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电影”视域下对影视导演的主观创作刍议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ian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导演的主观创作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影视作品的成败。“作者电影”理论促成了对导演的身份认同;这种肯定导演主观创作的意图具象到影视作品创作中,主要体现在导演对视听语言、影片主题和情感意蕴的掌控上。
  关键词:“作者电影”;影视导演;主观创作
  “作者电影”理论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因为法国“新浪潮”运动的创作实践而为人所熟知;其最早发轫于法国导演阿斯特吕克“自来水笔”理论,该理论认为正如作家用笔写作一样,电影导演也可以用摄影机在银幕上“写作”,以此使得电影成为表现自身意图的作品。中国老一辈电影艺术家沈浮也提出过类似的理论。“作者电影”理论肯定了导演的身份和主观创作价值;由此,在“作者理论”视域下探讨对导演的身份认同,能更好理解其对影视作品的视听语言、影片主题和情感意蕴的主观创作。
  一、视听语言:导演主观创作的造型化元素
  “作者电影”理论首先肯定作品创作的个性化。在影视作品创作中,视听语言作为重要的造型元素,成为导演个人创作风格的重要体现。“臧否一位导演作品的优劣,其对视听语言的运用是艺术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剧组中摄像承担镜头的拍摄,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摄像完成的只是技术层面的操作;视听语言的造型和艺术塑造,更多是由导演来创作完成。导演对场面的调度,镜头的运动,景别的选择,构图的设计,都有着自己的影像思维。导演在影视作品的拍摄过程中根据自己对视听造型的理解来把握影片的整体造型设计,比如色彩风格、画面风格、表演风格等等。除了在创作中对摄像、演员提出要求外,拍摄中导演也关注道具、灯光等技术环节。
  导演对视听语言的再创作体现在后期编辑中。影视作品的剪辑是以蒙太奇结构完成对影片的再塑造过程。剪辑按照导演的意图,将前期拍摄的无顺序、无结构的画面转化为带有节奏的艺术形式,对镜头予以技术和艺术层面的调整;并结合对影片节奏的控制,藉以形成影片的整体风格。总之,导演的工作贯穿于影视创作的全过程,他的“作者”身份直接影响到影视作品呈现出来的审美倾向和艺术风格,也影响着影视作品的票房或经济收益。
  二、影片主题:导演主观创作的艺术化内涵
  “作者电影”同样赞同导演结合自己的主观理解和感受,用艺术化的手法来表现影视作品的主题意义。“主题是电影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的表现。” 影视作品的主题来自于造型化视听元素的塑造,更是导演主观创作下个性化理解和诠释。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从编剧、拍摄,到后期剪辑,导演都参与其中,导演的主观创作对作品主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影视作品的主题应该是有剧情或者说是剧中人物营造的矛盾冲突体现出来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影视作品的剧情是由导演编排的,矛盾冲突也是在导演的主观意识下精心设计的,甚至连剧情的演绎者都是由导演挑选出来的。所以,影视作品的主题在相当程度上是导演主观创作的结晶。
  影片表达出来的主题,同时又是艺术化的。导演并非把自己的意图强加给观众,而是把自己想要表现的主题付诸于艺术化的创作手段中,最终使得影片的内涵也艺术化了。以第五代导演的创作为例;导演张艺谋经历过文革,对那段亲身经历的生活有着很深的感触,影片中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的冷漠和残酷现实,是导演结合自身理解并加以创作的产物。导演陈凯歌创作的电影《黄土地》,晚霞映衬下的千沟万壑,空荡无垠的大山脊梁,“呆滞”画面的不断叠化;这些片段式的影像引导着观众思考影片的深层意义,这些艺术化的内涵也就带有了理解的开放性和多义性,不同的受众会解读出不同层次的意味。
  三、情感意蕴:导演主观创作的个性化体验
  对于影视作品,情感意蕴是主观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影视作品要想更好地表现主题, 除了视听元素之外, 更重要的是需要一种隐性的力量去支配,去统筹这些显性的元素”。 情感有着这种独具的价值;它既是前期创作的感性材料,又促成影视导演的创作动机。影视导演多是有着丰富、细腻情感的人,情感体验是他们最为热衷表现的内容。影视导演结合自己的个性化体验,通过创作过程对情感进行着自我的诠释。在影视作品创作中,不论是视听语言,还是影片主题,无不带有创作者丰盈的情感。
  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活的真实往往表现在情感的宣泄上。而艺术的真实则体现在导演对情感的诠释中。影片透隐的情感意蕴很大程度上也是导演主观情感的体现。影视导演利用不同景别、镜头运动、拍摄角度、影视声音、色彩、光线、蒙太奇剪辑来诠释个人的感性理解,由此上升为影片的情感意蕴。主题显示出影视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和理性深度,它既是影片视听语言的客观化呈现,也是导演情感诠释的主观表现。
  四、结语
  影视作品是一种带有创作者印记的艺术形式,不同的创作者有不同的书写方式。影視导演利用摄影机在银幕上书写,用各种历时不同的镜头表达着自己的艺术审美,凭借“作者”角色进行着影视作品的主观创作。
  参考文献:
  [1]徐慧文.李安电影视听语言的美学特征[J].电影文学,2015(24):117.
