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作为新媒体的具体应用——教学APP能很好地将互联网与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教学APP中成智慧课堂为例,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促进教学互动,提高教学实效性。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信息化技术融于教学的教改实践得到学生认可。促进新媒体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必须做到:确立网络思维,强化教学设计,提供共享资源,提高信息素养。
关键词 新媒体;教学APP;思想政治课;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4-0108-03
Abstract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era Internet , Education App, as the practice of new media, can combine internet and teaching well and enhance leaners’ motivation. Taking Education APP Zhongcheng Intelligence Curriculum for example, it can promote teaching inter-action and effect in political lesson. The result of some survey and interviews showed it got students’ approval to use new media in tea-ching. To promote deep combination between new media and politi-cal lesson, the teacher should establish internet thinking, strengthen instructional design, provide shared resources and improve informa-tion literacy.
Key words new media; education APP; political lesson; intelligence curriculum
1 前言
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师单向度灌输”的模式一直为人所诟病,如何改进其弊端,以提高教学实效性,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不断探究的话题。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在推进“互联网 教育”进程中,教学APP作为新媒体的具体应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进入教育领域。将教学APP应用于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成为思政课教学当前的研究热点。
本文拟以教学APP“中成智慧课堂”为例,通过行动研究方式进行教改实践,探究如何将教学APP应用于思政课教学,并就教改做问卷调查和访谈,追踪和分析教改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媒体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的理性思考。
2 新媒体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基于手机客户端或电脑端的教学APP是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把它引入思政课教学,不是简单的信息技术应用,而是将改变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那么,如何在思政课中应用教学APP呢?笔者在高校思政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将教学APP中成智慧课堂融入其中,进行教改实践尝试。
中成智慧课堂是一个提供便捷学习模式的手机教学管理软件,它可同时应用于手机端和电脑端。这个软件的主要功能有智能考勤、随堂测验、时问时答、在线学习等。把该软件的应用贯穿于思政课的课下—课中—课后全过程。
课下准备 教师在手机上通过教学APP“中成智慧课堂”创建好上课的班级,并指导学生把APP下载到自己的手机上,加入智慧课堂,为教学做好总体准备。每次课前,教师根据需要,把教学视音频图片、阅读资料、作业任务、测试习题等各类课程教学资源编辑好并上传到智慧课堂中,并可通过“消息推送”功能告知学生课前完成预习、资料阅读等学习任务。
课中应用
1)课堂点名。思政课通常是大班上课,对学生出勤率的考核是个棘手的问题,而中成智慧课堂的“课堂考勤”功能可以快速签到、手势签到、扫脸签到等,简便准确,效率很高。
2)课堂互动。“时问时答”是中成智慧课堂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对它的使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这个功能的应用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其中的判断、选择、简答等题型抛出问题,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既可以组织全体参加,也可以分组进行。学生在手机上自由发表意见,每个人的讨论结果直接显示在投影屏幕上,教师可即时与学生互动,引导点评。这项功能的使用可以取得的效果有四:非常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思政课模式下教师唱独角戏、满堂灌的弊端,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学生通过教学软件平台可同时思考并在手机上讨论同一个问题,不仅节约时间,而且避免了部分学生由于胆怯而不愿意参与课堂的情况;教学软件系统自动给学生加分,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加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单向提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而中成智慧课堂允许学生通过“提问赋分”,即学生发问,教师作答,并给学生成绩以资鼓励,实现真正的师生双向互动。
此外,教学软件还可通过“快速抢答”“击鼓传花”等功能使教学互动带有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眼中枯燥乏味、严肃说教的思政课教学有了些许轻松,课堂气氛活跃,调整了教学节奏,这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功能。 课后评估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成绩往往缺乏明确的考量标准,有时可能会凭借主观印象给分;并因为大班上课学生多,难以对所有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应用中成智慧课堂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在资源学习、考勤签到、讨论问题等过程中留下准确记录,为教师评价提供数据支撑。教师利用教学APP,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即时掌握,包括出勤、学习、测试等情况一目了然;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教师在课后可对这些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出自己教学或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后续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3 对教学APP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的结果分析
在应用中成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基础上,笔者对使用教学APP学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他们对教学改革的态度和感受。
