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主题阅读教学开启寻“美”之旅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唯一一个以作家为主题进行编排的单元,且把此殊荣留给了文坛大家鲁迅。众所周知,鲁迅向来是初高中语文教材的“专宠”,编者为何将鲁迅回归小学语文教材中?这与鲁迅作品中温暖而美好的一面不无关系。本文以鲁迅为主题,以《少年闰土》为例,开展同作者中心主题阅读教学研究,探索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美、画面描述美、情感表达美和逻辑思维美。
  【关键词】鲁迅 主题阅读教学 美
  无论是窦桂梅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还是刘宪华的“主题阅读研究”,他们都试图从价值观的层面选择主题开展阅读教学实践的探索,这些主题的选择“旨在提高儿童的语文素养、培育与践行核心价值观,进而构成人发展的核心素养”,这与统编版语文教材以主题进行编排的思想不谋而合。然而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却有些特殊:它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唯一一个以作家为主题进行编排的单元,而且选择的是鲁迅这位在文坛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家。鲁迅向来是初高中语文教材的“专宠”,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却选择让鲁迅回归,且以整个单元“强势回归”,这背后透露了编者怎样的意图呢?都说语文学习“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这与鲁迅作品带给人的“讽刺”“刻薄”的印象不无关系,然而鲁迅的作品也有温暖而美好的一面。笔者结合《少年闰土》一文,以鲁迅为中心,拓展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和鲁迅的作品,进行了主题阅读教学的探索,以带领学生感知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美、画面描述美、情感表达美和逻辑思维美。
  一、还原背景资料,感知人物形象美
  “背景是语言产生意义的原因和前提。要使文本细读不致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自然需要借助语文史、思想史和文学史的知识和理论把握文本的背景,把文本放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情境还原”。既然小說来源于生活,那么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产生于特定的背景。将人物还原到创作的背景中,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感知更加深刻而全面。
  《少年闰土》通过描述雪地捕鸟、海边捡贝壳、瓜地刺猹、看跳鱼儿几件事,着力在动作和语言的描写中,让我们感受到一个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对于学生来说,这或许只是一个普通的人物形象。但鲁迅为何要塑造这样的闰土?在教学中,笔者把闰土还原到了鲁迅创作这篇小说的背景中:少年闰土与年少鲁迅有过短暂的相处,但他却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阔别家乡20余年后,鲁迅重回故乡,再次见到了闰土,可这次见面,鲁迅却看到了一个被生活所迫变得麻木的闰土,这让鲁迅感到与闰土之间有了隔阂,于是想到了20年前初识时的闰土。
  通过还原文章的创作背景,学生认识到了一个被生活所迫变得麻木、封建的闰土,正是因为作者20余年后所见的闰土与“我”产生了隔阂,作者才会将记忆回归到初识时的少年闰土,那时的他和“我”无话不谈,表现出的活泼、“紫色圆脸”的可爱、邀请“我”一同捡贝壳的热情,以及单纯与善良,那时的闰土是那么的美好。将这一形象还原到了作者的创作背景中,使得学生对少年闰土的形象感知变得更加丰富而深刻,从而更能体会到鲁迅笔下少年闰土形象的独特之美。
  二、对比语言表达,感受画面描述美
  “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应该立足学生原有的阅读起点,更多地抓住那些有规律、有特色的语言文字 ,从‘知言’到‘会意’”。
  《少年闰土》的第一自然段留给人的印象比较深刻:“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构成了一幅色彩鲜美的月夜瓜地图。“捏”和“刺”的动作展现了一个机灵、活泼、英勇的美好少年形象。明亮月光和英勇的少年又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面。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关注鲁迅的语言表达,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表达中体会作者描述的画面美在何处。
  但众所周知,鲁迅的小说中有很多的人物,其语言常常含有“讽刺”之味,可为何对少年闰土的描写既有画面又显得美好呢?在教学中,笔者对比了同是《故乡》中鲁迅描写杨二嫂的语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对杨二嫂的描写用了几次“圆规”这样带有讽刺意味的词语,而对少年闰土的描述却是把美好少年的形象放到了美丽画面中,这是为什么呢?你发现了鲁迅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吗?
