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文明清理现场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多数西方人并不把中国看作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和布道者,他们一想到这块神奇的似乎荒蛮未开的土地上诞生过孔子、庄子就觉得不可思议。他们觉得,世界应该交给上帝。而在古老的东方,我们更相信各自心底里那些有关道德的信条。那些简单的一词一句虽然不可能拯救世界,却足够丰满自我。
  我始终相信,文明需要一种纯粹心灵感应式的互通和传承方式。像藤架下缝补旧衣的母亲,一针下去,绿的是叶,是亲情一片;再一针下去,红的是花,温暖一身。遗憾的是,对于文明是什么,现在的国人很迷惑,是精神层面上的道德规范还是身体力行中的行为准则?没有人说得清。标榜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却流行“中国式过马路”,在所有的旅游景点标注“不要随地吐痰”。
  所有的文明,说到底还是人的因素左右其中才能成为系统。比如《中华文明读本》中谈到了酒文化、茶文化。酒是怎么做的,怎样提纯,发酵,那是工艺,不是文化和文明,“喝酒有规矩礼仪并由具体的人去实施”才可能与文明搭界;勤劳是传统美德,是文明,但空口无凭,毕竟要有人的参与,勤劳才有其实际意义。于是,重拾文明似乎很有梅开二度的必要。现任清华大学国学院副院长的刘东教授把几千年文明梳理成册,恰到好处。
  本书编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是个改革开放主抓经济的年代,国学遇冷,文明低潮,所谓的传统文化钙一样流失。出版社更热衷于做一些如鱼得水的白领之类的选题,而刘东慧眼独具地聚拢了庞朴、张仲礼、李学勤等著名学者,只为了给文化做一个注脚,为文明清理现场。
  “要是我们能针对中国文化这个课题,进行一次结构上的网络编织,把文化热中所讲的正面价值和负面代价,进行一次有机的内在勾连,那么,大家在认识上理应都会递进一大步。”《中华文明读本》鲜活可爱,分信仰与哲学、社会与阶层、都市与建筑、烹调与饮食、疆域与物产等十二个部分,从原始巫术到民间俗神,从政治制度到民居庭院,从诗歌绘画到针灸中药几乎无所不包,是百花园,又是千家诗;是上下五千年的经纬线,又是纵横八万里的风物志,你可以读出故事,又能品出道德,实在是从八岁到八十岁,都需要的营养。
  这是本不想告诉你“什么才是”,而是想说明“怎么才是”的书。孤单的一本书,虽然感觉上意犹未尽,难以一斑窥全豹,但已足以使那些翻开书册的手一路安静地翻下去、翻下去,在梳理文字的同时,对文明以及文明所能左右着的人性根底里的道德遵从感,得到加强,从而主观上对中华文明做到简洁系统的清晰在目,成竹在胸,各个环节不再顾此失彼。
  在这里,文明不是简单的说教和法律,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文明从来不是实验室里摇晃试管就可以达成的分子裂变结果,我们每个人都通过手机和网络与世界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但我们却感到从未有过的孤单。文明由此成为产生温暖的炉火,它并不只是拿出来摆摆样子,那正是热闹人世里可以成就的最大的慈悲。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
其他文献
是第几次了,她记不清了。茫然地走出医院,她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站在斑马线的这头,等待绿灯时,她看着茫茫的车流,心想,走过去,一了百了。旋即,她苦笑,她这样新潮时尚、独立优秀的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竟会像无后为大的旧时女子一样,不能生孩子就去寻死。  她不知道怎么会那么强烈地想要个孩子,是因为要不到,所以更想要,还是因为丈夫?  丈夫的事业正如日中天,经营多年的公司即将上市,身边红环翠绕,却从没有绯闻。丈
期刊
