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保胎汤与西药结合治疗先兆流产55例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bei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55例先兆流產的病人,利用自拟中药保胎汤与西药结合治疗,通过临床观察,分析疗效。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自拟保胎汤;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
  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是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此病给患者身心带来很大的伤害,单纯西药治疗往往不理想,作者利用自拟保胎汤与西药结合治疗得到满意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自2011年6约---2013年5月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110例,排除夫妻双方生理异常、染色体异常及血型异常。110例均在停经后尿HCG阳性和B超示宫内妊娠囊发育正常。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58例,年龄在20-38岁,平均年龄26岁,曾有自然流产史1次者15例,2次者7例,3次或次以上者4例,无此病史者30例,失访的3例.黄体功能不足35例,免疫因素4例,不明原因19例。就诊时伴有腹疼,腰膝酸软,少腹下坠阴道少量出血等症状12例。对照组52例,年龄在22-42岁,平均年龄在27岁,有过自然流产史1次者10例,2次者7,3次者3例。余无此病史。其中黄体功能不足25例,免疫因素7例,不明原因20例。就诊时有腹疼阴道流血10例。两组患者年龄、自然流产次数,临床症状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U隔日肌注一次,维生素E100MG口服,每日2次。有自然流产史的,自确认妊娠后即开始,至超过以往流产月份后,加用半月。无自然流产史者至无症状后,继续用一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重中药,采用自拟保胎汤。药物组方:党参10g,白术15g,砂仁10g,杜仲12g熟地18g,,菟丝子30g,续断18g桑寄生18g阿胶15g,黄芩12g,炙甘草6g.随症加减,有阴道出血者加仙鹤草30g,旱莲草15g.气虚体弱者加黄芪20g,山药15g.。水煎三次,混合,分三次服,每日一剂,无症状后继续服一周。有过自然流产史的,自停经确认妊娠后即开始服用。水煎三次,混合,分三次服,每日一剂服药至超过以往流产时间后,中药隔日一剂,服半月。
  1.3疗效标准: 治愈:整个孕期无阴道出血,无腹疼,无腰膝酸软无力等症状,尿HCG阳性,B超示胎心搏动正常,继续妊娠至足月分娩。有效:孕期有有效:孕期间常稍觉腰痛,小腹坠胀,阴道少量流血,经B超等检查证实胎儿发育正常,继续妊娠至足月分娩;无效:孕期出现腰痛,小腹阵痛,阴道流血多,胎儿自然流产或胎死腹中,终止妊娠。
  2 治疗结果:2组治疗结果如表
  3.讨论
  先兆流产属祖国医学胎漏,胎动不安范畴。习惯性流产属祖国医学滑胎范畴。多因母体先天肾气不足,后天受损,气血两虚,血热而致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冲任不固,胎失所养而坠胎小产,或屡孕屡坠。治疗当以补肾健脾凉血,养血安胎。故自拟了补肾安胎的保胎汤。菟丝子补肾益精,固摄冲任,肾旺方能荫胎,故用菟丝子为君。 熟地,阿胶养血止血而不凝,党参,砂仁健脾益气固冲任,黄芩、白术坚阴清热安胎,续断、寄生、杜仲补肝肾,甘草调和。诸药配伍,共奏益肾健脾、固冲安胎之效。现代医学认为,先兆流产的发生多于内分泌不足有关,尤其是黄体功能不足往往影响蜕膜、胎盘的生长。而现代医学认为维生素E具有黄体功能,有助于孕卵着床,具有防止流产的作用。绒毛膜除性腺激素,,有黄体生成素的作用,可维持黄体功能,改善黄体功能不足,从而达到治疗因黄体功能不足所造成的先兆流产。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效果显著,值得推广,特别是在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 刘敏如.中医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9-482
  [2]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2
  [3] 孙心红.中药治疗先兆流产临床体会【J】.中医药研究,2002:18(3):25.
其他文献
【摘 要】风湿痹(气血两虚)以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病程日久,反复不愈为特点;通过加大细辛的用量,运用独活寄生汤治疗40例风湿痹患者观察,疗效显著。  【关键词】独活寄生汤;重用细辛;风湿痹  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其功能主治为痹证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因受古有细辛不过钱、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细辛用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的机理,观察中药内服法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方法:5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用中药方加减治疗。结果:50例中,痊愈28例,好转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结论:肝气郁滞是乳腺增生病的重要发病机理,疏肝解郁,行气化痰,消瘀散结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乳腺增生;疏肝解郁;中药  乳腺增生以乳房部肿块和疼痛为两大主症,属祖国医学“乳癖”的范畴。该病是临
期刊
天灸疗法属于中医独特的外治法之一,最早见于南北朝。古代称之为“冷灸法”“发疱疗法”。是利用天时而做的灸治方法,故称为“天灸”。现代属于“冬病夏治”方法中的一种,是采用一些刺激性的药物,贴敷在特定的穴位表面,使局部的皮肤充血、潮红,甚至起疱,通过药物,俞穴及经络的多重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某些疑难病症的目的,此法是有疗效确切,操作方便,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属于中医“治未病”的范畴。  1
期刊
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以反复发作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和探索,本人总结出以疏风宣肺、降气缓急为治法的蝉龙定喘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疗效显著。本项临床研究主要观察蝉龙定喘汤对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
期刊
【摘 要】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治疗对于老年人的特殊体质和其生理代谢等特征进行分析,探究不同的药物对治疗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以提高老年人的心腦血管病的治疗疗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分析  心脑血管病是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的结合,主要包括冠心病、心率失常、脑梗死等疾病,老年人是心脑血管主要的主要病发对象,再加上老年人特殊的生理体质,使得心脑血管病成为威胁老年人健
期刊
【摘 要】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疗效。方法:将益气活血中药加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组与单用米非司酮的对照组随机分组各80例治疗6个月为一疗程,随访一年以上。结果:治疗组治愈38947.5%)、显效27(33.7%)、有效12(15%)、无效3(3.75%)、总有效率96.3%。对照组治愈16(20%)、显效22(27.5%)、有效20(25%)、无效22(27.5%)、总有效率72.5
期刊
【关键词】目标性监测;持续质量改进;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监护室  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ICU)是围手术期危重患者集中区域,患者往往病情复杂,为进行输液、输血、给药及营养支持和生命体征检测,临床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比例要远大于普通病房,从而导致深静脉置管感染(CR-BSI)几率增高。据报道,CRBSI占ICU医院感染相关并发症的第三位[1]。ICU中与血管内装置相关的菌血症80% ~90% 由中心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40例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通过临床观察后发现,患者临床症状并不显著,主要受到精神病药物影响,容易被医务人员所忽视,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较差,必须采取强制性治疗措施,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结论:为了提高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引发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为内科防治及减少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以胃溃疡入我院治疗的724名患者以60岁为标准分为老年组与青壮年组,遵循同性别,同民族,同发病月份及同胃镜结果的条件,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其危险因素的异同。结果:据调查,老年组和青壮年组男女比分别为2.21和2.76;平均年龄分别为72.9±12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术后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症(excessive lateral pressure syndrome,ELPS)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对收治56例ELPS的患者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后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结果:随访期内患者膝前痛缓解,有效率98%。结论:膝关节镜术后配合中药外敷治疗ELPS患者是临床理想的治疗手段。  良好的髌骨周围结构及其力学平衡,对维持髌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