问卷调查 参加本次调查的是笔者所在学校的三年制和五年制的学生,涉及环境监测、数字媒体、电子信息等10多个专业。发放问卷349份,有效问卷324份,有效率93%。
1)课堂上学生使用手机已成为常事。在问到“你经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吗”时,回答“经常”的有23%,“偶尔”有65%,而“不用”的仅有12%。当下,手机不仅给人们带来联系的便利,而且可以即时获取信息,进行娱乐。手机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和常态,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中就可以感受到。
2)多数学生对使用手机APP进行思政课学习持积极态度,期望值高。对“为了学习,你是否愿意在思政课教学中使用手机APP”,44%的学生回答“愿意”,回答“不愿意”的仅19%,说明多数学生乐于接受新生事物,还是支持、配合教学的;还有38%的学生回答“无所谓”,说明他们对新媒体的应用效果持观望态度,这有待于通过优秀教学软件的开发应用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在回答“你希望借助于手机APP在思政课上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时,回答希望“手机签到”的有54%,“在课堂参与中得到锻炼和成绩”的有36%,“获得教学资源”的有48%,“提交作业”的有40%。可见,学生还是希望借助于手机APP能够多方面为自己的学习提供帮助。
使用手机APP在思政课上实际给予学生的帮助有哪些呢?调查显示,认为“参与课堂有成就感,提高自信心”的学生占25%,“利用网络直接记录自己的成绩”的学生占44%,“督促自己学习,提高了自控力”的学生占32%,“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学生占49%,“通过老师发布资源获得知识或信息”的学生有32%。可见,学生在使用这个软件过程中切实得到多方面的帮助,获得感较强。
3)使用教学APP后思政课教学效果显著。思政课上使用教学APP后,最明显的教学效果是什么?调查显示,7%的学生认为到课率提高,36%的学生认为抬头率提高,41%的学生认为参与率提高,只有16%的学生认为没有明显效果。可见,多数学生认为使用教學APP是有效果的,尤其抬头率和参与率两项之和高达77%,说明基于新媒体的教学模式取得明显效果。
对学生在使用手机APP与课堂参与度的关系上做了一个对比,发现明显变化(见表1):使用手机APP的确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4)教学APP存在不足,有待改进完善。在思政课上使用手机APP时出现过什么问题吗?对这个问题,大约有三成的学生认为手机有打不开软件、上不了网等问题,还有少部分学生可能会因手机没电、没流量或没带手机等原因而无法使用教学软件上课。学生同时也提出教学APP的不足之处,如手机费电或费流量,网络不畅通时反而效率低等。应该说,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教学APP在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给教学带来不便,有待于日后不断完善。
个别访谈 除了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还对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结果印证了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
一方面,学生对教学APP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的新教学模式是认可的,认为:“教学中运用这种软件是一种新型的上课方式,跟随互联网时代,能让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充满乐趣。”还有的学生认为,运用教学APP“提高了课堂效率,方便了老师与同学们更好地互动,为那些害羞的同学提供了大胆发言的平台”;“快捷、方便,小组的学习与讨论实现了老师与学生的共同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进步”;“老师能够及时查看学生考勤情况以及学生对于问题的认知”。
另一方面,学生也对应用教学APP促进教与学提出中肯的意见:“毕竟这款软件的作用只是辅助课堂,真正决定课堂质量的还是老师的授课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可见,学生能够比较清晰和深刻地认识到信息化手段与教学的关系,应该说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4 对新媒体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的理性思考
应用中成智慧课堂教学软件后,对学生调查及访谈的反馈情况显示,他们非常愿意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但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应用教学APP搞好教学的关键之一是教师及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只是辅助而已。基于应用中成智慧课堂教学APP的实践及结果分析,笔者认为,促进新媒体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确立网络思维 “互联网 ”教育不仅是信息技术的变革,也是对教育者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挑战。在这个变革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那么,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秉持怎样的教育观念,才能顺势而为呢?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提倡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即在课堂施教中应当有学生的参与和自主建构。
在信息化时代,每个置身于网络中的个体都是独立的主体,在求真、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原则下进行高效互动,包括人与人互动、人机互动。这种网络思维决定了教师应该树立的教育理念: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建构应该在利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打破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界限,强调师生互动,要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争取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实现教育民主化。
关键词 新媒体;教学APP;思想政治课;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4-0108-03
Abstract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era Internet , Education App, as the practice of new media, can combine internet and teaching well and enhance leaners’ motivation. Taking Education APP Zhongcheng Intelligence Curriculum for example, it can promote teaching inter-action and effect in political lesson. The result of some survey and interviews showed it got students’ approval to use new media in tea-ching. To promote deep combination between new media and politi-cal lesson, the teacher should establish internet thinking, strengthen instructional design, provide shared resources and improve informa-tion literacy.
