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游戏教学法”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信息科技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让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电脑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的实例
  1. 实践锻炼。《初中信息科技》教材第一章中安排了教学内容:鼠标的练习。以往我都是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反复的按照我的指令操作鼠标:单击、双击、右击,部分已经会操作的学生对这样的练习毫不在意,在课堂上嬉笑影响他人学习。
  在准备这节内容时,结合教材中提示的“纸牌游戏”,我把课堂教学内容设定为“玩游戏”。在简单介绍了鼠标的用法之后,我给学生们快速地演示“纸牌游戏”的全过程,聽到玩游戏,学生们各个跃跃欲试。在这节课上,以往的嬉笑声被鼠标点击声代替,对游戏过关的渴望让学生们全心投入鼠标的操作。大家在玩“纸牌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鼠标的各种用法,而且学会灵活运用,高效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2. 情景营造。在指法练习中,我们可以营造的“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情境贯穿课堂始终。在课前我准备好《金山打字通》中的《警察抓小偷》的联机游戏,课堂一开始分配好两人一小组,让学生相互之间通过联机进行比赛。
  课堂中间我不定时地喊“暂停”,统计并在布置好的“警察光荣榜”上写下游戏中身份是“警察”的学生名字,鼓励学生们练习指法中不要懈怠,勇争“警察”之号。整节课学生们都在认真的进行指法练习,希望自己的名字在光荣榜中出现或继续保持。课堂结束时,有些学生自豪地宣告:“我是终极警察!”沉浸在“警察抓小偷”的情境中,一节课的指法练习时间没有丝毫地浪费,也激起沦为“小偷”的学生不甘落后的决心:我要勤加练习指法,等待下一场比拼。课堂中营造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教学中巧妙结合游戏的益处显而易见。
  3. 任务驱动。在《计算机组成》一节中,教材中有教学生组装计算机的内容。以前我往往会预先准备一些坏旧机器,然后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组装。这样的活动安排,每次我都能发现一些动手能力差学生失去动手的机会,而各个小组的学生即便正确的安装完了计算机,也无法通过正常开机来感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面尝试组装的学生也失去了兴趣,有时就胡乱组装,不仅没学会,还影响其他同学正常组装。
  为了改变原来的弊端,在让学生动手操练之前我精心设计了一个flash小游戏,用这个游戏来模拟计算机安装过程。这个flash小游戏中,通过任务的形式来模拟计算机安装的每一个步骤,看谁能又快又准确的安装好计算机。运用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电脑模拟操作之后的分组实际操作中,我花时间整理了一批还能正常运行老机器让学生进行安装。有了电脑游戏时的组装顺序的练习,每个小组的成员在组装时都非常认真,发现错误时相互提醒,在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忙,组装后成功开机的那一刻,学生们的笑容让我觉得我花再多的时间去准备这节课也是值得的,因为学生们在这节课中不仅学会了计算机知识,还懂得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二、电脑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的反思
  以前我总是排斥学生课堂中玩电脑游戏,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束缚了我的思维。通过教学中的实践,我认识到电脑游戏作为课程资源,其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这是它的魅力所在,在课堂上恰当运用是教学的有效措施。
  首先,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游戏用于教学,游戏的难度不能太大,也不能过分容易,让学生感到新奇、自由、有趣,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要处理好游戏和教学目的的关系。不能因为重游戏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目的,明白游戏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和载体,任何游戏必须为教学服务。第三,在运用游戏教学法教学时,教师必须对学生加以引导,注意保护学生的兴趣但不要一味迁就学生沉迷于游戏,必须果断地加以制止,培养学生正确的游戏价值观和态度。最后,在教学中,适当的引入有益的游戏,但不要以游戏为目的,而是要将其作为一种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手段。
  “游戏教学”的教学方式来源于我在信息科技教学过程中的思考,也让我明白了做一个合格的信息科技教师,要不断学习学科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 韦英哲
其他文献
对联,雅称“楹联”,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近年来,我校把对联当作校本课程去开发和应用,创建特色的校园文化。大力开展对联进校园,对联进课堂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师生们不断学习对联,赏析对联,在联海中徜徉,去品味它的韵味,得到一种不可名状的美的享受。  一、弘扬对联文化,营造书香氛围  我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楹联
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数学知识的自我更新、自我增长能力、创新能力,能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能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组成  1. 审题能力  审题是对题目条件和结论进行全面的认识,对与条件和结论有关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它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审题能力主要指:(1)充分理解题意,把
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较差,综合素质较低,教师的德育工作难度大,也迫使德育工作者要积极创新教育的方法。如何给中职学生进行德育,以下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公差实验课是高等院校机械类、仪器仪表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机械专业不同于其他学科,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更多的要注重实践。本文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与不足,介绍
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中、低段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显然不切实际,学生没有可以模仿借鉴的样板,难于理解,更无从行动。而体验活动式的教育方式就能很好地解
由曼内斯曼德马克公司开发的新型结晶器(共振结晶器)在蒂森厂2号大方坯铸机上进行了测试,该结晶器的设计是为满足下列要求,高频率,小振幅,非正弦振动和精确的弧导向方式,我们调查了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