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CT在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112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分析CereTom 8层移动CT在神经外科临床中的诊断效率、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0年8月至2017年7月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应用CereTom 8层移动CT行头部床旁扫描的病例数、检查次数、扫描地点与模式。分析颅脑疾病的特点、诊断效率及辐射剂量等。

结果

(1)移动CT检查的例数与模式:实施头部扫描的患者为49 068例,共扫描78 771例次。包括门诊急诊室44 433例,重症监护室(ICU)4 549例,手术室86例;平扫48 905例,增强扫描163例,其中115例颅内动脉瘤行三维CT血管成像检查。(2)疾病种类:CT扫描发现颅内异常者39 426例,其中颅脑损伤13 516例,脑血管病21 665例(包括脑梗死10 594例、脑出血5 0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 026例),颅内肿瘤2 450例,颅内动脉瘤115例,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颅底凹陷症等1 795例。本组轻中症患者37 160例(75.73%),重症患者11 908例(24.27%)。(3)诊断效率:移动CT扫描的总阳性率为80.35%(39 426/49 068),在ICU及手术室移动CT检查的阳性率为100%。(4)辐射剂量:移动CT的容积剂量指数为(76.03±1.54)mGy,吸收剂量为(8.26±0.50)mSv,辐射剂量为(82.54±3.13)mGy,明显高于大型固定CT的辐射剂量[分别为(63.52±3.72)mGy、(5.46±0.72)mSv、(71.09±2.98)mGy](均P<0.05),但移动CT的辐射剂量值在国际辐射的标准范围之内。

结论

移动CT体积较小,使用便捷,可推至床旁扫描,且成像质量达标,诊断效率较高,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医源性与外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PSAN)的诊断和治疗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1月至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例颅内PSAN患者,其中9例为外伤性PSAN(TI-PSAN)患者,2例为医源性PSAN(II-PSAN)患者。9例TI-PSAN患者的11个PSAN,7个给予假性动脉瘤和载瘤动脉闭塞治疗;2个给予血管重建治疗,其中1个采用支架联合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远段囊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4例大脑前动脉远段囊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术后复查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动脉瘤的夹闭情况;出院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治疗效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结果
目的分析松果体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探讨该肿瘤的起源以及"中间帆脑膜瘤"一词的真实含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1例松果体区脑膜瘤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录像资料,依据文献的方法将其分为幕镰交界区脑膜瘤和中间帆脑膜瘤两类,并比较两类肿瘤之间的异同。结果21例患者中,幕镰交界区脑膜瘤12例,其中起源于大脑镰、小脑幕和直窦者
目的分析影响未破裂床突旁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3月至2016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收治的89例未破裂床突旁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或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即刻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出院前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旋转DSA检查以观察动脉瘤是否复发和弹簧圈是否有压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采用致痫灶切除手术治疗的药物难治性癫痫(DRE)患者的致痫灶定位、病理特点及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01年4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切除手术治疗的DRE患者,共2 424例。分析致痫灶的定位情况,分2个阶段随访术后≥1年者的癫痫完全无发作率。结果2 424例患者中,MRI显示有明确病灶者1 299例(53.6%),1 125例(46.4%)未见明确病灶;共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萎缩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的5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试验组),以及同期收治的25例面肌痉挛患者(对照组)。测量并比较两组MRI影像上双侧三叉神经脑池段的体积和冠状位截面积。探讨责任血管的类型、血管压迫神经的部位、神经受压迫的程度与三叉神经萎缩之间的关系。结果试验组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