Key words new media; education APP; political lesson; intelligence curriculum
1 前言
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师单向度灌输”的模式一直为人所诟病,如何改进其弊端,以提高教学实效性,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不断探究的话题。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在推进“互联网 教育”进程中,教学APP作为新媒体的具体应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进入教育领域。将教学APP应用于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成为思政课教学当前的研究热点。
本文拟以教学APP“中成智慧课堂”为例,通过行动研究方式进行教改实践,探究如何将教学APP应用于思政课教学,并就教改做问卷调查和访谈,追踪和分析教改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媒体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的理性思考。
2 新媒体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基于手机客户端或电脑端的教学APP是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把它引入思政课教学,不是简单的信息技术应用,而是将改变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那么,如何在思政课中应用教学APP呢?笔者在高校思政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将教学APP中成智慧课堂融入其中,进行教改实践尝试。
中成智慧课堂是一个提供便捷学习模式的手机教学管理软件,它可同时应用于手机端和电脑端。这个软件的主要功能有智能考勤、随堂测验、时问时答、在线学习等。把该软件的应用贯穿于思政课的课下—课中—课后全过程。
课下准备 教师在手机上通过教学APP“中成智慧课堂”创建好上课的班级,并指导学生把APP下载到自己的手机上,加入智慧课堂,为教学做好总体准备。每次课前,教师根据需要,把教学视音频图片、阅读资料、作业任务、测试习题等各类课程教学资源编辑好并上传到智慧课堂中,并可通过“消息推送”功能告知学生课前完成预习、资料阅读等学习任务。
课中应用
1)课堂点名。思政课通常是大班上课,对学生出勤率的考核是个棘手的问题,而中成智慧课堂的“课堂考勤”功能可以快速签到、手势签到、扫脸签到等,简便准确,效率很高。
2)课堂互动。“时问时答”是中成智慧课堂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对它的使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这个功能的应用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其中的判断、选择、简答等题型抛出问题,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既可以组织全体参加,也可以分组进行。学生在手机上自由发表意见,每个人的讨论结果直接显示在投影屏幕上,教师可即时与学生互动,引导点评。这项功能的使用可以取得的效果有四:非常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思政课模式下教师唱独角戏、满堂灌的弊端,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学生通过教学软件平台可同时思考并在手机上讨论同一个问题,不仅节约时间,而且避免了部分学生由于胆怯而不愿意参与课堂的情况;教学软件系统自动给学生加分,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加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单向提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而中成智慧课堂允许学生通过“提问赋分”,即学生发问,教师作答,并给学生成绩以资鼓励,实现真正的师生双向互动。
此外,教学软件还可通过“快速抢答”“击鼓传花”等功能使教学互动带有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眼中枯燥乏味、严肃说教的思政课教学有了些许轻松,课堂气氛活跃,调整了教学节奏,这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功能。 课后评估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成绩往往缺乏明确的考量标准,有时可能会凭借主观印象给分;并因为大班上课学生多,难以对所有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应用中成智慧课堂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在资源学习、考勤签到、讨论问题等过程中留下准确记录,为教师评价提供数据支撑。教师利用教学APP,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即时掌握,包括出勤、学习、测试等情况一目了然;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教师在课后可对这些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出自己教学或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后续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3 对教学APP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的结果分析
在应用中成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基础上,笔者对使用教学APP学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他们对教学改革的态度和感受。
问卷调查 参加本次调查的是笔者所在学校的三年制和五年制的学生,涉及环境监测、数字媒体、电子信息等10多个专业。发放问卷349份,有效问卷324份,有效率93%。
