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engli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习惯好坏,学习成绩如何,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的良好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对学生就要注重良好行为的培养,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自然就爱好学习,由此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多重要啊,而且必须从小就培养。
  关键词:学生;教育;培养;行为习惯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无论是在生活中,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中,都会受到别人的尊重,敬佩,赞扬。反之一个人的坏的行为习惯,可影响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安宁乃至影响到国家、民族的形象。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一个人的良好习惯不是生下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早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后天很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才能形成。
  学生的习惯好坏,学习成绩如何,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的良好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对学生就要注重良好行为的培养,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自然就爱好学習,由此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多重要啊,而且必须从小就培养。
  如今在我班级里有许多学生存在着以下不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一边作业一边吃东西,一心两用;在学习和工作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总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等等。以上这些不良习惯,只要老师、家长平时对学生能做严格要求,有耐心和信心,我想学生能把这些不良行为习惯逐步克服掉。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结合自己三十几年教学实践体会,可以从这几方面做起。
  一、培养孩子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
  要培养孩子在学习上专心,我个人体会是:首先是老师正确的引导,适当加以鼓励,学期初加强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多讲有关学习的大道理,然后给学生提出要求,注意自己的言行,如学习姿势要正确,不随地乱扔、乱吐等习惯,前期宁可少学点知识,也要肯花时间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学生的学习和做作业是否专心、认真,其实跟父母或监管人有很大关系。现在很多父母或监管人要求孩子用心做作业。而自己一边跟别人聊天,或看电视,甚至打麻将,这样能让孩子安静下来学习吗?不能!所以老师和家长要加强协调,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家庭学习环境。平时在家里,家长要对孩子生活冷暖、饱饿、学习状况的关心。让孩子能安静的做作业,让孩子有一个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这样孩子的专心学习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
  二、创设环境,变粗心为细心
  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几乎所有孩子都有粗心这个毛病,于是我就故意将一纸团随手扔到教室里,这时就会发现,马上有位孩子给拾起来了,其他的也会睁大眼睛,百思不得其解地望着我,一双疑惑的眼睛好像在问不能:“老师怎么。。。”“噢,对不起是老师大意了,老师怎么能这样扔呢”说完从那位孩子的手中拿过纸团,放进了自己的衣袋里,然后对这位孩子说:“谢谢你,孩子,你帮老师改正了错误。”再转身向大家说:“你们可别像老师这样乱扔垃圾啊!”这时教室里充满了孩子的笑声。又如有的孩子老是爱写错字,有时就故意在黑板上错写,当然,这一定会被细心的孩子马上发现,“老师那儿写错了”我怎么这么粗心呢?我得改正,在这一次次情景的训练中让孩子发现毛病并及时纠正,以达到孩子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我个人认为是特别重要的事情,应该有意识的从小抓起,从学生日常活动中做起,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对父母不依靠,学生能做的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学习方面,就遵循古人说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给人鱼吃,不如告诉打鱼的技术。培养学生也是这个道理,学习时不要坐在一旁监督,也不陪学生看书,做作业时要做到按时独立完成,至于碰到实在不会做的题目,我只能给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孩子思考几种可能性,但从不先告诉学生答案。迫使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四、家校互动,家校互育
  在我们老师中经常有着这样一句话“五加二等于零”这让老师伤透了脑筋。确实孩子周末回家里,家长或工作忙,生意忙或农活忙,忙玩耍,或干脆说,部分家长的行为习惯就不怎么好,又怎么能管好孩子,带孩子呢?所以这两天就成为了孩子的天下,无拘无束,放任自流,像脱缰的野马到处“疯”到处“野”导致周一早上一到校没精打采。一切从头来,状况特别糟糕。所以应搞好家校互动,积极授予家长的教育技术。
  我相信,只要家长配合大家行动起来,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长期坚持,从小让孩子面对生活,学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好的习惯。”好习惯可以使孩子终身受益。到时我们可以自豪的向世界说:中华民族是真正的礼仪之邦,文明之族!我们的未来一定大有希望。