  所谓“言由心生”,好的文学作品都是“以所手写我心”,之所以《少年闰土》第一段文字描绘的画面如此静谧、美好,是因为少年闰土与作者的相识是美好的,他给作者留下的印象也是美好的,所以他在作者的记忆中是美的,更因为在作者心中寄托了对少年闰土的美好情感,不得不说,这种美的表达源自作者内心的美好情感的表达。在语言的对比中,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鲁迅笔下描述的画面带有作者情感温度的美好。
  三、勾连童年经历,理解情感表达美
  “文学是人的内心世界的表现”,所以作家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的创作自然与作家的成长经历有密切的联系。小说来源于生活,正是因为《少年闰土》是根据鲁迅的真实生活经历而创作的小说,所以对文本中作者情感的理解,可以更好地勾连作家的经历,引导学生对作者在文字中表达的情感理解得更加深刻,探讨作者表达的美好情感。
  鲁迅的作品是充满真情实感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细细品味,这样才能读懂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在《少年闰土》中,作者用对话的方式再现一个活泼的少年闰土的形象时,也着意多处用“我并不知道”“也没有知道”“我素不知道”和“所不知道”等词语,带领学生体悟“我”的孤陋寡闻,反衬闰土的见多识广。可对比“我”的少年身份和闰土的“忙月的儿子”的身份,“我”在后来成了一个大作家和闰土成了一个被生活所迫的社会底层的人的身份,“我”怎么可能“孤陋寡闻”呢?那这么多“不知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呢?在教学中,笔者选择勾连鲁迅的成长经历:虽然“我”是少爷身份,但由于从小父亲对“我”严格要求,“我”七岁起就开始读《鉴略》,长年被关在牢笼似的家庭里,强记、死背“那一字也不懂”的古文,过着一种几乎与外界隔离的生活。而少年闰土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生活经历,是因为他长期与父母生活在海边,拾贝壳、看瓜刺猹是少年闰土生活的常态。   勾连了作家的成长经历后,再让学生感悟“我”那么多的“不知道”中包含了“我”对当时生活的不满,对少年闰土丰富的生活感到好奇,并向往闰土生活的自由的复杂情感。虽然“我”和闰土年纪相仿,但相同的年纪却有不同的童年生活。“人的主觀的思想感情,包括联想、想象、幻想等都是由客观世界的触动、感动、启发而产生的”。是少年闰土让“我”这个“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少爷看到了读书以外更加广阔、新奇和有趣的世界。而“我”向往少年闰土的童年,更怀念有闰土为伴的童年,因为那样的闰土是美好的,有闰土的童年也同样美好。
  四、回归原文作品, 体悟逻辑思维美
  “当下普遍的阅读教学,教师深深偏重学生敏捷应答的细碎认识,无暇顾及培养深刻全面的思维品质,企图人文意义开掘一次到位,这就淡化、弱化了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培养”。鲁迅是语言大师,他的作品能够成为经典,与他谋篇布局的能力是分不开的。
  《少年闰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了“我”与闰土相识、相处、相知的过程,其中通过“雪地捕鸟”“海边捡贝壳”“瓜地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刻画了一个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文章一气呵成。这样的篇章结构的分析能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文章,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但细心的学生会发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好像有“格格不入”之嫌,放在这篇文章中完全是多余的,其实细细品味,却可以顺势利用好第一段品读鲁迅文章结构的特别之处,并且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少年闰土》是节选自鲁迅的原文《故乡》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少年闰土》回归到《故乡》中。在《故乡》一文中,交代了阔别家乡20余年后回乡的见闻,当母亲向“我”提起闰土时,“我”脑海中的第一印象便是《少年闰土》中的第一自然段的画面描写,然后再渐渐回忆与闰土相识、相处和相知的过程,在这之后,便是重新见到闰土的具体描写。将《少年闰土》回归到《故乡》的整体篇章中,便不难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画面描写存在的意义了,原来鲁迅作品的构思彰显着逻辑思维的美。
  阅读教学,除了内容的教学外,还离不开语言形式的学习。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鲁迅主题阅读教学旨在带领学生回归作者原文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鲁迅作品的语言表达,感悟作品创作的逻辑思维,带领学生发现逻辑思维的美妙,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总之,鲁迅是多面的,鲁迅的文字是多情的,主题阅读教学为学生打开了探索鲁迅之美的大门,带领学生领略更多鲁迅的魅力。
其他文献
1945年3月18日,美军第一步兵师开进莱茵河西岸的德国城市波恩,除了攻击德军之外,他们还有一个特殊的使命:争夺德国科学家。  此时,希特勒政权行将崩溃。美苏两个大国都意识到,德国拥有的一大批杰出科学家将是一笔巨大财富,谁能得到他们,谁就将在战后的争霸斗争中占得上风。  波恩大学人才云集,在科学领域享有盛誉。然而,当美国大兵进入波恩大学时,发现科学家们已经逃散一空,而那些关于新式武器研究的绝密材料
