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他

来源 :七彩语文·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老家东岭到县城的老屋,再从老屋到后排一大间的红砖瓦房,家虽搬好了,可两天过去了,那个奇怪的“对——对——”声始终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我知道,小弟肯定也是这样的。
  那个周末,小弟才在生字簿上写了几个字,就找了个借口往前面的老屋走去。
  那是午间时分,我看见小弟的身影被钻进老屋弄堂来的阳光拉得长长的,有些滑稽。

  我对门前这座老屋的感觉终究是有些复杂的。尽管搬离时,带着逃跑的情绪,但它古朴,幽静,结着蛛网,爬着裂缝,阳光下的它,就像是被岁月磨得毫无脾气的慈祥的老人,早已和这里的老巷融为一体,让人觉得多了几分亲切。而我,又特别喜欢在落雨时看着雨水顺着屋檐流下来的样子。那时,我觉得整座老屋都仿佛有了别样的气息。
  我不知道小弟对老屋的感觉是否和我一样,他毕竟比我小了两岁。过了好一会儿也不见他回来,我便忍不住寻他去了。
  老屋的房子里一圈,外一圈,高低错落,天井和院子都在其中。我从外圈穿堂而过往里走,目光自然先落在了院子上,我以为小弟会在那里挖蚯蚓呢。从前在东岭,一到周末,小弟就在泥地里挖蚯蚓,然后约上飞飞他们去七子河边钓鱼。可这回,我一圈看过去也不见小弟的影子。正想喊时,却发现他手里捏着一根细长的木棒子,又在那个木门口贴着耳朵。
  这个点,老屋里一扇扇门都关着。
  我下意识地把腿抬得很高,尽量让自己的脚步轻一些,再轻一些。可等靠近了小弟,又莫名地改变了主意。我伸出手,突然在小弟的右肩上拍了一掌,吓得他“啊”的一声差点摔倒在地。
  许是里面的人以为外面发生了什么事,那一扇门忽地开了。
  还是那个精瘦的老太太,还是那件大襟扣的青布上衣,还是那张不打算多说一句话的脸。不同的是这回她不像上次那样顺手就快速地关上了门。于是,我又见到了那个影子。
  不,确切地说,那是一个人,可看不出男女,看不出年龄,只看出很瘦,整个身子佝偻着有些向前倾。那一刻,出现在我耳边的声音完全是模糊的,我压根就听不见眼前的人和小弟说了什么。
  里面那个人突然弯下身子,从地上捡起了什么。就在他抬头的片刻,我看见了他无比空洞的眼神。
  这时,老太太像是猛然间反应过来似的,急忙转身从那人手中一把将东西夺了过来。
  一个瘦小的老太太,一个眼神空洞瘦骨嶙峋的仿佛见不得光的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的心里一下子打上了十万个结。
  “姐,棺材!棺材!”
  那扇门没有关上,只听小弟突然用手指着屋子的一角大叫起来。我也看见了,我不自觉地拉起小弟的手。
  这个时候,老太太把脚步挪到了门口,我看见她眉宇间的深深的皱纹。我的心突然变得生疼。“他是谁呀?为——为什么你们的屋子里放着棺材呀……”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微微发颤。
  “对不起啊,对不起,一定吓到你们姐弟了吧?唉,准是吓到你们了。”她对我们说,又像在自言自语。