  参考文献:
  [1]试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原则和途径[J]. 姚慧杰.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1(08)
  [2]培养良好习惯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J]. 邹玉范. 教育探索. 2007(11)
  [3]关于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J]. 郭桂秋.课程教育研究. 2015(29)
  (作者单位:重庆市潼南区田家镇龙项小学校 402679)
其他文献
“换肤”后的本刊以新的颜值迎接读者。在此向所有读者致以新年的问候。  尽管“画眉深浅入时无”还需要读者的评判和认可,但是,奉献给读者鲜活的美味和视覺的盛宴一直是本刊的追求。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既要靠创新和创意,更要拜科技赐福。  未来已来!当阿尔法狗(Alpha Go)相继战胜李世石、柯洁,随后升级为阿尔法元(Alpha Go Zero),以极快的速度自学围棋,继而以100:0的骄人战绩击败前辈阿尔
期刊
摘要:班级管理中,班任善于发现和利用榜样,进行榜样激励教育,是建设良好班风的一种有效途径。班级管理怎样实施榜样激励教育。  关键词:榜样激励; 班风建设 ; 优生榜样激励; 后进生转化  引言:班级管理中,班任善于发现和利用榜样,进行榜样激励教育,是建设良好班风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是一面旗帜,使人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起到巨大的作用。而榜样激励是把社会中先进者或学生周围具
生肖轮回,鸡去狗来。旧时,狗年一到,老人们总会说上一句“狗来富”,寓意着狗年里人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考古发现证实,至迟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狗就已经被华夏先民驯化了。在其后漫长的历史延续中,狗成为传统的“六畜”之一,融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它曾是古代民族的图腾崇拜之物,人们也用它来辟邪禳灾;它曾是狩猎民族的忠实助手,人们也用它来看家护院;它曾是古人祭祀的重要牺牲,人们也用它来制作美食……  崇狗之灵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单一身体素质锻炼到如今的身体、心理素质一起培养,这样的变化不仅是课程的改革,更是教学观念的转变。可是如何在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又逐渐成为众多中职院校体育教师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文以几种在中职院校体育课程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为例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中职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体育课程常见的组织形式
狗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宠物。看着家中的“小宝贝”,你是否会纠结这样一些问题:所有的狗狗都属于同一个物种吗?为什么形态上差异那么大呢?我的这个品种又是怎样出现的呢?现在,就让我们追溯一下“汪星人”家族的进化源头和发展历程。  野犬的起源与进化  距今约6300万年前,出现了一类被称为小古猫(也叫细齿兽)的动物。尽管它叫“猫”,但并非猫类,而是包括狗在内的各种食肉目动物的直系祖先。因此,千万不要误以为猫
期刊
摘要:倡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而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改革,還依赖于作业的改革。针对目前小学生课外作业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精心设计出多元化作业、多层次作业、自选式作业、趣味性作业,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改革创新  一、“文本作业”变为“个性形式”  传统的作业练习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
今年是狗年。有趣的是,许多植物的中文名字中都带有“狗”字,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狗尾草(狗尾巴草),就让我们从它说起吧。  狗尾草  狗尾草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由于它的花穗极像狗的尾巴,长长的,不太粗,外边有许多较硬的毛。狗尾草是一种在山地、平原都十分常见的杂草,成片生长,生命力极强。  狗尾草属禾本科狗尾草属,该属有100多种,我国有17种,其中,狗尾草最为常见。  在许多人眼里,狗尾草不过是一种无
期刊
课改是近几年学校教育常提起的话题,从事一线的老师也为此做出了努力,并卓有成效,做出了贡献.而“和美”课堂也正是在这种课改的大环境下诞生,萌芽、逐渐茁壮成长.
摘要:初中时期是一个学生收获知识和成长的重要阶段,德育教育工作在这段时期内占有重要地位。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要桥梁,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对策旨在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策略;德育教育工作  班级是构成学校组织的基本单
狗是一种聪明灵活的动物,感觉敏锐,能够迅速觉察并躲避危险。那么,它是否总是能迅速避开危险呢?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的关于狗的实验给出了答案。  馬丁·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无助实验  50年前,一位研究者和他的同事们将参与实验的狗分成了三组。在实验的第一个阶段,三组狗都被放在一个接着电线的箱子中,每个箱子都安装了电击装置和一个开关。这个装置可以给狗所踩的板子施加一定程度的电击,电击的强度刚好能够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