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器高手的独门绝技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alp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庸的小说《飞狐外传》中有个武林人物,叫柯子容,他属于“柯氏七青门”。这个“七青门”使用袖箭、飞蝗石等七种暗器。在书中柯子容武功平平,但他除了善用暗器以外,还有一门所有金庸人物中独有的功夫——呼喝功。
  在和鳳天南的比试中,柯子容叫道:“铁蒺藜,打你左肩!飞刀,削你右腿!”果然一枚铁蒺藜掷向左肩,一柄飞刀削向右腿。凤天南先行得提示,轻巧地避过了。
  柯子容掷出八九枚暗器后,口中呼喝越来越快,暗器也越放越多,呼喝却不是每次都对。有时口中呼喝用袖箭射左眼,其实却是发飞蝗石打右胸。
  原来他口中呼喝乃是扰敌心神,接连多次呼喝不错,突然夹一次骗人的叫唤,敌人只要稍有疏神便会上当。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说:大脑中有两套系统,即系统一和系统二。系统一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系统二则是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
  如果要进一步了解大脑如何运作的这两个系统,我们来看一个被称为“史楚普作业”的测验。当实验者用彩色笔写下颜色的名称,受试者即使看到文字的意思和文字的颜色不一致,也必须无视这种不一致,而回答出文字的颜色。例如以蓝色笔写着“红”字,受试者必须念出“蓝”。
  请不妨亲自试试看,假如你觉得自己说出文字颜色的过程不顺畅,那是因为你的思维受到了文字意思的严重干扰。
  柯子容的招数和“史楚普作业”相似,当柯子容把暗器射向对方左肩,嘴里喊道“打你左肩”,把暗器射向对方右腿,嘴里喊道“削你右腿”时,你的大脑对于对方的语言呼喊形成了系统一的运作,这就是无意识的直觉过程,于是对方喊什么,你会无意识地闪避那个部位。
  然而柯子容的狡猾之处在于,呼喝并非每次都对。有时口中呼喝用袖箭射左眼,其实却是发飞蝗石打右胸。这时闪避暗器就需要启动系统二。系统二掌管着高度认知的过程,也就是分辨对方的手法和暗器的方位,不被他的呼喊所干扰。
  然而这就相当困难。卡尼曼说:“当人们太过专注于某件事时,就会屏蔽其他事情。”如果你只是专注柯子容的呼喊的方位,那么就会无法注意到真正的暗器袭来。这使得很多人着了柯子容的道。
  我们的大脑是以“付出最少努力”为原则思考的,自主控制的系统一既节省了宝贵的能量,也能让我们在危险的情况下迅速作出决策。然而,系统一很容易让我们在无意识中犯错。同时系统一还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即我们无法关闭它,当蓝色笔写着“红”字,我们很难关闭对文字含义的认识。当柯子容喊着那些暗器的方位时,你同样也很难充耳不闻。
  楚江南摘自《深圳商报》
其他文献
风乍起,笛声传来,乱叶穿花,衣袂飘飘的少年侠客违反物理定律,悄无声息地落在树枝或者竹枝上。这样的场景,想必大家不会陌生。在营造恐怖气氛多半靠背景音乐的当下,塑造侠客的出尘绝世,多半靠道具,而其中的王牌道具之一,就是那根笛箫。  笛箫,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汉族乐器。距今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曾出土过一根骨笛,可见那时候的人,已经知道在忙完了一天渔猎之后,在夕阳下吹个笛子,缅怀自己逝去的青春。  
-01-  板栗是我在北京实习期间合租的室友。  一次下班回家,刚进门,就听见板栗跟电话另一端的女朋友在争吵。  起因是对方无意间问了一句:什么时候买房子?  板栗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两人吵得不可开交。  板栗对着电话怒吼:“你知道我在外面有多不容易,我这么努力,每天累死累活的,可你呢,整天就知道催催催,现在房价这么贵,能怪我嘛!”  挂完电话,板栗的房间传来了“英雄联盟”的背景音乐声,直到另外两