1)课堂上学生使用手机已成为常事。在问到“你经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吗”时,回答“经常”的有23%,“偶尔”有65%,而“不用”的仅有12%。当下,手机不仅给人们带来联系的便利,而且可以即时获取信息,进行娱乐。手机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和常态,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中就可以感受到。
2)多数学生对使用手机APP进行思政课学习持积极态度,期望值高。对“为了学习,你是否愿意在思政课教学中使用手机APP”,44%的学生回答“愿意”,回答“不愿意”的仅19%,说明多数学生乐于接受新生事物,还是支持、配合教学的;还有38%的学生回答“无所谓”,说明他们对新媒体的应用效果持观望态度,这有待于通过优秀教学软件的开发应用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在回答“你希望借助于手机APP在思政课上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时,回答希望“手机签到”的有54%,“在课堂参与中得到锻炼和成绩”的有36%,“获得教学资源”的有48%,“提交作业”的有40%。可见,学生还是希望借助于手机APP能够多方面为自己的学习提供帮助。
使用手机APP在思政课上实际给予学生的帮助有哪些呢?调查显示,认为“参与课堂有成就感,提高自信心”的学生占25%,“利用网络直接记录自己的成绩”的学生占44%,“督促自己学习,提高了自控力”的学生占32%,“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学生占49%,“通过老师发布资源获得知识或信息”的学生有32%。可见,学生在使用这个软件过程中切实得到多方面的帮助,获得感较强。
3)使用教学APP后思政课教学效果显著。思政课上使用教学APP后,最明显的教学效果是什么?调查显示,7%的学生认为到课率提高,36%的学生认为抬头率提高,41%的学生认为参与率提高,只有16%的学生认为没有明显效果。可见,多数学生认为使用教學APP是有效果的,尤其抬头率和参与率两项之和高达77%,说明基于新媒体的教学模式取得明显效果。
对学生在使用手机APP与课堂参与度的关系上做了一个对比,发现明显变化(见表1):使用手机APP的确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4)教学APP存在不足,有待改进完善。在思政课上使用手机APP时出现过什么问题吗?对这个问题,大约有三成的学生认为手机有打不开软件、上不了网等问题,还有少部分学生可能会因手机没电、没流量或没带手机等原因而无法使用教学软件上课。学生同时也提出教学APP的不足之处,如手机费电或费流量,网络不畅通时反而效率低等。应该说,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教学APP在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给教学带来不便,有待于日后不断完善。
个别访谈 除了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还对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结果印证了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
一方面,学生对教学APP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的新教学模式是认可的,认为:“教学中运用这种软件是一种新型的上课方式,跟随互联网时代,能让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充满乐趣。”还有的学生认为,运用教学APP“提高了课堂效率,方便了老师与同学们更好地互动,为那些害羞的同学提供了大胆发言的平台”;“快捷、方便,小组的学习与讨论实现了老师与学生的共同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进步”;“老师能够及时查看学生考勤情况以及学生对于问题的认知”。
另一方面,学生也对应用教学APP促进教与学提出中肯的意见:“毕竟这款软件的作用只是辅助课堂,真正决定课堂质量的还是老师的授课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可见,学生能够比较清晰和深刻地认识到信息化手段与教学的关系,应该说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4 对新媒体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的理性思考
应用中成智慧课堂教学软件后,对学生调查及访谈的反馈情况显示,他们非常愿意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但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应用教学APP搞好教学的关键之一是教师及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只是辅助而已。基于应用中成智慧课堂教学APP的实践及结果分析,笔者认为,促进新媒体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确立网络思维 “互联网 ”教育不仅是信息技术的变革,也是对教育者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挑战。在这个变革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那么,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秉持怎样的教育观念,才能顺势而为呢?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提倡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即在课堂施教中应当有学生的参与和自主建构。
在信息化时代,每个置身于网络中的个体都是独立的主体,在求真、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原则下进行高效互动,包括人与人互动、人机互动。这种网络思维决定了教师应该树立的教育理念: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建构应该在利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打破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界限,强调师生互动,要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争取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实现教育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