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测试技术现状及应用分析

来源 :石油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m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石油开采前,需进行石油采油测试,若企业未掌握全面、准确的采油测试数据,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问题,影响开采工作效率及质量。因此,需积极提高石油采油测试技术,提高测试数据准确性。在石油开采之前,进行全面、准确的采油测试,如此才可保证测试资料的全面性、准确性,以保证石油开采工作可顺利进行。
  关键词:采油测试;现状;应用
  1 采油测试
  石油采油测试工艺技术指的就是使用多种测试设备及测试技术,对石油井的各项数据进行检测,从而获得所有与石油井相关的数据信息。
  在整个测试工作中,石油采油测试设备对检测效率及检测结果准确度具有重要影响。企业必须使用相关检测设备掌握油田生产相关的数据信息,例如:在开采石油时可能涉及油层含水数据、油层产量数据示功等数据信息。相关工作者需利用压力计检测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动态压力是否在标准范围之内,并详细计算油井流动压力及油管压力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工作人员在石油开采过程中还需详细监测静态液面和动态液面,详细分析石油井在供液时的情况,从而明确后续生产计划。
  2 采油测试工艺技术
  2.1 抽油机井产液剖面测试技术
  石油开采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及时检测抽油机井产液剖面,其主要作用是使工作人员掌握油井产量及油井是否存在出水问题,从而确定油井出水层位置及产水量,这对保证石油开采工作稳定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工作人员需依据检测结果合理调整注水井的注水压力及注水量,如此才可避免油井过早出现地下水或水淹情况。工作人员还需依据检测结果分析注水效果是否可满足生产要求。若检测过程中发现油井产液剖面数据存在异常,则表示井下套管存在破损情况,因此工作人员需明确其损坏部位,并及时进行维修、维护,尽快恢复石油开采工作。
  2.2 抽油机井示功图测试技术
  此项测试对整个石油开采工作具有重要影响。此项测试技术的工作程序为:在抽油井机正常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可利用专业示功设备监测其载荷变化情况,从而绘制实际示功图,工作人员需在获得此示功图之后与理论示功图进行对比,如此可帮助工作人员了解井下抽油泵变化情况,分析抽油泵技术情况,选择最合适生产技术,如此才可有效提升采油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工作人员在进行抽油机井示功图测试工作时,需依据抽油机井生产状态,科学、连续监测多个载荷位移闭合曲线,如此才可保证测试结果准确度,从而确保石油开采工作可顺利进行。
  通过分析抽油机井实测示功图,工作人员可充分了解井下抽油泵的工作情况,主要包含:油井出砂情况、出水情况、稠油、漏失情况等。工作人员需依据影响抽油机井工作稳定性的因素进行研究,将抽油机井动态资料与静态资料融合在一起,详细分析抽油机井运行情况。在绘制理论示功图时,需依据一定的假设进行绘制。在假设过程中,需假设抽油泵运行正常,油管未出现渗漏问题,抽油泵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在绘制过程中,不需考虑抽油杆运行时将承受的载荷(比如:冲击载荷)。抽油机系统正常运作时,抽油泵吸入、排出阀可在刹那完成开合操作。由于抽油泵中的液体不可压缩,因此抽油机系统在正常运行时绝不会出现连抽带喷的状况,若油层供液能力足够,液体可完全充满抽油泵。在理想情况下,在绘制示功图时,其加载线与减载线将形成平行四边形,具体如图1所示。
  详细对比实测示功图与理论示功图,可明确示功图载荷线的实际变化情况。相关工作者需根据油田抽油机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测试技术,如此才可保证实测示功图的精确度,从而帮助工作者了解何种因素将对抽油泵正常运行情况造成不良影響,其对提高石油开采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3 油井动液面测试技术
  目前,我国石油开采企业大多采用回声仪监测油井动液面,其工作程序为:工作人员需使用回声仪向井筒中发出声波,从而获得油井下动液面曲线图。工作人员需对回声仪的监测结果进行计算机分析,进而掌握油井动液面相关数据。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还可使用油井动液面测试智能化系统,在监测过程中动液面监测仪可采集套管气的发声,在经过智能化系统处理之后,形成直观、准确的数据信息,工作人员可通过这些数据掌握油井下动液面实际情况。工作人员在掌握这些数据信息后,可利用变频控制器对抽油机冲数进行调整,如此通过有效调整抽油机运行参数可有效提升开采效率。
  3 石油采油测试技术发展趋势
  3.1 低渗透油层试油测试技术
  为保证石油开采工作可顺利进行,需在开采前、开采过程中进行全方位采油测试。为推动低渗透油层试油测试技术发展,需由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深入研究、发展防膨液油层保护技术。此技术的主要作用是避免油层中的黏土出现膨胀或位移等问题。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石油层,以免石油泄漏污染周围环境,如此可实现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目的;第二,深入研究低渗透油田中压裂技术。现阶段,水力压裂技术的在石油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相关技术人员需深入研究压裂技术,优化压裂技术,提高低渗透油田检测能力。
  3.2 稠油地层的试油测试技术
  现阶段,大多采用深穿透、大孔径、高密度射孔技术等技术进行稠油开采,这些技术将破坏稠油油层。因而,采油测试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需利用地层测试技术详细分析稠油层的结构与构成特点,帮助工作人员了解形成稠油原因。工作人员可使用此技术研究稠油性原油样本,了解相关数据信息,并依据这些准确数据信息科学进行油井勘察、石油开采工作。因而,为提升石油开采效率及质量,需深入研究稠油层试油测试技术。
  3.3 特殊岩性的试油测试技术
  近年来,各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且石油开采量也在不断增加。因而,在此背景下,需深入研究特殊岩性试油测试技术,这对推动石油开采行业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总之,为保证石油开采工作可顺利进行,需在开采前进行采油测试工作,选用最为先进、合适的石油测试技术,掌握全面、准确的石油测试资料。此外,还需不断优化、提升石油采油测试技术,提高石油测试结果准确度。企业需依据石油实际开采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测试工具、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提升采油测试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印.石油采油新工艺新技术探讨[J].中国石油石化,2016(z2):116.