  [2]过嘉芹.电影主题、文化、语言意蕴的探讨[J].电影评介,2011(08):40.
  [3]陈文耀.论影视作品中情感的重要性[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02):147.
其他文献
摘 要:进入2012年,中国主流地方卫视台开始制定“大片”战略,借助极致的包装手段和一干明星阵容,谋求打造“现象级”综艺节目。然而地面频道和城市台依旧还停留在靠帮扶调节的民生节目打天下,并在鸡毛蒜皮的碎片化和争吵打闹的极端化道路上越做越死。在国家大力扶植体育产业的背景下,以体育作为主题的电视节目将迎來重大发展机遇。因此本文基于这种视角,探讨体育类电视节目转型升级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体育类电视综艺
今宵月亮格外明净rn我飞了,把生日带上天空rn星星结伴燃起跳跃的红烛rn从午夜到黎明rn把欢乐撒向星空
目的:探讨经空肠造瘘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护理体会.方法:总结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42例,在我科行腹部大手术同时实施空肠造瘘置管,术后第二天经空肠造瘘管进行
摘 要:梦野是陕北70后诗坛上的生力军,先后出版《情在高处》《在北京醒来》等诗集,其诗歌具有深扎的根性;迎拒与挽留、温暖与寒冷、现实与记忆、疼痛与慰藉两种不同的精神维度:晓畅之美等特点。  关键词:诗歌;根性;精神维度;晓畅  梦野是陕北70后诗坛上的生力军,其先后出版《情在高处》《在北京醒来》《五色土》等诗集,仔细品读他诗歌,就会发现陕北和神木,不仅是他的书写之乡,话语之乡;更是念想之乡,情感之
摘 要:电视专题片的节奏是推动整个专题片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从题片的内外部节奏入手,分析如何运用内外部节奏进行和谐的统一,节奏对于专题片的重要作用以及在专题片处理过程中如何掌握技巧。  关键词:内部节奏;外部节奏;节奏的功能;节奏的处理技巧  专题片节奏是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的统一,内部节奏通过外部节奏来显现,外部节奏必须以内部节奏为依据。  一、电视专题片的内部节奏  电视专题片内部节奏,主要是指
摘 要:江河《射日》是第三代诗人诗歌美学实验的代表。本文以原始仪式的本质、神话元典、英雄的继承与裂变、文本话语交互的角度为分析方向,探究其内在深层结构与可挖掘的语义潜能。  关键词:英雄;原型;文化母本;话语交互;一项;诗歌实验  在“射日”传说对应的典籍《淮南子.本经》中的书面记载:“逮至尧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鑿齿、九婴、大风、封狶、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鑿齿于畴华
我站在高坡上,上面是与湛蓝的天空接壤的森林.森林之上还有积雪的山巅.脚下开阔平整的山坡在向远处伸展的途中戛然而止,好像断头悬崖.下面是金沙江峡谷,江岸险似斧砍.“断崖
相对于其他的教育类型,工程实践教育在教育内涵、教育目标与教育过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要根据其自身特点,着重研究各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与多向选择机制。同时,要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变革。图书馆流通部作为图书馆中重要的管理部门,受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其本身也需要对自身管理与服务进行a不断的调整与发展,以创新的思路来开展有效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网络信息;图书馆流通部;管理与服务  一、引言  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业务当中,图书的流通是最重要的业务,也是基本的业务内容。流通管理工作直接对图书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