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文”在数学中流光溢彩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917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家钱学森说:“科学和人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只有人文的课堂,才是健全的、完整的课堂,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教育。因此怎样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寻找真、善、美的实践就是要探讨的一个话题。
  关键词:人文;数学;教育
  “人文”,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就不断地频繁地出现在各类文字中,一下子成了教学中的“宠物”,可是我们教师是否真正把人文渗透在我们的教学中呢?尤其是数学课堂,只在理论的天空中打雷,却没有在实践的土壤中扎根,人文教育的渗透更多的是淹没在茫茫的题海中,教师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求“真”,忽略了应教给学生如何去求“善”与“美”。灌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创新潜力和探索激情退化停滞,创新的潜能与激情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科学家钱学森说:“科学和人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只有人文的课堂,才是健全的、完整的课堂,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教育。
  一、师生的共享,营造人文
  课堂上教师不能充当知识的代言人、道德的训诫者,不要居高临下,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应该被拉向与学生平起平坐的地位,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应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互动、经验共享的过程。今天我们提倡并需要的课堂师生关系,是“共享”关系。“共享”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要求师生的心灵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对方的心灵,师生关系与课堂改变同步——“互教互学,智慧共享”。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基本性质”时,我和每个学生都拿出一把同样长短的牙签,让学生从中拿出三根,问“你能在平面上把它们首尾相接的摆成一个三角形吗?能摆成什么样的三角形?”然后拿出四根牙签,并完成以上同样的问题后,再拿出五根牙签、六根牙签等,重复完成以上同樣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提出问题后,作为学生中的一员,把自己融入学生中,以伙伴的身份跟学生一起探讨不同的摆法,以引导者的身份激励学生发现问题的结论,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发现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活动也巩固了三角形三边或按角分类。
  二、教材的挖掘,感受人文
  数学在很多学生的眼里,总是与定理、法则、符号、运算联系在一起。在现实中,我们的数学教学有时过分地强调机械的解题训练而缺乏生动的感官刺激和灵动的审美引领;只注重数学原理的运用和解题技巧的训练而漠视数学本身所蕴涵的鲜活的文化背景,忽略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精神实质以及数学与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着大量的人文教育素材,涉及数学知识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利用这些素材,和学生一起探讨人生观念和社会现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学生们感受着祖冲之的伟大、陈景润的执著、高斯的睿智、华罗庚的坚毅、海帕西雅的勇敢……从而在心灵深处产生了对数学的热爱。同时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独特的视角和审美观点,去感受、体验、欣赏外部世界,发展创造能力。
  三、学科的多元,渗透人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将数学与语文、品德、美术、音乐等多个学科融合起来,挖掘教材中的智育、德育、美育因素是开发数学教材人文内涵的探索方向。曾经听过“比和比例”一课,教师开展了“国旗杆有多高”的综合实践活动。先引导学生用目测、参照物估测等方式猜测国旗杆的高度,再利用杆高与影长的比例关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测算。课堂结束前教师说了这样一段话:“2008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太多太多,特别是举世瞩目的奥运会,让我们每一个国人感到自豪。其实,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国旗杆都是无法测量的,国旗永远在我们心中高高飘扬。让我们在《五星红旗》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吧!”听了教师的这番话,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毋庸置疑,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使他们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社会的融入,彰显人文
  教育教学应该“关注人”,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不只是进行计算,还应教育学生做人,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关注学生数学认识方面的深化和扩展,还必须关注生命、关注学生内心体验和感悟、情感和意志、个性和人格等。
  讲到“统计图”时,我利用“全国助残日”的机会,让学生统计,中国有多少残疾儿童,其中残疾儿童中有多少看不到光明的,有多少听不到声音的,有多少是不会说话的,另外还有多少孤儿,有多少健康孩子。学生利用网络统计出数据后,为之震惊。我又让他们感受盲人的生活。只“过了”短短一节课充满黑暗的日子,学生深有感慨,从而暗下决心,要珍惜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在六一儿童节时,学生自发地为四川灾区伙伴寄上了自己的“小包裹”,同时也为灾区残疾伙伴献上了自己的爱心。让我在心底里感到欣慰:我的学生,真是好样的!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当铭记:我们首先是一名教师,其次才是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教的是数学,可是我们教的不应该仅仅是数学。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改变过去的“印染”法,而采用“浸化”法,将数学融入学生的思维深处,引导他们进行多种丰富的人文实践,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和美丽,让它流光溢彩,永不褪色。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脱去僵硬单调的外衣,从而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这是新课程课堂感动人心的亮点之一,也是我们应该构建的理想的教育大厦!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清英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人士关心的问题,老师和家长们都在为学生的未来所担心.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展开,在新课改的热度不断升腾下,我们也看到了其中的一些
上英语课,习惯在ABCD的节奏中完成课堂教学。有幸欣赏一堂由天长小学教师执教的语文课,以及曹晓红校长的评课后,获益匪浅。试着将其语文教学的方式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感受到教
摘 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它有理性性质,也有人文特点。它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  关键词: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探究学习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任务驱动教学  创新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在计算机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起来,以多学科有机融合的任务(即任务驱动法)开展学习活动,并贯穿整个教学中,不但能使学生明确学
摘 要:通过对本校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从如何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入手,以达到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收到事半功倍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改革;对策  一、计算机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经调查发现,目前我国计算机教育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呆板、教学内容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培养出来的只是一些具有一定书本知识,缺乏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毕业生,更不用说成为满足社会需要
提高教学满意度并不难,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引起注意,激发外在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形成概念,渗透方法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满意度;教师本身要精心为学生设计练习
摘 要:教师应运用自己的思维,结合教学经验,给学生创造多“看”、多“动”、多“说”、多“思”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数学课堂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课堂;优化策略;高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
摘 要:实验是探索物理的第一手段。物理实验能将抽象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现给大家,让全体师生全面认识物理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最终迁移知识生成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拓展思路;实验技能  物理是传统自然学科之一,实验是我们探索和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研究方法。神奇百变的物理实验能将抽象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现给我们,
一、新闻报道要用事实说话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是用事实说话。就是说,新闻工作者在选择和报道新闻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观点隐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个事实之中,让读者通过这一事实自己悟出某种道理。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是通过报道客观存在的事实,把自己需要阐述的某种道理、某种观点、某种思想认识隐藏在其中,从而影响、感染、教育读者。  美国著名记者、进步作家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摘 要: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的问题。在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了几点导课技巧,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导课技巧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入方法;激趣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应是充满理趣,充满人文关怀的,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新课堂。课伊始,教师就能迅速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创造一种与教学情调相融洽的课堂氛围,提供给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