  [2]王杰,王元婷.石油采油工程技术探讨[J].化工设计通讯,2017(5):48.
其他文献
摘要:联合站是油气集输的重要场所,原油和伴生天然气从油井中开采之后,被送到油气联合站,然后进行一系列工艺的净化处理,才能获得合格的原油和天然气,进行外输,除此之外,油气联合站还要对含油污水进行处理,让含油污水的颗粒悬浮物和含油量符合使用要求,才能满足油井注水的要求。  关键词:联合站;油气集输;油气水;分离  引言:  油田联合站是原油成为商品油之前的重要储存、运输场所,联合站的油气技术措施,关系
期刊
摘要:东濮老区中渗油藏地质储量2.74亿吨,占总储量的49.6%,采出程度仅29%,是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阵地。以厚油层非均质的沙二上2+3油藏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主力厚油层采出程度已达41%,综合含水达96%以上,开发难点突出,未形成有效开发对策。以西沙二上2+3油藏为实践区块,力求探索一套适应此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提升开发效益的对策,实现油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概况;剩余油分布;
期刊
摘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在我国各个技术领域相关元素检测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实践研究可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是我国现阶段最为快速和便捷的一种痕量元素检测分析技术。这种技术由于具有较宽的动态线性范围以及较低的检出限和检测分析过程干扰小、数据分析精度高,从而使其能够在多种不同的化学元素联合检测中进行高效、快速检测。对此,本文主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的检测分析原理
期刊
摘要:东区沙二下油藏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稳产难度大,不断深化以井组为单元的老油田精细注采调整,通过完善复杂块注采井网,二、三类潜力层实施单注单采措施,达到挖掘平面、层间剩余油、增加水驱可采储量、改善水驱油藏开发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高含水后期、非均质性严重  一、项目概况  (一)油藏概况  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下油藏位于濮城背斜构造东翼,南北长15Km,东西宽2Km,构造面积
期刊
摘要:油田基层企业进行基于对标的绩效管理,可根据同行业的标杆企业来确定自身发展目标及赶超目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依据设定的各级绩效指标对部门及个人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与控制,进一步促进了油田基层企业个人与组织绩效,优化了油田基层企业的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从而保证了油田基层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油田基层企业;对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  对标管理是油田基层企业与同行业的经营状态一流的企业之间,比
期刊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引发世界关注。多家外媒认为,袁隆平是中国的科学英雄,并对其几十年来的水稻研究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杂交水稻技术不仅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也是世界性的遗产。  新加坡《联合早报》、路透社、西班牙埃菲社、彭博社、法新社等媒体第一时间报道了袁隆平逝世的消息。  路透社援引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报道称,袁隆平是中国研究与
期刊
摘要:针对油田开发,在明确油田开采和地质开发、油田地质开发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油田开发方法,旨在为实际的油田开发工作提供技术参考与支持。  关键词:油田开发;地质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虽然石油资源储量很大,但分布极为不均,使油田开发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地质可能对开发造成的不利影响。基于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掌握地质开发基本特点,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法,以提供可靠技术支持。  1
期刊
摘要:按照某区块工业化转驱部署安排,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在65井组外围转驱了薄差油藏组74井组。目前蒸汽驱处于开发中后期递减阶段,且该井组总体位于区块边部,油藏条件较差:东北角区隔夹层发育、逐层汽驱注采关系不对应;东部发育边底水,油井普遍高含水;南部边缘油层薄,油井产量低等等。通过地质体精细研究,调整汽驱剖面,扩大汽驱波及体积,优化工艺技术等多种手段,有效改善蒸汽驱开发效果,对同类油藏
期刊
摘要:石油化工工艺作为一项极具复杂性、系统性的工作,对我国各个行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石油化工工艺的完善程度较低,因而在我国各项工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因此,国家应提升对石油化工工艺的重视程度,积极引进和研发新工艺,同时还要提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贯彻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石油化工工艺;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1导言  石油化工产业作为我国
期刊
摘要:现阶段,公路运输属于成品油运输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只有公路才能将其输送到更多的地区,具有更高的灵活性,这是火车运输难以完成的任务。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成品油的公路运输工作进行了分析,对目前的配送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明确了更加精确的评价指标体系。  關键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成品油公路运输;集成优化  前言:截止目前,成品油在其实际销售阶段,从油品的正式开采一直到输送到各地的全过程被称之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