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的名字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的语言中,手指的名字有同有异。
  中国的幼儿园里都会教孩子唱一首童谣:“大拇哥,二拇弟……”外国人却不太重视大拇指。英国作家比尔·布莱森说,问他的同胞第一根手指是哪个,他们几乎都会说是食指。医生一般用拉丁文术语称呼手的各个部分,唯独对手指用的是大白话。
  美國认知科学家肯塞·库珀里德在《手指名称何来?》一文中说:在地中海一些地区,大拇指因为其功能被称为“捏虱子的指头”。在希腊语中,大拇指被称为对指(可以碰到其他四根手指,使手能抓住东西)。布莱森说,对指并不是人类特有的,大部分灵长类动物都有,但我们的大拇指更加容易弯曲、更灵活。
  库珀里德说:“我们身体的部位大部分都是单独或者成对出现。我们有一只鼻子、一条舌头、一个肚脐眼。我们有一双眼睛、两个膝盖、两只脚等等。手指是一个例外。这就需要给它们命名了。问题是,我们不仅有五根手指,而且它们都特别类似,只有长短和灵巧度的不同,都有带褶皱的指节、顶部长着指甲。各地的人们给它们命名时表现出了人类头脑的创造性。”
  一般人们根据外观来命名大拇指。在英语中拇指的原意是胖胖的、粗的。其他语言强调它虽然短但是强健有力。库尔德语中称之为公拇指。我们经常把手指看作有生命的、有自己的人格的存在,用动物或者社会角色来称呼它们。在一些美国土著语言中,把大拇指称为首领指头。有的地方甚至称之为妈妈、爸爸、大哥。
  接下来是食指。这个名字源于它被用于指示、指向,世界上很多地方都这么叫。但英语里也叫它首指,因为它是除了大拇指以外的第一个。以前它也被称为射击指,因为用它来拉弓。在世界各地,食指还被跟它的功能相联系。它最有趣的外号跟吃有关,人们用它从罐子里取酱,所以说它是舔罐子的。类似地,中文里说人们看到好吃的就会食指大动,获取非分的利益叫染指。
  下一个是中指。按照其居中的位置来称呼它。中指的另一个特征是长,所以有时被称为高个子。
  第四个是无名指。在英语里,它叫戴婚戒的指头。这是因为中世纪的西方人认为有一条神经或者动脉从它一直通向心脏。叫它无名指的也很多。这根手指没有名字,是因为它没什么特点,夹在其他特别的手指之间,没有什么特别的用处。当我们一根一根地伸直手指时,大拇指和食指都很顺从,但无名指好像根本不愿意伸直,它在手上的位置决定了它对良好的运动没什么贡献。
  小拇指在英语中的单词跟粉红有关,但本意是荷兰语中的“小”。拉丁语中按照功能称呼它为掏耳朵的手指。
  手指的名字因为它们新的用途还会发生变化。比如,以前摩擦大拇指和食指表示数钱,现在主要用来比心了。
  苏小童荐
其他文献
安史之乱后的京城街头,一个年近三十衣不蔽体严重走光的男人正伸出舌头猛舔城墙上一幅新张贴的和尚画像。他不是在舔屏他的男神,他只是饿了。这张画像是蘸了米糊贴上去的。  舔干净米糊后,这个男人才将空洞的眼神扫向这幅画像本身,原来是一张寺庙的招工启事,上面用微软雅黑体写着一句极其走心的文案:我养你啊 !于是这个男人,在他三十岁的年纪,为了一口咸菜泡饭和一件穿了就要戒色的制服,当了和尚。这个男人的名字,叫作
第一次战役:日耳曼大胡子VS罗马没胡子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用磨光了的石头刮胡子了,或者称之为“锯”胡子、“拉”胡子,总不会太舒服就是了。进入铜器时代以后,有了锋利、便利的刮胡子工具,可以比较方便地让下巴变得更光溜了。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观察古希腊、古罗马的绘画、雕像,会发现那个时期的男性都很少留胡子。这是因为,最初,亚历山大大帝要求自己的士兵平时必须把脸刮干净,以防战场上徒手搏斗时被
