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景理论的文化动力型乡村振兴模式探析

来源 :大理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只有文化才能铸魂化人。如何将文化作为内生性动力推进乡村振兴?场景理论揭示了以文化为动力推进城市区域转型发展的内在机制,为与之具有异域同构性的乡村振兴带来启示:以乡土文化整合乡村自然人文设施、文化实践活动、乡土社会等要素建构场景,通过不同类型的要素组合多维度地显化乡土文化的潜在价值并作用于场景内外的人群,刺激文化消费,再现乡村活力,促进乡村发展。其中,基层组织及其体系是场景建构的主导力量,乡土文化传承是其动力源泉。
其他文献
基于波士顿矩阵模型的基础上,对大滇西环线区域六州市2012—2015年和2016—2019年旅游总收入的变化情况建立了以市场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的二维坐标,分析六州市在波士顿矩阵中处于明星市场、金牛市场、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的哪个位置。通过两个阶段数据的对比了解六州市市场竞争态转换存在的可能性,对处于不同市场竞争态的州市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以期让处于不同竞争态的市场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为探讨山地小农户怎样克服环境劣势融入山区现代农业的发展,追寻民族志的政治经济学维度,使用深度访谈、参与观察、报导人制度等田野调查方法,以滇西地区独龙族产业脱贫为个
《孙子兵法》因其凝练、深邃的军事思想与东方智慧,一经走出国门,迅速风靡世界。通过对《孙子兵法》在美国的英译版本的统计,以及对《孙子兵法》在美国的相关研究与具体应用的探讨,梳理出《孙子兵法》在美国的翻译与传播特点及规律,归纳总结出其启发意义,以期为将来更好地翻译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提供参考。
旅行游览与文化创意活动关联密切,“文因景成、景借文传”就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旅行游览可以放松身心、积累素材、变换视角、交换信息,激发文艺人士的创作欲望和创意灵感,不少旅游地出现了文化艺术人士集聚的现象。旅游是典型的意义消费活动,如果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创意则是赋予灵魂的基本路径,是促使自在之物转变为旅游吸引物的关键所在。旅游业是创意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以创意为核心增长要素的产业。旅游地应注意培育以创意阶层为核心载体的创意资本,切实推进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互动。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以来以文化人的研究成果丰富,研究视角既涉及到学理分析又关照到实践应用,呈现出显著的应世性、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较强的实践应用性等特征。学者们的研究论域集中在以文化人的提出背景、概念与特征、价值与功能、内容体系、实践路径以及习近平以文化人重要论述等方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以文化人的基础理论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以文化人的路径选择需要一种结构性思维与整体性思维并进的视角;以文化人的问题场域需要一种空间转向。对研究现状的梳理与反思有助于析出成绩、理清问题,推进此课题研究与实践的持
云南竹枝词以滇地体验与博闻万物的创作范式,书写了云南独特的边疆地域特征和少数民族生态景观,以及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形态。通过探究重构地域性诗歌典籍的民族特性和文化特性的译介策略,对诗歌典籍翻译标准进行考辨和论述,以期开拓我国民族诗歌典籍翻译的译域,为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
AI艺术生产是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人类音乐、绘画、文学、雕塑等艺术的创作、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作为时代新生事物的人工智能把艺术推向了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新图景,重构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解决人工智能时代艺术与生产、艺术与技术、艺术与消费等新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以当代艺术新现象作为研究切口,才能破解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深邃,同时让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论焕发时代生机。
当前基层党建活动中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形式化、单调化、枯燥化现象对于基层党组织学习与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具有阻碍作用。立足于高校知识分子集中和教学科研属性突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学术党建”的观点,并在解读其内容上要求“深入”、形式上注重“浅出”等理论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实践层面阐释开展“学术党建”活动的几个操作要点:用“学术”方法阐释党建工作的术语内涵、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术研究深度结合、讲党课要生动形象与工作形式要多样化,使得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学术党建”既有理论依据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五四精神受到了“全球主义”“超民族主义”“虚无主义”等因素的合力冲击,遇到了现实困境。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五四精神教育的过程中,存在衔接不到位、教育方法僵化等现象,这导致部分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的认知不足、传承意识淡薄。新时代,知识的传播方式相较以往有很大转变。针对大学生的五四精神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创新教育载体,着力打造“三全育人”体系,实现五四精神教育无缝衔接,加强大学生五四精神时代内涵教育和实践养成。
以被害预防理论为基础,从犯罪与被害的互动关系入手,分析“校园贷”违法犯罪中的大学生自身被害性因素在犯罪发生中的作用,提出基于被害预防视角,调动社会资源,建立多层次的预防整体;解决平台管理和规范问题,从犯罪主体上解决问题;改变潜在被害人易被害诱因,从犯罪对象上解决问题,最终形成“监管—预防—协同解决”的工作机制,解决大学生“校园贷”被害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