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句话,出自《论语》。
  儒家认为,人的修养,开始於学诗,自立於学礼,完成于学乐。诗、礼、乐三者是教化民众的基础或者说三种载体与手段,必须恰当利用。因此,“兴於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谓是儒家的教育思想的概括,进一步,则可以归结为审美教育思想。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很抽象,一方面它却又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欣赏者,从这门特殊的艺术中感受歌曲、乐曲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从中获取精神力量,使思想得到升华。许多哲学家和音乐大师对音乐的这一功能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或曰“浸润心灵”,或曰“改进德行”。
  学校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全面提高的整合性教育。而今的素质教育,更让音乐这一门特殊的艺术科目,展现着它特有的职能,焕发出它特型的光芒。音乐学科将其极富哲理性和引导性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为教育里程铭刻着重要的丰碑。音乐作为教育学科中不可缺少的藝术科目,不但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艺术与各学科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育人教育,更是一种情感教育,寓理于情,以情动人;入情入理,以理育人。在音乐教学中没有空泛的言谈,没有抽象呆板的说教,更没有生搬硬套的约束,这正是音乐的魅力之所在,也是音乐在综合性教育中不可替代的特有的育人方式。现行的学科教育存在单一性和教条性等诸多自身难以调整的缺点,因此在中学的音乐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音乐的这种特殊功能,合理开展学校综合性教育。我想这就是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之体现。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是审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也多次表明了这样的观念:“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基础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的,需要解决一个重要观念问题: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美育的方式实现的。因此,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应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美的种子的播种者,是美的花朵的培育者,是在音乐作品与学生之间架设美的桥梁的建设者。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完成审美教育的任务,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在音乐教学中不断地增强审美意识。首先要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并在自己的教学和日常言行中为学生树立美的榜样。这就要求我们要具有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优美的姿态,以及文雅庄重的举动、合乎规范的语言、亲切诚恳的态度、端庄的作风、朴素大方、整洁美观的装束。还有一点更为重要,就是要具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即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吸引学生,使其热爱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感悟音乐中的美好和高尚。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正确的审美评价、主动的审美意识,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和对美的热爱。因此,音乐的课堂教学应重视与知识相结合的审美教育,把眼光投向音乐教育的审美本体,从本质上去探索审美心理及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准确理解音乐和歌曲的内涵,并该保持良好的自身情绪,不能让课堂或课堂以外的一些因素所影响。同时,还应注重自己的语言艺术,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有趣的动作都毫不吝啬地奉献给学生。要消除学生心中对音乐课的种种顾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中学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应该在设计具体教学时,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究、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让音乐课堂教学富于生活化及创造化的教学设计,虽然都是些看似简单又都熟悉的教学环节,但若要搜寻贴切的相关的生活资料也不是件易事。因此,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音乐,融会贯通,把音乐知识简单化,以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和接受知识的程度,去领会抽象的音乐。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使学生轻轻松松地在游戏般的生活情景中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关键在于教师要使抽象的音乐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因此,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与一般的知识课和技能课的施教方法是不同的。知识课可以采用讲述、灌输、以及逻辑性很强的理性教学方法,而艺术教育丰要是通过艺术品本身的美,来进行感受或在美的气氛熏陶,使学生在情景化的教学环境里潜移默化受到美的感知并健康全面地成长。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价值,使学生从中获得美的感受。让学生体验每一个音乐作品的美感,领悟其思想内涵,同时教给他们必要的音乐知识以促进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音乐审美的品位;逐步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兴趣,从而净化学生心灵、培养高尚情操。
  音乐是审美艺术,初中阶段的学生还保留着好动、好玩、好奇的特性,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应增加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只有注重选择直观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才能牢牢把握住音乐审美情感这条主线,提高音乐审美目标达成的实效。利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图文并茂的进行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尤其是对那些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这种方法更为有效。利用图片、影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形象。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以动画的音乐性激活教学,让学生在动态画面与节奏配合的实践中,有效地进行音乐基本节奏的感知、内化、提高,可以有效优化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时间。要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增强学生通过音乐表现自我的自信心。我们引导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体验歌曲的音乐形象,并在体验音乐形象中感受作品赋予的美。