风乍起,笛声传来,乱叶穿花,衣袂飘飘的少年侠客违反物理定律,悄无声息地落在树枝或者竹枝上。这样的场景,想必大家不会陌生。在营造恐怖气氛多半靠背景音乐的当下,塑造侠客的出尘绝世,多半靠道具,而其中的王牌道具之一,就是那根笛箫。  笛箫,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汉族乐器。距今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曾出土过一根骨笛,可见那时候的人,已经知道在忙完了一天渔猎之后,在夕阳下吹个笛子,缅怀自己逝去的青春。  
-01-  板栗是我在北京实习期间合租的室友。  一次下班回家,刚进门,就听见板栗跟电话另一端的女朋友在争吵。  起因是对方无意间问了一句:什么时候买房子?  板栗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两人吵得不可开交。  板栗对着电话怒吼:“你知道我在外面有多不容易,我这么努力,每天累死累活的,可你呢,整天就知道催催催,现在房价这么贵,能怪我嘛!”  挂完电话,板栗的房间传来了“英雄联盟”的背景音乐声,直到另外两
有很多爸妈会为孩子的婚恋嫁娶操碎心,什么学历、长相、身高都算正常要求,对他们来说,再稀奇古怪的条件都提得出来,只不过对孩子们而言就很奇葩了,往往有些哭笑不得:   有的爸爸舍不得小棉袄离自己太远,说电瓶车骑不到的地方就是远嫁。   有的妈妈总结自己婚姻生活的经验教训,说洗了碗记得擦菜板的才是好男人。   有的爸爸對文学修养有很高的要求,说读过《水浒传》的女孩儿最温柔。   还有的爸妈不知道
随着新冠肺炎在欧洲大暴走,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欧洲人不爱戴口罩。  口罩在欧洲人心目中并没有主动预防疾病的作用。  另外欧洲的气候环境好,没有风沙、雾霾,所以很难养成戴口罩的习惯。更重要的一点,口罩对欧洲人没有“美颜功能”。  相比欧洲,亚洲人简直酷爱口罩,特别是我们的邻居日本。据日媒报道,2018年日本口罩产量总数约55亿只。对于只有1.2亿人口的国家来说,日本人的口罩用得确实有点费。  日
新闻播报里的今天的雨,下得很大很大。京城的朋友甚至接到了居家辦公的严重警告,这雨究竟得下多大,谁心里都没个谱,反正朋友圈里暴雨没下来,段子倒是下了一堆。   西安周边的很多景区都发布了闭门谢客的通告,为的是迎接本年度最激烈的一场雨。可是,天公好像喝醉了酒,昏昏沉沉一天,到傍晚了也不记得自己还没下雨,只是发脾气般刮了好一阵狂风。   从夏初就开始持续的奇怪天气,很是匹配这个不同寻常的2020。南
眼前是长而弯的传送带,贯穿了整个工厂,像一枚附着铁锈的螺丝,空气中有一股腐朽的味道,其中还裹挟着潮湿的水汽。  她的脸有些苍白,手里拿着大号的活动扳手。四年了。这四年足够让她熟悉又顺手地掌握怎样拆解螺丝。  抬手,固定,转动。  有人说过简单的事情天天做,你就是专家。  专家,多好啊!  但天天做,不会痛苦吗?她木然地继续抬手,固定,转动。  生锈的钉子,生锈的扳手,像是水果腐烂后长出的棕色霉菌,
今世相聚  已不存在任何幻想  我们已经没有幻想的翅膀  幾十年我们都在傻傻地等待时光倒流  我们只是一点点生命的渴望  分手也不是为了结局  而是珍藏感伤  尽管一千根白发  像闪电一样掠过了我们的头顶  但每一道曲曲折折的皱纹  都通向我们的年少  和青春  怎么会呢  一别都四十年了  这是你吗  那是她吗  甚至我是我吗  而且我们真的是我们吗  怎么都成了爷爷奶奶  大伙儿都是谁呢  我
孔子你好:  你不会知道,当然不会知道,而且也没几个人知道,我曾经以你为题材,写过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二十二岁大学毕业那一年。想象中的那部电影,老老实实就叫作——《孔子传》。  你生于公元前551年,距离平王东迁约过了两百年。西周时的封建宗法不再有实质功能,然而旧规矩却还没有被遗忘、被取代。  在你之前,所有的教育都是贵族教育,只有貴族才能接受教育,而且教育的目的并非要让一个人变得更强悍或更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