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農村小学的品德课存在活动内容缺少丰富多彩的素材,活动形式缺乏创新,活动指导与目标达到层次不分明等现象。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活动教学”来创新活动主题,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来改变这些现象,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多途径体验,从而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达到品德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品德学科;活动教学;主动参与;活动主题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2005703
“活动教学”在当下已成为品德课教学的主流价值取向,但就农村小学品德课的活动课现状来说,尚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活动主题缺少情绪、学习心理及人文关怀;其二,活动内容缺少丰富多彩的素材;其三,活动形式缺乏多样多途的方式;其四,活动指导与目标达到层次不分明,教师的分层指导严重缺位。为改变以上“四缺”现象,在多年的品德课教育活动管理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教学活动管理都应当遵循以下四个措施。
一、创新活动主题,让学生尽力参与
德育来源于生活,创新主题即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笔者提出“多途亲密接触”的主题,为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奠定基础。通过与周边人、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学生增进了情感交流,丰富了情感体验。
主题活动定格为“与社会、与自然、与各界人士亲密接触”后,最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积累积极的交往经验,树立正确的交流意识,增强交往意愿,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一)与同伴亲密接触——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其中第三个支柱是“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而学会共同生活的核心就是学会关心、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因此,通过与同龄人的亲密接触,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合作方法,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交往技能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与教师亲密接触——做一个宽容的人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自称他的学说“一言以蔽之,忠恕而已矣”。宽容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弘扬中华民族的宽容精神,让学生在与小同伴、大玩友的亲密接触中学会宽容,是健全学生的精神结构和心理素质的需要。
(三)与家长亲密接触——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责任心,是个性心理的重要品质,指一个人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在康德心中,道德的第一个命题是只有处于责任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然而,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较为丰富,但人的责任感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危机。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同时,一个人的责任心往往是在群体共同活动过程中通过社会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的内化而形成的,所以家庭、学校、社会都要担负起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重任。倘若一个孩子在自己的家庭里能担负起一定的责任,等他长大步入社会后,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人。因此,邀请家庭教育的力量融入亲密接触活动,无疑为孩子从小学会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案例1】 “今天我当家”亲密接触活动任务单
接触内容体验当家
设计背景 学生浪费现象严重,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家务劳动技能差。
活动目标 感受当家的酸甜苦辣,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学习有关的知识、技能。
活动时间 7天(一周)
活动过程 (1)留心观察父母当家的情况。
(2)与家长协商有关当家事宜。
(3)独立当家一周。
(4)和父母交流当家体会。
反馈形式 文字汇报、技能展示、体验交流
上述活动案例中,大玩友充分利用小玩友的闲暇时光,组织开展一次主题为“今天我当家”的体验活动,为每个小玩友设计了一份接触活动任务单。学生通过与家长的亲密接触,体验“角色承担”,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家庭的日常管理,形成初步的独立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对生活、家庭的责任心。
(四)与社会、自然亲密接触——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帕斯尤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我们都知道,人类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生存。在亲密接触活动中,学生通过与自然、与生命的亲密接触,体验到爱的温暖,从爱的情感里自然地生发出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朋友、爱生命的情感,从而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因此,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参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学会主动观察、主动思考,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他们对生命的领悟。
【案例2】 “知章文化”一日游
接触内容游览石岩山,体验家乡美
设计背景 蜀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学校所在的石岩社区内山川广布,文物古迹颇多。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能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形成为家乡建设做贡献的责任感。
(2)通过游览相关文化古迹,让学生了解知章文化的精神底蕴,培养学生爱校、爱家乡的情感。
(3)通过开展一些团队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
活动时间 半天
活动过程 (1)步行至石岩山。参观一览亭及相关古迹,介绍景点历史文化。
(2)团队活动。
(3)活动小结。
(4)集合返回学校。
反馈形式
文字汇报、技能展示、体验交流
二、创设多彩的活动内容,使学生主动参与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活动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教学空间,以课题实效为标准,优化教学活动。
[关键词]品德学科;活动教学;主动参与;活动主题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2005703
“活动教学”在当下已成为品德课教学的主流价值取向,但就农村小学品德课的活动课现状来说,尚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活动主题缺少情绪、学习心理及人文关怀;其二,活动内容缺少丰富多彩的素材;其三,活动形式缺乏多样多途的方式;其四,活动指导与目标达到层次不分明,教师的分层指导严重缺位。为改变以上“四缺”现象,在多年的品德课教育活动管理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教学活动管理都应当遵循以下四个措施。
一、创新活动主题,让学生尽力参与
德育来源于生活,创新主题即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笔者提出“多途亲密接触”的主题,为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奠定基础。通过与周边人、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学生增进了情感交流,丰富了情感体验。
主题活动定格为“与社会、与自然、与各界人士亲密接触”后,最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积累积极的交往经验,树立正确的交流意识,增强交往意愿,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一)与同伴亲密接触——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其中第三个支柱是“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而学会共同生活的核心就是学会关心、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因此,通过与同龄人的亲密接触,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合作方法,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交往技能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与教师亲密接触——做一个宽容的人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自称他的学说“一言以蔽之,忠恕而已矣”。宽容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弘扬中华民族的宽容精神,让学生在与小同伴、大玩友的亲密接触中学会宽容,是健全学生的精神结构和心理素质的需要。
(三)与家长亲密接触——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责任心,是个性心理的重要品质,指一个人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在康德心中,道德的第一个命题是只有处于责任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然而,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较为丰富,但人的责任感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危机。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同时,一个人的责任心往往是在群体共同活动过程中通过社会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的内化而形成的,所以家庭、学校、社会都要担负起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重任。倘若一个孩子在自己的家庭里能担负起一定的责任,等他长大步入社会后,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人。因此,邀请家庭教育的力量融入亲密接触活动,无疑为孩子从小学会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案例1】 “今天我当家”亲密接触活动任务单
接触内容体验当家
设计背景 学生浪费现象严重,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家务劳动技能差。
活动目标 感受当家的酸甜苦辣,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学习有关的知识、技能。
活动时间 7天(一周)
活动过程 (1)留心观察父母当家的情况。
(2)与家长协商有关当家事宜。
(3)独立当家一周。
(4)和父母交流当家体会。
反馈形式 文字汇报、技能展示、体验交流
上述活动案例中,大玩友充分利用小玩友的闲暇时光,组织开展一次主题为“今天我当家”的体验活动,为每个小玩友设计了一份接触活动任务单。学生通过与家长的亲密接触,体验“角色承担”,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家庭的日常管理,形成初步的独立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对生活、家庭的责任心。
(四)与社会、自然亲密接触——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帕斯尤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我们都知道,人类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生存。在亲密接触活动中,学生通过与自然、与生命的亲密接触,体验到爱的温暖,从爱的情感里自然地生发出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朋友、爱生命的情感,从而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因此,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参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学会主动观察、主动思考,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他们对生命的领悟。
【案例2】 “知章文化”一日游
接触内容游览石岩山,体验家乡美
设计背景 蜀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学校所在的石岩社区内山川广布,文物古迹颇多。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能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形成为家乡建设做贡献的责任感。
(2)通过游览相关文化古迹,让学生了解知章文化的精神底蕴,培养学生爱校、爱家乡的情感。
(3)通过开展一些团队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
活动时间 半天
活动过程 (1)步行至石岩山。参观一览亭及相关古迹,介绍景点历史文化。
(2)团队活动。
(3)活动小结。
(4)集合返回学校。
反馈形式
文字汇报、技能展示、体验交流
二、创设多彩的活动内容,使学生主动参与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活动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教学空间,以课题实效为标准,优化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