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项目导向的网络营销综合实训课程项目式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x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在充分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网络营销的市场现状、人才需求现状、社会服务需求现状的基础下,以社会服务项目为导向,重构网络营销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内容,采用项目式教学,“教师、学生、企业员工”三主体共同参与,构建服务于校内教学、校企合作企业的社会服务的课程内容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将思政元素普惠至学生与企业员工。
  关键词:社会服务;网络营销;校企合作;项目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7-0123-04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network marketing, talent demand situation and the social service demand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thispaper, oriented by the social service projection, reconstructs the network marketing comprehensive practice teaching contents. This study adopts project-based teaching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students and enterprise employees", constructs a curriculum content system that serves in-school teaching and social servic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ve enterprises, and focuses on process evaluation, so as to benefit students and enterprise employees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Keywords: social service; network market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ject-based teaching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快速发展,教学、教材、教法的先进理念不断更新,在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创业驱动的基础背景下,教学内容重构、活页式教材、项目化教学法等在网络营销综合实训课的实际教学中得以灵活运用;在提升校内教学效果的同时,增强高职院校服务地区经济的能力,将社会服务与课程建设融合,借助产教融合平台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水平。
  网络营销综合实训课程是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群平台课,文章的教学改革探索是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教学时间设置在大三上学期,前沿课程包括管理学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品类管理等,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报告撰写、数据分析、文案汇报等通用能力,网络市场调研与分析、网路营销方案策划与实施的专业能力,将职业自信、爱岗敬业、诚信经营、为人民服务等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课程是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而设立的一门课程,因此课程内容的构建将迎合时代的变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网络经济、内销还是外销,消费者的购物行为、网络营销模式与渠道发生了大改变,出现了直播带货、数字化运营、消费场景多元化等模式,很好地诠释了云端经济的红利。
  一、网络营销市场与人才需求現状
  (一)网络营销总体资源丰富,用户规模大
  据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其中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46.2%;网民规模9.04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10亿,占网民整体的78.6%;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占网民整体的46.8%;在线政府服务用户规模达6.94亿,占网民整体的76.8%;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8.50亿,占网民整体的94.1%;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7.73亿,占网民整体的85.6%。
  (二)技术创新驱动网络营销变革, 促进“互联网+”经济延伸发展
  网络营销行业发展,特别是搜索引擎、网络视频、网络广告等新模式,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如教育优化资源(教师、课程等)的共享、在线政务服务实现了高效便捷办公、农产品缩短供应环节实现了网络广告传播渠道多样化、旅游市场实现生态化良性循环等。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对接社会服务的零售产业也得益于此,商超、百货等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零售服务,营销推广均实现网络化、数字化,网络零售已成为消费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2019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0.63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8.52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
  (三)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现状
  广东专科生2019年实际参加就业的人数为25.11万,毕业生就业率为95%左右,主要就业区域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企业类型主要为中小微企业,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服务定位。
  网络营销从业人才从业门槛低,人才需求缺口较大,网络营销人才需求分为以下三种:客户服务类、网络销售类、技术类。客户服务类负责网络营销客户服务工作,如调查客户网络营销需求、撰写活动策划书、售前售后等客服工作;网络销售类负责销售网络营销方案、营销技术与产品等业务性工作;技术类负责营销产品开发、营销技术支持、数据挖掘与维护、工程师等技术性工作。   高职毕业生应属于初级人才,其就业条件应为无全职经验的求职者,通过对求职招聘网站上網络营销相关职位的调研,总结初级人才的技能要求有以下几点:客户需求调研与挖掘能力;网络营销方案撰写与执行能力;商务沟通与谈判能力;网络推广工具的运用能力;熟悉网络营销市场的运行规律及环境、规则;客户关系管理能力;销售技能与办公技能;新媒体运营能力等。
  二、社会服务需求现状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的形式可以有以下四种形式,一是将校内实训室、教室、教辅设施设备对外开放,提高设施设备利用率;二是传播技术与知识,为企业提供讲座、培训、研讨会等;三是专家服务,高校教师为企业提供业务、政策、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专业咨询与策划;四是与企业共建社会服务平台,共同研究纵向、横向研究项目等,并且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经济利益[1]。
  在对广东部分连锁企业调研中发现:大型连锁企业(类似沃尔玛、麦当劳等)均有自己较完备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人才培训体系,对零售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均处于前列,企业对社会服务的需求侧重在社会服务平台的搭建、资源的共享、人才培养共建的项目咨询;中小型连锁企业(类似有家便利店、钱大妈等)在人才培养的体系化上较为欠缺,对零售创新重在模仿实践,研究较少,企业对社会服务需求侧重在人才培训体系开发、创新业务的咨询。
