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变异文化形态的历史镌刻——《废都》的匆匆解读

来源 :文艺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题记:这是应西北大学教授费秉勋教授之约,于1993年9月3日夜在紫金山下的月牙湖畔寓所匆匆写就的文章,只因当时特殊的缘由,此文与其他几篇文章一起夭折了。2015年秋陕西之行,韩鲁华教授告知我,他收藏了这篇文章的原始稿件,近日他将电子稿寄来,在不胜感慨中,我兴奋地阅读了这部尘封了23年的旧稿,顿时感慨万千。本人不才,
其他文献
7月11日下午,《我们都一样 年轻又彷徨》的新书签售会在图书大厦5楼举行,当两位作者——北大励志双胞胎苑子文、苑子豪走出来时,在外面站了半天的粉丝们见到偶像后开始欢呼和尖叫,纷纷拿出手机来拍照。两位哥哥还稍稍有一点儿羞涩地朝着人群的方向挥手,粉丝们的欢呼和尖叫声就更大了。  看着场外围得水泄不通的大哥哥大姐姐粉丝,才知道我们小记者有多幸运了,不光能舒舒服服地坐着,主持人还说,一会儿签名我们小记者也
幼儿新入园时,一般会在心理上产生胆怯、害怕等情绪,既不愿意接近老师,也不愿意和小朋友玩,对教学内容毫无兴趣,更谈不上和老师互动了。有的还会发生沉默不语、独处、不配合
在风云际会之时,作为一个群体,青年们总是越过那些垂垂老者,站在了人群的最前端。但这种于自身所处时代的超越,却常常显得不合时宜:该投选票时投炸弹,该上学时去游行,想读书时又去救亡,该独立思考时去跳忠字舞……他们有时造成了社会变革的激越动荡,却拽着这个国家不由自主地前行。    1920年5月1日,“五四运动”周年前夕,罗家伦发表了《一年来学生运动的成功和失败》一文。在这篇长文里,罗家伦列举了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