有很多爸妈会为孩子的婚恋嫁娶操碎心,什么学历、长相、身高都算正常要求,对他们来说,再稀奇古怪的条件都提得出来,只不过对孩子们而言就很奇葩了,往往有些哭笑不得:   有的爸爸舍不得小棉袄离自己太远,说电瓶车骑不到的地方就是远嫁。   有的妈妈总结自己婚姻生活的经验教训,说洗了碗记得擦菜板的才是好男人。   有的爸爸對文学修养有很高的要求,说读过《水浒传》的女孩儿最温柔。   还有的爸妈不知道
随着新冠肺炎在欧洲大暴走,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欧洲人不爱戴口罩。  口罩在欧洲人心目中并没有主动预防疾病的作用。  另外欧洲的气候环境好,没有风沙、雾霾,所以很难养成戴口罩的习惯。更重要的一点,口罩对欧洲人没有“美颜功能”。  相比欧洲,亚洲人简直酷爱口罩,特别是我们的邻居日本。据日媒报道,2018年日本口罩产量总数约55亿只。对于只有1.2亿人口的国家来说,日本人的口罩用得确实有点费。  日
新闻播报里的今天的雨,下得很大很大。京城的朋友甚至接到了居家辦公的严重警告,这雨究竟得下多大,谁心里都没个谱,反正朋友圈里暴雨没下来,段子倒是下了一堆。   西安周边的很多景区都发布了闭门谢客的通告,为的是迎接本年度最激烈的一场雨。可是,天公好像喝醉了酒,昏昏沉沉一天,到傍晚了也不记得自己还没下雨,只是发脾气般刮了好一阵狂风。   从夏初就开始持续的奇怪天气,很是匹配这个不同寻常的2020。南
眼前是长而弯的传送带,贯穿了整个工厂,像一枚附着铁锈的螺丝,空气中有一股腐朽的味道,其中还裹挟着潮湿的水汽。  她的脸有些苍白,手里拿着大号的活动扳手。四年了。这四年足够让她熟悉又顺手地掌握怎样拆解螺丝。  抬手,固定,转动。  有人说过简单的事情天天做,你就是专家。  专家,多好啊!  但天天做,不会痛苦吗?她木然地继续抬手,固定,转动。  生锈的钉子,生锈的扳手,像是水果腐烂后长出的棕色霉菌,
今世相聚  已不存在任何幻想  我们已经没有幻想的翅膀  幾十年我们都在傻傻地等待时光倒流  我们只是一点点生命的渴望  分手也不是为了结局  而是珍藏感伤  尽管一千根白发  像闪电一样掠过了我们的头顶  但每一道曲曲折折的皱纹  都通向我们的年少  和青春  怎么会呢  一别都四十年了  这是你吗  那是她吗  甚至我是我吗  而且我们真的是我们吗  怎么都成了爷爷奶奶  大伙儿都是谁呢  我
孔子你好:  你不会知道,当然不会知道,而且也没几个人知道,我曾经以你为题材,写过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二十二岁大学毕业那一年。想象中的那部电影,老老实实就叫作——《孔子传》。  你生于公元前551年,距离平王东迁约过了两百年。西周时的封建宗法不再有实质功能,然而旧规矩却还没有被遗忘、被取代。  在你之前,所有的教育都是贵族教育,只有貴族才能接受教育,而且教育的目的并非要让一个人变得更强悍或更有能力
不同的语言中,手指的名字有同有异。  中国的幼儿园里都会教孩子唱一首童谣:“大拇哥,二拇弟……”外国人却不太重视大拇指。英国作家比尔·布莱森说,问他的同胞第一根手指是哪个,他们几乎都会说是食指。医生一般用拉丁文术语称呼手的各个部分,唯独对手指用的是大白话。  美國认知科学家肯塞·库珀里德在《手指名称何来?》一文中说:在地中海一些地区,大拇指因为其功能被称为“捏虱子的指头”。在希腊语中,大拇指被称为
二白平时容易犯二,遇事常常小白。八零后作者,学于清华,混在藤校。职业啃老族,业余写字人。  只要有勇气去承担,就一定会有以后。  就算走岔一条路,总还有机会在前面掉头。1  又过了一年高考,估计这时候很多人都在烦恼着怎么选专业吧?回到十年前,我也是这样。对着一堆不明所以的专业名头疼,纠结着怎么选才叫正确。生怕做错了决定,就满盘皆输。几天前还有朋友带着孩子来问我什么专业热门、什么专业冷门以及什么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