  而目前广东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较弱,存在以下问题:高职教师教学与行政工作压力较大,在社会服务工作中投入时间较少;社会服务项目均为短期性的,在长期规划建设上较弱,与企业合作关系不稳;校内设施设备对社会开放率很低,利用率低;政府对技术成果转让、社会服务平台建设等政策支持力度有待提升等[2]。
  三、网络营销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现状
  (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运用现状
  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职教20条”等文件精神指导下,针对网络营销相关课程的教师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教法改革等不断创新。
  朱霞[3]从翻转课堂的内涵与作用入手、冯刚 [4]从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入手、曲慧梅[5]从教学平台入手建立混合式教学、杨辉铃[6]与季丁[7]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入手、张和荣[8]基于PBL模式、许慧珍[9]与李晓晟[10]从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和入手、李小凤[11]基于SPOC混合式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入手,重构教学内容,优化专业人才培养对接的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构建或者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机灵活运用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采用多元化考核的方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衔接。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的专业工作量较大,下企业锻炼时间较少,网络营销变革速度极快,教师对紧跟时代的新媒体运营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升;二是网络营销的相关教材实操内容跟不上时代变迁,社群、小程序、短视频等内容的教材暂时较少;三是教法改革的潮流下涌现很多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课程实训项目的线上线下的灵活运用水平有待提升,避免因信息化而信息化;四是当前的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期末考核,考核无法真实衡量学生的能力;五是课程实训项目,因学生资金或者项目、时间等有限,又依托课程,学生兴趣不高。
  因此,课程以社会服务项目的方式,实际的企业项目为载体,重构教学内容与考核体系,实现课程考核的多元化与有效性,提升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度,同时实现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四、社会服务导向的网络营销综合实训课程项目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分析
  根据社会服务现状与网络营销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现状等,本文将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管理工程学院专业群建设为目标,基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探索以社会服务为导向的课程建设。
  (一)项目式教学内容重构
  学生与教师在充分了解连锁企业的运营及社会服务需求的基础上,以课程实训项目为基,从网络营销调研、线上平台建设、微信社群运营等设计符合企业社会服务需求的课程内容,企业提供的社会服务项目费用就作为师生、企业的真实运营基金。
  1. 校企合作企业(商超类企业)社会服务需求
  (1)线上调研:线上调研样本量大,工作量巨大,企业人事一线调研的员工资源较少。
  (2)社群营销:社群营销需要有一定的群运营能力及年轻活力,当前商超企业门店在这方面的运营人员能力较弱,社群专业人员因人工成本而招聘欠缺。
  (3)网络推广:商超企业线上业务涉及多个平台,个性化地制定营销推广方案。
  (4)文案策划:线上商品上架详情页、门店标识等均需要根据门店情况个性化地进行文案的撰写及策划。
  2. 课程匹配的职业能力
  新零售时代下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技能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营销综合实训课程匹配的岗位有:网络推广、文案策划、社群营销、电商部门等,以岗位为关键词,搜索“应届生求职网、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招聘平台,结合校企合作需求,将课程职业能力定位如下:
  (1)基础素养:文案撰写能力、数据分析识别与分析能力。
  (2)专业素养:线上运营能力、线上客户管理能力、线上销售能力。
  3. 社会服务导向的教学内容设计及课时安排
  根据课程设计要求,课程总课时为54,其中校内课时18,企业课时为9,社会服务课时为27,各课时的教学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
  (二)项目式教学课程思政建设
  学校与百佳永辉、沃尔玛、麦当劳、百胜中国、正大集团等多年进行校企合作,积累了丰富的课程思政案例资源;同时专业老师始终坚持在教学、学生管理、实践指导中传递着专业的价值追求 “热诚、强技、合作、担当”,培养学生的职业自信和社会责任,为思政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依托社会服务项目,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如下:
  1. 網络调研,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学方法为案例教学和讨论,采用过程性评价,学生能认知到责任感并将责任感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
  2. 商品组合与定价设计,教学方法为案例嵌入,采用过程性评价;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不说谎不骗人,真诚待人;若在企业工作中,保证供应商品的质量等。
  3. 微信运营,培养职业自信,教学方法为案例、项目教学法,采用视频过程性评价,在微信推广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连锁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微信运营的粉丝认可和门店销售业绩的提升,学生自信心得以增强。
  4. 短视频营销与社群营销,培养爱岗敬业、客户服务意识,教学方法为案例分析和项目讨论,采用发展性评价,学生通过实践项目认知到爱岗敬业的重要性,做好每一个细节,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5. 数据挖掘与分析应用,培养责任感、上进心,教学方法为企业调研项目/视频,采用发展性评价,数据是企业运营中最难的一个部分,学生通过学习提升文化自信,同时认识大数据时代的变迁,提升责任感与上进心。
  (三)项目式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以考试为主的考核,学徒制则增加了企业教师,实行双元考评,考评内容过于理论化,考评方式单一。网络营销综合实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要求考察学生对网络营销技能的掌握水平,结合当前“三教”改革的发展趋势与要求,融合课程团队、思政、专创融合的内涵建设目标,构建以社会服务为导向的网络营销综合实训课程项目式教学评价体系,实现考评内容多元化及考评方式多样化。具体的教学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五、结束语
  网络营销综合实训课程的建设发展一直紧跟时代变化,人才的培养呼应新零售模式下零售企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将教学内容设计成社会服务项目,实施对象为校企合作企业,实施主体为教师与学生,将学生分成n个项目组,通过社会服务项目的实际绩效对学生的技能掌握进行评估,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考评。
  社会服务导向的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一方面能更好地体现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另一方面也加深了校企合作深度,拓宽校企合作模式、丰富校企合作内容,未来该专业将不断提升师资,依据不同课程设计不同的社会服务项目,将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社会服务延伸到其他企业。
  参考文献:
  [1]梁祖强.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演变与中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定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8):62-66.