这天,李推刚下班走到家门口,就听到胡同里嗓门最大的王奶奶家传出来一阵阵呵斥声。李推决定去王奶奶家看看。  他到了王奶奶家一看,大门敞开着,门旁边的窗户玻璃碎了一地,只见王奶奶手里拿着一个足球,正对着面前站着的五个小孩子气呼呼地说着:“你们今天不说,就谁也别想回家!”李推看到这情形,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对王奶奶说:“王奶奶,别生气,气坏了身体可不好。”王奶奶说:“我能不生气吗!小李,你说,玻璃打碎
如果你意外地得到1000元奖金,想去买一样很需要的东西,但是钱还不够:如果买一双不急需的运动鞋,则又余下数百元。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1.自己添些钱把需要的东西买回来。  2.买运动鞋,再去买些其他的小东西。  3.什么都不买,先存起来。  答案:  买需要的东西:你的判断力还算不错,虽然有时也会三心二意、犹豫徘徊,可总是在重要关头会作出决定,比起普通人,你已经算是杰出的了!你最大的特点就
【摘 要】本文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单元话题写作课为例,探讨教师在小学高年级单元话题写作教学过程中,如何依托“情境支架”激发兴趣,依托“范文支架”启发思维,依托“活动支架”促进能力形成,依托“评价支架”延续能力发展,逐步提高学生话题写作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 写作教学 支架  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译林版英语五年级和六年级的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写作板块,很多教师
【摘 要】数学日记是一种新型的数学作业形式,以其开放性、发展性与多元性受到肯定与应用。学生通过写数学日记对知识进行回顾、梳理与反思,能够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查漏补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数学日记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一、什么是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简单来说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可以记录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现
【摘要】英语语法对小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为了让小学的语法课生动活泼又能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思维品质),本文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2 What a day的Grammar time and Fun time为例,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Lead-in,借助口头表达培养思维品质;借助活动培养思维品质,包括 Fast reading,Read and classify和Pick
“姑姑”是个个子小小的男生,比我们班大部分人都小一岁。“姑姑”这个绰号也是由“傻姑”这一昵称衍生而来,只因“姑姑”原名的拼音缩写恰好是SG。  “姑姑”虽然个子小,却狂爱篮球。班际篮球友谊赛在学校西侧球场火热开战。虽然打着“友谊第一”的旗号,但大家求胜之切溢于言表。“姑姑”踊跃报名,说什么都要上场。有几个女生拿他开玩笑:“以你的个子,爬到别人肩上,正好可以灌篮!”“姑姑”笑盈盈地回道:“我这叫短小
一  中午,我在教室里自习的时候收到了宁姐的短信,她说:“南南,A城原创歌手大奖赛我进前三了。”  放下课本,我走到窗户前,呼吸着春天的空气,向远方绽放微笑,“宁姐,恭喜你我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二  初二的时候,我经常去好友阿夕家看动画片,次数多了,就认识了她的表姐宁橙。  宁橙当时在市重点高中读二年级,可是她对学业毫不热衷,倒是非常喜欢摆弄乐器。初三上学期,有一次看《我为歌狂》的间隙,宁橙
【摘要】英语写作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因其课时少、占分低等原因,长期得不到重视,导致小学生写作水平普遍偏低。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有效导入、创设情境、巧用范文三个方面,对小学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英语 写作 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小学六年级结束时,学生在语言技能“写”的方面应达到: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人物传记占据了较重的篇幅。关注记人类文本的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此类文本体裁的文体特征,依循文本创作的规律,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在“知事”中“品人”,从而有效提升人物传记文本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人物传记 创作规律 知事 品人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注重对文本体裁样式的关注在阅读教学中已经受到重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人物传记占据了较重的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