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在钻研一篇新的课文的时候,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写教案。课堂上,我不会盯着教案执教,但却不会离开教本上课。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但是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興奋起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詹天佑》这堂课。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詹天佑是我国什么伟大人物?他在修筑铁路时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么面对的?等问题。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如梦令》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II型胶原酶对大鼠髁突软骨基质降解的影响以及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大鼠TMJOA的治疗作用,为临床TMJOA的治疗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1、选取
体育与德育各有其特殊性,各自所要求的教育任务自不相同,但二者在某些方面,有很多的结合点。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由此看来,体育与德育从来都是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和德育似乎又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不同观点,情感和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在新时代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尝试是创新的前提,而尝试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天地。其次,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运用尝试教学理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关键词]创新;尝试;尝试教学;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424.1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已迫在眉睫。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
美国矿业局最近的研究表明,离析过程对处理氧化和氧化硫化混合铜矿石是有价值的。过程包括把碎矿石和食盐及焦炭或其它碳质物料在约700℃的温度下加热以生成细碎铜片,然后用
美育的不断深入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作用重大,意义深远,美育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的良好效应.美育有示之以形,动之以情和寓教于乐的特性,这一特性有着其它学科教育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如何提高小美术课的教学质量,迫切需要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一、深化教材促学生主动学习  研究教材深钻教材,是上好美术课的前提,一味注重传授知识技能,以灌输为主,是难以实现美术教学大纲要求的。只
试验室和半工业试验表明,用联合法(即在苏联人们所熟知的莫斯托维奇方法)能有效地处理难选氧化铜矿石。在研究氧化铜矿石时,按共可选性,可分成两个类型:不难选类,共中铜矿物
目的:探讨OPG/RANKL/RANK系统在正畸牙牙根吸收中的作用。方法:选用12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采用自身对照,右侧为实验组,左侧为对照组。在右上颌第一磨牙加力100g,分别在加力0
近年来,翻阅了数十种有关毛泽东及江青的回忆录、传记文学、纪实作品,看到其中在有关毛泽东和江青结婚问题上,对于中共中央有无“约法三章”,意见分歧很大。概括说来,大致有
随着自主高效课堂的深入开展,我校结合2011年版美术新课程标准精神,改变了过去传统教育方法,由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共同营造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的课堂环境.由于新
目的:探讨WPC体外直接修复磨牙髓室底穿孔的效果,并对WPC生物相容性进行初步评估。方法:1.选取人新鲜拔除的恒磨牙53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WPC、MTA 2个实验组(n=24)和1个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