  [2]段艳.协同创新视域下广东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9(40):59-63.
  [3]朱霞.基于翻转课堂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运用[J].高教学刊,2017(20):122-124.
  [4]冯刚.高职《网络营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讨与改革[J].高教论坛,2017(2):113-115.
  [5]曲慧梅.基于i博导平台的网络营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黑龙江科学,2018(21):7-9.
  [6]杨辉铃.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6):150-151.
  [7]季丁.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12(98):111-113.
  [8]张和荣.基于PBL模式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外企业家,2019(15):211.
  [9]许慧珍.双创融入的高职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职业技术,2020,8(19):72-76.
  [10]李晓晟.创业导向的高校网络营销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0,2(34):90-95.
  [11]李小凤.基于SPOC混合式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以网络营销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2020,3(489):104-106.
其他文献
摘 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普遍活动。“一国两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要不断提升“一国两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甄别能力、文化能力、教育能力、管理能力和管治能力,切实做好香港特区在“一国两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一国两制”;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基本国情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
摘 要:将思政教育融合到专业课建设中,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文章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核心专业课聚合物合成工艺学课程为例,在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介绍如何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内容设置以及建设路径当中,在专业类课程中深入践行课程思政教育,以期达到“思政育人,立德树人”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聚合物合成工艺学;课程思政;思政内容;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
摘 要:基于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与教育融合的趋势下,高等院校线上线下相结合培养具有良好政治思想力和良好道德品质的高素质素养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将成为未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课堂发展的趋势。积极探索与构建“以党建引领,课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线上线下结合,课堂内外结合,校园与社会结合”的协同育人课程思政模式,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着重于探索和挖掘通识课、专业课、实验实训和实践等各类课程中的思想
摘 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使得如何推动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城市定位相匹配,提出具体的行动建议方案更加必要且紧迫。本研究将尝试为深圳示范区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破题。在总结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结合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现实需求的基础上,文章认为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定位应当包含补短板、探新路、树标杆的多层次定位。在发展过
摘 要:少学时工程制图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非机械类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随着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地不断提升,传统教学模式受学时限定难以达到教学目标。通过非机械类专业少学时课程中实施的三轮混合式教学实践,采用比较研究法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为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有效解决课程学时缩减而要求递增的矛盾,在少学时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进行了有
各种格林函数的表达式可用微分方程理论中的通常方法来推导,索末菲首先引用欧姆-瑞利方法,或者称为本征函数展开法,对并矢格林函数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此种方法较其他方法是一种更为有效地解决并矢格林函数问题的数学工具。基于直角坐标系构建合理的矢量波函数并研究其正交和归一化性质,采用欧姆-瑞利方法,推证出了适用于平行板波导的第二类磁型并矢格林函数,并获得了计算平行板波导的电场公式。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新生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信息技术的革新使得大学英语教学从通用英语(EGP)教学转向了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为了应对这样的转变,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从2017学年起展开了EGP+ESP混合授课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文章主要介绍了自改革以来该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开展情况,并针对师生双方的问卷调查对改革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同时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出了建议.
摘 要:近几年来,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智能互动”教学模式广泛流行,引发了高校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文章着重分析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场景、教学过程及师生关系三个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紧接着指出其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三大主要问题,即自主学习被替代及自控力的影响、“人与人”的交流转变为“人与机”的交流、适用学科及教学内容的界定,以此引起人们的反思,并强调在未来的教学中合理运用“智能互动”教学模式。  关
摘 要:文章以德语基础入门公共选修课春季选修班和秋季选修班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进行课堂教学与线上教育对比实证研究。通过对比两个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和课时表现,分析造成成绩差异的原因,从考核模式、教学状态、互动情况、学生状态、教师状态五个方面分析两种教学模式的差异,研究发现课堂教学考核具有多样性,而线上教育考核具有时效性;教师在幕前幕后的教学状态以及学生在幕前幕后的交流状态存在明显差异;学生从传统接受型
摘 要:为认真落实国家思政引领、立德树人、打造一流课程的相关会议精神与要求,高校课堂改革不断推进,课程教学创新也成为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文章针对传统高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弊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等平台,融合EFA学习模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资源平台+EFA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设计了包含教学体系、考核体系、评价体系在内的课程实施体系,全方位覆盖高校课程学习过程,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