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roc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又是思维体操的学科,所以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我们每一个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设情境独立思考实践能力动手动脑
  “国家兴亡在于教育,教育兴亡在于创新。”创新问题的提出,给整个教育改革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把创新问题摆在教育改革的重要位置,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多年来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又是思维体操的学科,所以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敢于让学生独立思考,把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学发现问题的质疑过程。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不可少的。例如教学“修一条长1200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学生们大胆提出了许多问题,如“第一天修了多少米?”“第二天修了多少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多少米?”“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了多少米?”等等,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是我们培养学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活”就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实验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现实生活的切入点,锤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要创设情境,启迪学生设想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新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归纳、比较、引导他们设想、验证。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是这样建立“圆心”概念的。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纸片来,引导学生思考:不用任何工具,怎才能找到圆的中心点?当学生发现在圆多次对折后,折痕都相交于圆中的一点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设想:谁给这一点起一个名字?学生有的说“圆中”,有的说“中心”,有的说“圆心”。最后一致认为还是“圆心”比较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圆心”的命名是建立在对知识的分析与比较后进行的,学生的设想不论对错都体现着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创新精神。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因此,成功的导入声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节,上课伊始,我便在黑板上写了“1、10、100”三个数字,这时学生很奇怪,我们要认识人民币,老师写这些干什么?趁机我又板书两个“=”,使之变成“1=10=100”,这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开始同学们有的瞪大眼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的露出了满脸的惊讶:接着便开始议论:“不对吧?这怎么可能呢?什么时候这个式子能成立呢?”由此可见,这样导入新课,学生一下子就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很想探个明白,问个究竟,为创造性地学习“1元=10角=100分”打下了基础。
  三、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尝试,为学生安排创新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尝试创新的自由度,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我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先用绞笔刀将铅笔绞成一个圆锥,然后提问:请同学们设想一下,这个圆锥和刚才的一截圆柱有怎样的关系同学们有的说“”,有的说“”,有的说“”,有的说“”……,我认为同学们的设想都是合理的,接着问:那么,圆锥的体积究竟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空圆术圆锥、水,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动手合作操作讨论,结果在操作中探索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术体积的的结论。接着我又问:谁能说出具体理由来?有的小组代表说:我将满圆锥水往圆术里倒,结果3次将空圆术倒满,因此,我们小组得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术体积的。有的小组代表说:我是将满圆术水往空圆锥里倒,结果3次才倒完,因此,我得出圆术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反过来说,圆锥的体积就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术体积的。这一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创设了好的思维情境。学生多问几个问题,表明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有了问题,才能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性地想象,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把围成圆柱的厚纸沿着高线剪开,使学生看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个长方形,从而得出圆柱体的表面积后,教师问:“还有别的办法吗?”这时一个学生发问:“如果是沿着斜线剪呢?”教师及时鼓励他的想法,并让同学们按照他的想法动手实验,结果剪开后得到的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也可以剪拼成长方形。这样教师一语鼓励,学生生出一问,之后,学生又回答了自己的问题,使认识得到了提高,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开发。
  四、寻找素材时机,训练创新思维
  数学课本中大量存在着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应该把他们挖掘出来,不失时机的训练创新思维。
  1、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素材,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扩充思维的机遇,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法。
  2、利用互逆因素,训练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由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正向思维定势经常制约了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正面解题很难,不妨改变思维方向,就会柳暗花明。
  3、抓住分析时机,训练联想思维。联想能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地去观察思考问题。大胆联想,寻求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于训练联想思维的时机,强化训练。
  五、让情感驱动智慧之车,让想象张开翅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特殊法宝
  创新能力当然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智慧作基础,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如果情商很低,吃不起苦,没有克服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最后他就不会取得什么成就,反之,“勤能补拙”这句古训,永远有它不败的市场。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做到“知情并重”。
  总之,创新就是要打破常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教师就应有创新的意识,改变以往的问题唯一、条件不变、思维方式固定、解题策略单一的教学模式,更新知识,更新观念,为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发展注入一剂催化剂。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体育新课程重视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命意义与生活价值,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人文观。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生活回归意味着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等方面都应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起点,着眼于学生的可能生活,为培养具有广泛社会适应性的人才服务。由于受儒家思想的长期统治,我国历代教育发展都缺乏与社会的联系,缺乏与社会实
一、课标内容:   1.知道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秦灭六国及其意义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书同文,车同轨 统一货币、度量衡 焚书坑儒 修筑万里长城 秦朝的疆域   能力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句话,出自《论语》。  儒家认为,人的修养,开始於学诗,自立於学礼,完成于学乐。诗、礼、乐三者是教化民众的基础或者说三种载体与手段,必须恰当利用。因此,“兴於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谓是儒家的教育思想的概括,进一步,则可以归结为审美教育思想。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很抽象,一方面它却又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欣赏者,从这门特殊的艺术中感受歌曲、乐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老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例如:在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可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一年级小学生,仍能较顺畅地完成了上述练习。而后,教师又出示3+
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要求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转变教育观念,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中师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阵地,要培养能从事素质教育的教师,必须改革当前的教学模式,那么,中师的化学教学应如何转变教学模式,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措施。   1, 根据学科特点确立化学教学的中心   笔者认为,要实现素质教育,不是一哄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是教育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鲜明时代特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许多关键问题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推动。只有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对教育信息化工作从战略高度全面部署和加快推进,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经过十多年建设,尤其是通过“十一五”期间一批
摘要:地理课程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尝试和体会:一、摒弃注入式课堂教学模式。二、实施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三、改变单一性课堂问答模式。四、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关键词:地理教学 课堂 创新     地理课程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對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地
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问题可以由教师提,也可以由学生提。教师提出问题,固然可以促进学生思考,但总是被动的,只有学生思考时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才是最积极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呢?   (一) 营造氛围,让学生有"疑"敢质   在过去的
摘要: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指出:“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捕捉美的生活,观察美的教材,体验美的操作,领悟美的想象,接受美的评价",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美,让学生去欣赏数学中美,并不断地去表现数学的美,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创造出数学的美。  关键词:小学数学美育渗透  美学是研究美以及感受和创造美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把它的原理引进教
【摘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生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素质教育已成当代教学理论中的一个热点。那么,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素质化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能力 自主 情感      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只有实现了语文课堂教育素质化,才能确保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作为小学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如何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