多年前,与他恋爱时,有人提醒我:他上有长嫂,下有弟媳,你嫁过去,可热闹了,三个女人一台戏。我一听,恐慌得不行,想打退堂鼓。  那时,他情窦初开、求偶心切,费了足够的口水,花言巧语说服我,急了,竟蹦出一句“大不了以后和他们——各吃各饭,生死各了”这样大义灭亲的话。  男人,总容易让女人上理想的当。婚后不久,我便醒悟了:血亲是分不开的。嫁给他,就是嫁给了他的一家。妯娌们,也是打断了骨头连着筋的家人。 
期刊
2013年7月下旬,江苏某预备役高炮师开展“八一”杯篮球通讯赛,抽签结束后,宣保科科长开玩笑说:“今年篮球比赛,家属也可以上场。”  话音未落,遭到了所有选手的反对。为何大家反应如此强烈?师政治部干事顾鹏“海拔”1.93米,小时候曾在国家少年队打球,就这“海拔”,一般人本已望尘莫及,再加上他的爱人卞兰——国家队女篮5号,这小两口要都上场,真是啥悬念也没有了。  在这个师,顾鹏和妻子卞兰的爱情故事被
期刊
你的性情会决定你的遭遇和命运,所以人一辈子其实都是在跟自己斗争,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战士。——李樯  从讲述美好理想与残酷现实激烈碰撞的电影《孔雀》,到反映小城艺术青年生命状态的电视剧《立春》,再到掀起全民怀旧情绪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些作品因为同一个人而建立了奇妙的联系,这个人就是编剧李樯。  有人说,编剧界需要李樯,却不需要太多的李樯。的确,李樯的作品无论是自发写作,还是迎合市场而作,
期刊
1902年,安徽绩溪,当地茶商汪家和乡里富户曹家的两位女主人先后怀孕。因两家关系甚好,又流行做亲的风俗,于是,双方家长就相约指腹为婚:若分别生下一男一女,就结为亲家。心诚可鉴,果然,汪家生下了儿子汪静之,曹家生下了女儿曹初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个孩子因为家族的频繁走动经常玩耍在一起。遗憾的是,曹初菊自幼体弱多病,虽然看过不少医生,但在12岁那年,还是早早离开了人世。  当时,在曹家,经常和汪静
期刊
她遇见他时,正是那场浩劫闹得最厉害的时候。  他在县城的一所职业技术学院任教,教授中国文学。文学是他的梦想,可此时曾经的美好都随风消逝,现在的他每天清晨拿着扫帚准时出现在街道的一头,伴着灰尘唱着歌扫到街道的另一头。  她是县长的女儿,住在他扫街的社区,每天踏着被他扫得整洁的街道去上班,擦肩而过的时候,她总是羞涩地在他跟前停留三秒钟,三秒钟里她做了许多事——听清他口中哼唱的歌是《乌苏里船歌》,几乎每
期刊
Q:为满足我的好奇心,老公坦白了情史,但他对前女友的评价让我很不爽。他说A不嫌他穷,可实际上是A没工作靠他养了一年,最后又绝情地甩掉了他。他说B为了考研不得不放弃爱情,难舍难分的哭相令他感动。可B要是真爱他,考研怎么可能成为分手的理由?她们都那么好,现在还不是我陪他同甘共苦?  A:因为爱过所以慈悲,他对前女友的肯定,只是出于感恩之心。他要是把旧爱全都批得体无完肤,说她们没一个好东西,他瞎了眼才会
期刊
难得看一场毕加索的原作展,主办方带来了一批珍贵照片同时展出,以此向参观者介绍画家的生平,孰料却撩动了我等八卦女子的狗仔精神。  文艺圈向来与特立独行、潦倒颓废等字眼分不开,特别在毕加索的时代,更是充满了性与暴力。这位一生有过两任妻子四名同居情妇无数情人的大师,直至七老八十仍在孜孜不倦地诱拐少女,真正实现了所有男人活到老爱到老的宿愿。  每一个迷恋上毕加索的女人似乎都是那么全身心地投入,以至于恋情结
期刊
“拥有”与“享有”是不同的,大家常搞混。  我有个朋友奋斗了十几年,终于买了豪宅,加上装潢花了几百万元,应是人人称羡了,他却不快乐。因为他觉得他的理想在远方,还没有达成,他还要去追寻。很显然他只是“拥有”房子,并未“享有”。  我也认识一些有钱人,房子里是最高档的家具、一流的厨具,屋主却天天外食;收藏了各种名画、古董,却没有一件看得懂。经常整栋豪宅空无一人,主人哪里去了?他们正忙着赚钱,以支付高额
期刊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认为这首汉乐府民歌里的《上邪》是对爱情最美好的诠释,相恋的人誓守终身,永不分离。  这也许是因为我从小生长在一个类似单亲的家庭里。母亲早年下岗,父亲在一家国企任项目经理,长期驻外,一年之中,最多我也只能见父亲十二次。有时候他忙起来,两三个月见一次也正常。父亲虽然让我和母亲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