要是真爱他,考研怎么可能成为分手的理由?她们都那么好,现在还不是我陪他同甘共苦?  A:因为爱过所以慈悲,他对前女友的肯定,只是出于感恩之心。他要是把旧爱全都批得体无完肤,说她们没一个好东西,他瞎了眼才会
期刊
难得看一场毕加索的原作展,主办方带来了一批珍贵照片同时展出,以此向参观者介绍画家的生平,孰料却撩动了我等八卦女子的狗仔精神。  文艺圈向来与特立独行、潦倒颓废等字眼分不开,特别在毕加索的时代,更是充满了性与暴力。这位一生有过两任妻子四名同居情妇无数情人的大师,直至七老八十仍在孜孜不倦地诱拐少女,真正实现了所有男人活到老爱到老的宿愿。  每一个迷恋上毕加索的女人似乎都是那么全身心地投入,以至于恋情结
期刊
“拥有”与“享有”是不同的,大家常搞混。  我有个朋友奋斗了十几年,终于买了豪宅,加上装潢花了几百万元,应是人人称羡了,他却不快乐。因为他觉得他的理想在远方,还没有达成,他还要去追寻。很显然他只是“拥有”房子,并未“享有”。  我也认识一些有钱人,房子里是最高档的家具、一流的厨具,屋主却天天外食;收藏了各种名画、古董,却没有一件看得懂。经常整栋豪宅空无一人,主人哪里去了?他们正忙着赚钱,以支付高额
期刊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认为这首汉乐府民歌里的《上邪》是对爱情最美好的诠释,相恋的人誓守终身,永不分离。  这也许是因为我从小生长在一个类似单亲的家庭里。母亲早年下岗,父亲在一家国企任项目经理,长期驻外,一年之中,最多我也只能见父亲十二次。有时候他忙起来,两三个月见一次也正常。父亲虽然让我和母亲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期刊
大多数西方人并不把中国看作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和布道者,他们一想到这块神奇的似乎荒蛮未开的土地上诞生过孔子、庄子就觉得不可思议。他们觉得,世界应该交给上帝。而在古老的东方,我们更相信各自心底里那些有关道德的信条。那些简单的一词一句虽然不可能拯救世界,却足够丰满自我。  我始终相信,文明需要一种纯粹心灵感应式的互通和传承方式。像藤架下缝补旧衣的母亲,一针下去,绿的是叶,是亲情一片;再一针下去,红的是花
期刊
《莫愁·智慧女性》语汇新解——新女性“村落”,以梦的名义闪亮  有人说,梦想是一颗会飞的心,是人类隐形的翅膀,因为梦想可以激发生命的潜能,是人生前行的源动力,也是引领我们成长的力量。  2013年,是“中国梦”之年。习近平主席在五四讲话中要求广大青年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把中国梦作为始终追寻的共同理想,迎来人生价值的最大实现。  为解决“三农”问题,1995年,江苏省作为试点,率先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
期刊
在北京采访的每一天,我都被当年从江苏溧阳水西村走出去的将士们感动着。虽然他们大都已步入耄耊之年,虽然他们大多体羸形弱,但每当谈起在水西村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战斗生涯,谈起他们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无不精神倍增,激动不已。在他们充满激情的回忆之中,我也沉浸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眼前浮现出在枪林弹雨中“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的英勇壮举,耳边听到在硝烟弥散的战场上“向前、向前、向前,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期刊
死容易生却艰  2013年7月23日上午十点,一脸明媚的孙艳站在餐柜前,前来买面点的顾客络绎不绝。开业三个月来,淮嫂包子铺生意很好。这让孙艳很受鼓舞,“这个包子铺打开了我生命的一扇窗。”  十年前丈夫患白血病去世,用孙艳的话说,“天一下子塌了”。之前的孙艳,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主妇,相夫教子,日子平静喜乐。可命运一下子把她推至生活的风头浪尖,看着年幼的儿子、唉声叹气的父母,孙艳跑到卫生间大哭一场,再抹
期刊
清朝康熙时期,有一位大臣名叫明珠,他是掌权最大的官员之一,不但清廉正义,而且嫉恶如仇,因而不少以权谋私的官员都对他恨之入骨,无不欲除之而后快。  有一年,明珠正在暗中与几位贪官较劲,结果被那几位贪官联合起来反咬一口,陷害明珠贪污受贿,而且证据“确凿”。他们纷纷跑到康熙皇帝面前告状,要求将其弹劾下狱。  康熙对明珠一直颇为信任,虽然他从心里不相信明珠是这样的人,但看着那一项项明明白白的“证据”,康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