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四缺”为“四多” 促“被动”为“主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herine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農村小学的品德课存在活动内容缺少丰富多彩的素材,活动形式缺乏创新,活动指导与目标达到层次不分明等现象。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活动教学”来创新活动主题,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来改变这些现象,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多途径体验,从而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达到品德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品德学科;活动教学;主动参与;活动主题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2005703
  “活动教学”在当下已成为品德课教学的主流价值取向,但就农村小学品德课的活动课现状来说,尚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活动主题缺少情绪、学习心理及人文关怀;其二,活动内容缺少丰富多彩的素材;其三,活动形式缺乏多样多途的方式;其四,活动指导与目标达到层次不分明,教师的分层指导严重缺位。为改变以上“四缺”现象,在多年的品德课教育活动管理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教学活动管理都应当遵循以下四个措施。
  一、创新活动主题,让学生尽力参与
  德育来源于生活,创新主题即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笔者提出“多途亲密接触”的主题,为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奠定基础。通过与周边人、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学生增进了情感交流,丰富了情感体验。
  主题活动定格为“与社会、与自然、与各界人士亲密接触”后,最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积累积极的交往经验,树立正确的交流意识,增强交往意愿,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一)与同伴亲密接触——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其中第三个支柱是“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而学会共同生活的核心就是学会关心、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因此,通过与同龄人的亲密接触,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合作方法,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交往技能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与教师亲密接触——做一个宽容的人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自称他的学说“一言以蔽之,忠恕而已矣”。宽容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弘扬中华民族的宽容精神,让学生在与小同伴、大玩友的亲密接触中学会宽容,是健全学生的精神结构和心理素质的需要。
  (三)与家长亲密接触——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责任心,是个性心理的重要品质,指一个人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在康德心中,道德的第一个命题是只有处于责任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然而,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较为丰富,但人的责任感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危机。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同时,一个人的责任心往往是在群体共同活动过程中通过社会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的内化而形成的,所以家庭、学校、社会都要担负起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重任。倘若一个孩子在自己的家庭里能担负起一定的责任,等他长大步入社会后,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人。因此,邀请家庭教育的力量融入亲密接触活动,无疑为孩子从小学会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案例1】 “今天我当家”亲密接触活动任务单
  接触内容体验当家
  设计背景 学生浪费现象严重,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家务劳动技能差。
  活动目标 感受当家的酸甜苦辣,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学习有关的知识、技能。
  活动时间 7天(一周)
  活动过程 (1)留心观察父母当家的情况。
  (2)与家长协商有关当家事宜。
  (3)独立当家一周。
  (4)和父母交流当家体会。
  反馈形式 文字汇报、技能展示、体验交流
  上述活动案例中,大玩友充分利用小玩友的闲暇时光,组织开展一次主题为“今天我当家”的体验活动,为每个小玩友设计了一份接触活动任务单。学生通过与家长的亲密接触,体验“角色承担”,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家庭的日常管理,形成初步的独立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对生活、家庭的责任心。
  (四)与社会、自然亲密接触——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帕斯尤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我们都知道,人类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生存。在亲密接触活动中,学生通过与自然、与生命的亲密接触,体验到爱的温暖,从爱的情感里自然地生发出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朋友、爱生命的情感,从而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因此,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参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学会主动观察、主动思考,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他们对生命的领悟。
  【案例2】 “知章文化”一日游
  接触内容游览石岩山,体验家乡美
  设计背景 蜀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学校所在的石岩社区内山川广布,文物古迹颇多。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能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形成为家乡建设做贡献的责任感。
  (2)通过游览相关文化古迹,让学生了解知章文化的精神底蕴,培养学生爱校、爱家乡的情感。
  (3)通过开展一些团队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
  活动时间 半天
  活动过程 (1)步行至石岩山。参观一览亭及相关古迹,介绍景点历史文化。
  (2)团队活动。
  (3)活动小结。
  (4)集合返回学校。
  反馈形式
  文字汇报、技能展示、体验交流
  二、创设多彩的活动内容,使学生主动参与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活动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教学空间,以课题实效为标准,优化教学活动。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让学引思”教改理念,围绕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目标,规范教师课前慎思、课中笃行、课后追问的三种教学行为,将教学过程演绎成一场“交响乐”,即课前慎思是前奏,课中笃行是主旋律,课后追问是尾声。“让学、引思、促学”之法,能更好地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关键词]一体化;课堂教学样态;探索;表达;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问题引领,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他们在操作、思考、交流中感悟运筹思想,建立运筹思想模型,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生动活泼、充满灵气。  [关键词]体验;运筹思想;合理安排;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1-0026-02  运筹的核心思想是最优化思想,最优化思想在生产、生活与科学研究中发挥着
[摘 要]文化的建设和积淀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新安小学以“新旅文化”为核心,通过丰富多元的课程实践,营造课程改革氛围,挖掘和传承“新旅文化”,探索教育的本真,旨在让儿童过儿童的生活,使儿童得到和谐发展。  [关键词]学校文化;新旅文化;课程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6-0078-02  学校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
[摘要]结构化思维是一种广阔而深远的思维方式,结构化教学设计基于结构化思维,指向学生结构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科学进行结构化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科学结构化教学设计以大概念为统领,以项目化为抓手,以共同体为方式,以导学单为支架,以问题链为主线,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科学;结构化教学;大概念;导学单;问题链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当前,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校基础学科的教学任务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由此可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3-0024-02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的教学也
[摘 要]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教育智慧,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创新运用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充满趣味和活力。情境创设、有效提问、引入游戏等方法的运用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趣味;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3-0009-01  语文是集工具性和趣味性
2008年9月27-28日,来自各高校学前教育学的博士生导师、在读博士生、高校教师及学前教育主要刊物的编辑齐聚古城南京,一同参与全国首届学前教育学博士生论坛。此次论坛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部联合主办,以“增进了解、促进交流、提出问题、生产思想”为宗旨。  9月27日上午,论坛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并由南京师范大学的刘晓东教授和南京大学的贺晓星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儿童教育中的古
[摘要]科学与人文分别标识着人类两种不同的精神取向。从儿童精神的自我中心化到人文取向的人之自我意识的表达,从儿童感知世界的整体混沌化到人文生成与承纳的主客统一,从儿童潜意识化的精神涌动到人文存在的不可言明性或隐喻性,从儿童生活的诗性逻辑到人文文化的性情化理解。从儿童的游戏精神到人文自由的永恒追求,可以发现儿童精神与人文文化的精神取向和思维方式的吻合一致。儿童精神是一种人文性的精神,儿童精神所呈现的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德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指导理念,通过场景展示、角色体验等方法,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榜样,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情感和技能,使学生将文明礼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德育;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摘 要]“自省”可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所学数学知识,感悟数学学习方法,体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为了达到有效的、有深度的“自省”,教师要设计好引导学生回顾反思的问题,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合作、交流、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师生交流时要注重倾听并能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运用多种强化方式,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和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自省;数学学习;高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