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探究中彰显课堂生命活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wgp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向广大语文教师倡导的适合新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激活创造性思维呢?我结合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做法及反思。
  一、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
  案例一:《美丽的南沙群岛》的教学片段
  师:(出示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很多岛屿。
  师:想了解它们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岛屿有关的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美丽的南沙群岛》。
  师:同学们,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南沙群岛在哪儿?
  生:南沙群岛美在哪儿?
  ……
  师:同学们,想去畅游一番吗?
  生:(情绪高昂)想!
  (播放视频)
  师: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生:南沙群岛真美丽,我真想去游玩。
  生:南沙群岛不但美丽,而且很富铙。
  ……
  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南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把这些句子划下来,一会读给大家听。
  生:汇报读出的句子(在汇报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自己对南沙群岛的喜爱、赞美之情;读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评析: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的爱护、尊重和期待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在上述案例中,我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直观、真实、具体地感受了南沙群岛的美丽富饶,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空间中发挥想象,产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
  二、给学生自主探究的“金钥匙”
  案例二:教学《触摸春天》这篇课文,读题后学生踊跃提问:谁触摸春天?她是怎样触摸春天的?触摸到春天了吗?为什么要触摸春天呢?……学生提完问题后,我并没有急于回答这一系列问题,而是引导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再仔细读书、思考和标注,然后小组交流,看看自己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评析: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提出,也应该由学生解决。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暂时的困难也是正常的,教师也不用过于着急地替学生解决问题,而应适时点拨,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和激励学生自己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上述课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要让一个个“?”像一个个小钩子一样钩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接受者的角色转化为探究者的角色,学习就会变得其乐无穷。因此,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讨论、理解,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案例三: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课文时,我一改以往的教学思路,把字、词、句的教学统统融入到“表演”的过程中。我先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一部独幕剧,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人物故事,大家想不想把这个故事演出来?同学们兴致高昂。接着,我就把课堂教学分为以下环节。
  1.熟悉剧情:读通、读懂课文,充分感知剧情内容。
  2.选好角色: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角色,反复琢磨这一角色的特点。
  3.结伴排练:讨论研究人物的特点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抓住剧情的发展联系,把握好表演的分寸,自由结伴排练。
  4.汇演评议:从对剧情的了解和对角色的表现两个方面展开评议,收到了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的效果。
  评析:素质教育旨在使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和谐地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必须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真正地参与学习活动中来。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仅仅是引导者、领航人,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学生以主人的心态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才能学到知识和本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让学生都能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励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
  四、让自主探究走向生活
  案例四:辩论赛(六年级语文口语交际课)
  首先,创设辩论赛前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辩论兴趣,接着出示辩论题:
  1.有了电脑,还要花工夫练习写字吗?
  2.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
  3.人要不要讲究外表美?
  4.上课爱抢答好不好?
  5.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会影响学习吗?
  辩论赛开始了,选手们针锋相对,妙语连珠,高潮迭起,掌声如潮。课堂成了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评析: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选择源于学生生活且感兴趣的话题,引导辩论,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学好语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过程,必须使他们学会关注生活,学会思考。以上课例,我们可以想象,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去探究,去获取新知识的过程,那是一件多么有趣、多么快乐的事。
  以上的课例和观点,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点滴实践和体会。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才能使课堂彰显出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研究课堂的有效教学,应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有效教学。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只有理性地认识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互动    课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
摘 要: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广告招贴设计思想,而广告招贴设计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本文阐述了传统美学观在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中的体现。外来的招贴艺术,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的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的招贴艺术。  关键词: 传统美学 现代 广告招贴设计 中国特色    在我国,广告有着悠久的历史
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文化建设,势在必行。事实上唯有为本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才始终能对人们起到激励和提倡的作用。语文教学对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与教师人文素养相通,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  中华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过去时代的烙印,它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值得后人重视、
语文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水尝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巧妙的提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导善控,必须致力于提高“问”的艺术。  一、绝处逢生,于无疑处生疑  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它的多义性,换言之,都如断臂维纳斯,有一种残缺的美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