  美感必须是使精神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蕴藏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在熟悉音乐教材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与过程。充分挖掘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运用富有表情的技巧娴熟范唱、表演,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如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的《天鹅》,作曲家将许多高贵的品质赋予拟人化了的天鹅,使它成为纯朴、优雅、娴静、高洁的象征,体现了人们对这些品性的赞美和向往,特别是当大家在欣赏那像碧波荡漾似的钢琴平静的琶音,那描绘天鹅昂首缓缓浮游似的高雅姿态的大提琴舒展的旋律,能给人愉快、安谧的感受,使人陶醉于音乐的美感之中,引起无限美好的遐思、向往。我们在欣赏这首乐曲的同时,也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通过对音乐美的熏陶,使心灵得到净化,让教育与自我完整融为一体。总而言之,应利用一切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音乐中的美感和乐感。每个学生的成长,都收到生理、心理、生活环境、所受教育和遗传等错综复杂因素影响,每个人的个性不尽相同,他们对音乐的美感和乐感的感受当然也是不同的。所以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发展感受音乐美感的能力,让在音乐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学生能有施展音乐才华的舞台。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这就需要我们为之努力,为培养造就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具有审美情趣和审美音乐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奋斗!以上谬误难免,敬请各位师长斧正。
其他文献
"授之以渔"是古人教学经验的重要结晶。由于历史学科存在过去性、综合性、史论结合等特点,学生在学习时总会遇到许多障碍。所以,教师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成为历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历史课堂中,教师想要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获取历史知识,就必须从教育教学规律出发,正确地、有创见地指导学生学习历史,让学生掌握最佳途径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培养学生的
《水浒传》作者的多元性,构成了《水浒》思想的复杂性,使作品表现出来的作者的心理需求与理念追求很不一致,很不和谐。可以说,任何一种以偏概全的关于《水浒》的总结都是愚蠢的。所以,要读懂这部刀光剑影背后的文章,要分两部分来解析。  第一部是各个英雄传奇,《水浒传》最神采飞扬的部分。是为一百零八位好汉立传,塑像:写了宋公明的“良”;杨志的“正”;阮小七的“快”;李逵的“真”;吴用的“捷”;花荣的“雅”;卢
摘要:此文章主要是针对政治学科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的解决方法,共政治课教师见鉴。  关键词:高中生 政治教学 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中,有些政治老师认为:“政治课越来越难教,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际上,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当然,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论性强,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培养不起来,就很难把政治学科教好。为能
【摘要】 基于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良莠不齐的现状,教师首先通过考试摸底定级的方式将学生分成"积累-模仿-创新"三个级别,并进行分层确定目标,分层指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一个周期后,再进行考试晋级,分层指导。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针对学生实际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很大的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成功之处、幸福所在。   【关键词】 分层 考级 兴趣 幸福      作文分层考级教学就
摘要:人类行为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为社会环境的塑造,个人性格与心理的潜在因素大多源于早年生活经年的积累。本文通过研读《悲剧哲学家尼采》 ,并结合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渗透的思想,从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三个方面分析哲学家尼采的性格成因。  关键词:尼采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  一、简述尼采  尼采自称是时代的“继父之子”,他揭露并抨击自己的时代;宣告上帝之死,断言价值重估;倡导权力
【摘要】 我校地处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县,文言文始终是困扰藏族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一大障碍,但文言文是必须要学习的,为了提高中学文言文教学质量,针对藏族学生的实际,我结合这些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精心设疑,恰当诱导,把立足点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上,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这样既加强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爱有他爱和被爱之分,然而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爱之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正如阳光和雨露、土壤和养料对于小树苗的茁壮成长,实是必不可少的根本性因素;要想让孩子学会去爱,首先必须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存在。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老师要用足自己的爱心去关心每一个孩子,积极开展各类阳光教育活动,努力把孩子们认真打造成一个个“既有爱又快乐”的活泼小天使。  【关 键 词】幼儿教育新型理念爱心教育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以为:  一、挖掘课程资源,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体育新课程重视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命意义与生活价值,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人文观。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生活回归意味着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等方面都应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起点,着眼于学生的可能生活,为培养具有广泛社会适应性的人才服务。由于受儒家思想的长期统治,我国历代教育发展都缺乏与社会的联系,缺乏与社会实
一、课标内容:   1.知道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秦灭六国及其意义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书同文,车同轨 统一货币、度量衡 焚书坑儒 修筑万里长城 秦朝的疆域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