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多元化品读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zhu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经验, 通过强化学生多元品读意识、引导学生立足于小说文本进行品读、注重多角度发掘小说内涵、重视填补小说的预留品读空间这四方面的探讨, 总结出有效的小说多元化品读的教学策略, 以期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益。
  
  目前, 在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 很多教师习惯于用自己的观点左右学生的阅读思路, 并且让学生接受自己的阅读体会。这不但束缚了学生的阅读思维, 也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这类问题, 应该注重多元化品读,通过多元化品读教学,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滋润学生的心灵世界, 构建起学生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一、强化学生对小说的多元品读意识
  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小说进行多元品读, 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多角度对小说进行阐释, 分析小说更丰富的意蕴, 从而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品读意识。如在《项链》的阅读教学中, 笔者引导学生多方面的自由思考“玛蒂尔德” 形象, 学生得出“她是一位在虚荣心和诚实劳动情况下, 具有挫折经历并最终获得人生启迪的女性” “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所腐蚀, 丧失青春的可悲女性形象” 等。接着鼓励学生阐发各自的观点, 用赞同和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思考。如“这也谈不上虚荣心, 是很平常的心理, 都是命运的无情安排” “玛蒂尔德被朋友骗了, 早知道项链是假的就不会如此, 或者在路上小心一点也不会掉的……” “这是小资产阶级被压迫的不幸遭遇” 等。小说具有丰富的主题意义,教师应该让学生自由思考, 展现出各自的观点和态度, 然后教师再进行有效的引导, 这样, 学生才能形成强烈的多元品读意识, 从而养成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习惯。
  二、引导学生立足于小说文本进行品读
  由于高中生的理解能力以及人生阅历有限, 在品读小说的过程中, 难免出现品读误差现象。多元品读不意味着教师引导学生脱离小说文本, 进行牵强附会的多种误解。而是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近作者愿意, 个性化体验小说,激发学生提出各自的见解。如在讲解《装在套子里的人》时,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一个学生就提出了“别里科夫的心理变态, 是在呼吁社会对心理病患者的关注。” 笔者适当的向全体学生提出了疑问: “如果真如这位同学所说,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别里科夫的这种心理问题?” 这时学生回答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出现了失恋、遗传、有形与无形的“套子” 枷锁等答案, 接着启发学生将“套子”和别里科夫的生活联系起来思考, 通过这样多元化的品读讨论,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多元思维, 而且增强了学生个性化阅读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多角度发掘小说内涵
  优秀的小说总是呈现多义性, 有时甚至是含蓄、含混的。这既可以引发读者的困惑, 又体现了阅读生成的不确定性, 从而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和外延。在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 注重学生的阅读性格,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自由思考, 引导其进行多元品读小说。如在进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阅读教学时, 笔者利用林冲性格特征中的“忍”, 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 “林冲由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 同学们是怎样评价小说中林冲的‘忍让’ 的呢? 对小说中的林冲是利还是弊?”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通过这种开放性的问题, 学生畅所欲言, 有的认为林冲的忍让, 是为了家庭, 为了能安稳地活下去而选择的生活态度,有的认为林冲最后的忍无可忍, 手刃仇敌的做法值得赞颂。而且无论赞同林冲的“忍”、还是不赞同的学生, 都结合小说具体描写内容, 甚至当时的社会环境。使学生进一步发掘出小说深刻的思想精神和文化内蕴。小说品读可从心理学、民俗学、伦理学等方面进行, 教师应根据阅读教学的需要, 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 鼓励学生多元品读小说。
  四、重视填补小说的预留品读空间
  小说人物具有性格的模糊性特征, 这就决定了人物形象所含的“空白” 和“未定点”。所以, 品读小说人物形象, 要有效地对其进行思考和填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经验, 丰富、重建小说文本意义, 利用学生的阅历、个性和情感来多元品读小说。如在《老人与海》的阅读教学中,笔者为了分析老人——桑地亚哥的形象, 结合小说隐含性的结局, 预设了这样的问题: “在你看来, 桑地亚哥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人生的成败到底应该如何衡量?” 针对第一个问题, 学生在思考过后, 明显产生以下几种答案:
  (1) 桑地亚哥作为渔夫, 一无所获, 是失败者;
  (2) 桑地亚哥在与鲨鱼的搏斗中, 虽然在物质上一无所获, 但精神上获得了胜利, 是成功者;
  (3) 他是一个失败的成功者。对于第二个问题的回答: “过程决定成败, 只要你努力拼搏了, 无论结果怎样, 你都是一个成功者。” “我认为应以结果论成败, 拼搏和努力就是为了好的结果, 结果好才能说明你成功了。” 等等, 学生在对小说文本的品读基础上,对于问题, 有着不同的思考, 充分利用了小说的预留品读空白, 进行有意义的思索。
  总之, 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多元化品读的重要性, 在思有效的多元化品读教学策略的同时, 让学生从小说文本中读出个性、读出启发、更读出独特的人生体验, 从而指明学生前行的路。
  【参考文献】
  [1]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2] 郑悦.中学语文文本多元化解读探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10) .
其他文献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变革的要求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任务。近年来,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广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是这一新型的教育客体仍存在较多的不足与缺陷,本文就此进行了比较系统、详尽的研究。  【关键词】中职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不足 原则 途径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不足  (一)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的不足  由于中职生所处的年龄特征和教师在职业生涯
【摘 要】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倦怠的含义,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学习倦怠  大学生处在人生黄金时期,其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同时又需要承担大量学习任务,因此心理问题、心理矛盾也有所增加。目前,大学生学习倦怠成为高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主要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素质、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摘 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基于此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本文做了五点思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组织保障 校园文化氛围 师资 实践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
为提高催化剂光催化降解煤矿瓦斯效率,运用溶胶-凝胶浸渍过程将具有优异吸附性能的活性炭颗粒引入催化剂,制备了新型复合催化剂Ga2O3/AC。采用XRD、SEM、N2吸附等方法对新型
作为国际贸易结汇的一种工具,外贸单证逐渐成为贸易双方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和经济利益,明确相互权利和义务的重要凭证,受到买卖双方的重视。依据国际惯例,单证的书写语言大都是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语言文字基础知识,阅读教学逐渐成为语文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