  我突然明白了,原来是他,原来屋子里根本没有“鬼”。
  他,是她的儿子,一个痴痴傻傻三十多年的儿子。除了说“对——对——”外,他什么也不会说。
  因为老太太又来到了门口,因为有光,现在我看清楚了,她刚刚从傻儿子手中夺过来的东西是一把纳鞋底的锥子。
  “它不叫棺材,叫寿材,那是我家老头子活着的时候给我备好的,都很多年过去了。”停顿了一下,她又说,“和你弟弟说,别害怕,那东西没住过人,还只是一堆木头罢了……”
  老太太故作轻松地说,可眼里满是哀伤。
  我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只能一个劲儿地点头。小弟也是,他拽着我的衣角,踮着脚尖,有些慌张又有些好奇地往屋里瞧。
  屋子里已经亮多了。里面那个人正在来回走着,除了嘴里有节奏地说着“对——对——”外,他的手还不停拍打着自己的头。他的头上光秃秃的,没有头发;他的脸色惨白,没有一丝血气。如果他静止不动的话,很可能被当成一个精瘦的雕塑。
  老太太原本已经打开的话匣子,是被另一扇门打开时的响声“关上”的。“瞧你们姐弟俩,是有多机灵啊。”说完这一句,她就不再出声了。眼泪在她的眼眶里打转。
  “我说七婆,凡事想开些,你瞧瞧你那身子骨,可硬朗着呢,那东西哪里用得上啊?搁在屋子里还占地方,不如听我的,把它扔了!”说完,只听咯吱一声,那人扭着屁股走开了。
  那人叫九斤婶,她对我们一大两小站着对话的样子没有显示出半分好奇。或许她早就料想到了,老太太怕吓着新搬来的我们,所以近来总是没日没夜地把傻儿子关在屋子里,可靠这样遮遮掩掩本就过不了几天。
  唉,我不知道九斤婶是否知道,那个周末的午间,我的眼睛里像住进了一条河。小弟说,河水也跑進了他的眼睛里。
  小弟这么说的时候,我看见他的眼睛也是红红的。我们就这样红着眼睛走出了老屋,那个“对——对——”声就留在了身后。
其他文献
读《〈指南录〉后序》可知,面对元军,文天祥抗辞慷慨,责骂虏帅,被俘却能奔突数千里逃出生天。这很容易让人想起魁梧有力、挺拔健硕的豪侠。然而,《宋史》却这样描述文天祥的相貌:“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长目,顾盼烨然。”人,本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却常将不同的人想象成坚硬的“標准像”,将其人生叙写成情节雷同的模范故事。  《宋史》将文天祥的忠君爱国写足了,然而,他的一个弱点,或者说污点也暴露无遗:“天祥性豪
期刊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我们理解诗歌,往往只要抓住一两个关键字词,便可管中窥豹,牵一发而动全身。品读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一诗亦是如此。  這首诗歌,我们可以从多组不同的关键词中窥见孟浩然心中隐秘的情感。比如说,“泪”和“古”,作者在古迹前流泪,是因为面对留下丰功伟绩的古人,想到自己年华老去却
期刊
《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创作的泰山题材的散文名篇,是山水游记的代表作。新的统编教材将其列入必修上第七单元,单元主题为“自然情怀”。在新课标背景下,这篇课文的自主学习该如何实施?让我们一起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任务01  一位同学重读《湖心亭看雪》,发现此文与《登泰山记》有相似之处,一时技痒,仿照《湖心亭看雪》对《登泰山记》进行改写。你怎么看?  泰山看雪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期刊
工具箱  贾谊超前的政治主张  汉初奉行黄老之说,在国家治理方面以继承前朝旧制为主,鲜于创新,所以汉初沿袭秦制,只是在秦制基础上有所增删。但贾谊认为汉家天子应当别开生面,以儒家文化为基础建立并形成自己的政治文化制度,摆脱秦制的窠臼,彰显大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点。《史记》记载:“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
期刊
我和妈妈一起学习了丰子恺的《白鹅》,觉得鹅超有趣,就网购了三只小鹅仔。快递到家,三只鹅活生生的,真棒!  小鹅真的是吃一口饭,饮一口水,与丰子恺写的一模一样!我给小鹅起了名字:一个全身黄,叫小黄;一个身上黄,但鼻子上有个黑斑,叫小红;最后一个不仅鼻子上有黑斑,头上也有,就叫小黑。  几天后,我带小鹅试水了。我将它们放入水盆,水到它们的脖子。一开始,它们还有点儿害怕,但马上就适应了,玩得十分快活,甚
期刊
真题呈现   《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答案】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③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做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细细分析,答案包括三个要点:什
期刊
嗚呜……我生病了,好难受啊!我的身体里面有好多细菌、杂质,让我不仅变得丑陋,而且浑身上下散发出臭味,小鱼小虾也都不跟我一起玩了。呜呜……
期刊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全世界的人都在关注读书这件事,足见它有多么重要了。  读书重要,可是并不难,因为我们每天都在读书;不过要想把书读好,也有一些要求。我们上体育课时都有体会,短跑需要一瞬间的爆发力,而长跑,则更需要长久的耐力。读书是长跑,它不那么在乎起点是高是低、起步是快是慢,但非常在乎是否坚持。我们来算一算:如果每天读10页书,看起来并不多,可一年下来就是3600多页,按200页一本书计算,
期刊
话说小南从染手指的小狐狸那里接过地图,只觉得眼前一阵眩晕,等他再睁开眼的时候,感觉自己被一大团迷雾笼罩着,啥也看不见。这时,迷雾中出现一个虚幻的光影,小南定睛一看,原来是萌哒哒:“欢迎来到第二站——迷雾森林。‘吃书的狐狸’不久前在这里出现,祝你好运!”  “困在这里,都自身难保了,还好运?”小南沮丧极了,他试图冲出迷雾的包围,可任他怎么跑,始终被迷雾笼罩着。这时他发现口袋里闪着微弱的光,低头一看,
期刊
1  那一年,我八岁,二年级。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大概两三点钟的时候,我开始觉得我的肚子不大舒服——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我说不清。  如果我的肚子有心情的话,一定是灰扑扑的那种——就像是说好的春游的日子,突然下起雨来,只能灰扑扑地回到教室里。如果我的肚子有耳朵的话,一定是耷拉下来的那种,就像动画片里的小动物,伤心得垂下了耳朵。如果我的肚子有嘴巴,那一定是拼命嘟起来的那种,这样来表示自己不开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