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与教育治理

来源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经济危机与就业问题严峻、2009年研究生大规模招生和教育部强调的教育质量如何保障的背景下,高校的发展面临着各种各样复杂的社会环境,如何管理和治理好高校,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研究生的教学管理与治理,是高校迫切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管理与治理;隐性;策略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l997年全国招收的研究生仅为24.20万多人,1998年27.40万,1999年31.90万,2000年39.20万,到了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达到47.5万人,博士生的招生数量达到了6万人, 2010年全国约有140万名考生报考,比2009年增加13%,报考人数创2001年以来新高。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扩大,研究生的教育呈现多元化,研究生的事务性工作日益繁琐,如何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如何摆脱传统的教育管理和治理模式,如何打造名副其实的研究生,就需要探索研究生的教育规律,打造新的教育管理与治理模式。
  
  一、教育管理、教育治理、教育自治之间的关系
  
  管理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管理的涵义,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1]高等教育管理的概念定义为:人们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意识地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的高等教育系统目的的过程[2]。
  “治理是一个任何组织、公与私管理共同事物的各种方法的总和”[3],治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治理的英文是Governance源自拉丁文的Gubenare,掌舵的、导航的意思,常被用来指称有关指导(guiding)的活动,组织引导(steer)自身的过程。汉语中Governance被译成“治理”,最早出现在市政学中,用来研究如何有效地解决城市和地方上的种种问题。20世纪90年代后,这一概念不在局限于政治学领域,而被广泛地应用经济社会领域[4]。在高等教育管理中,有两个英语单词来表示“管理”,一个是Governance,另一个是Management。在英文翻译时,对这两个高等教育管理的区别在于,前者指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而后者多指大学的微观的组织管理[5]。两者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在促进高校正常运转,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效率,改善高等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关系,在解决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上是一致的。
  教育自治,所谓“自治”即意味着政府应逐渐退出微观办学过程,促使高校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在教学、科研、课程设置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相对的自由和更多的弹性。
  教育管理、教育治理、教育自治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教育管理重在“管”,教育治理重在“治”,如高校运行、人事、教学、学生、科研、财务、后勤、档案、安全、数字化等方面均可用“管理”一说,管理重在规章制度建立,治理重在执行、“善治”。自治则体现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由原来的“政府本位”和“行政本位”到学校本位,教师本位的根本性转变。研究生教育管理与教育治理是高校在研究生招生制度、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科研管理、国际交流等方面运行模式、管理模式和执行模式。
  
  二、研究生教育管理与治理存在的隐性缺陷
  
  (一)研究生招生制度的隐性缺陷
  国家对研究生的选拔主要是经过考试来筛选。考试的主要科目是英语和政治,加上一到两门的专业科目,按照书本和试题上的指导,研究生入学考试侧重于对知识的记忆,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除考试之外,在研究生的选拔上,近年来我国虽总结出一套看似比较切实可行的招生制度,但还不够完善。
  (二)研究生培养目标清晰性与实际操作的弱化之间的矛盾
  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非常清晰。根据《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工作暂行条例》规定,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比较熟悉马克思主义,具有系统而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科学实验的技能,懂得两门外语,至少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和相应的教学工作,身体健康。研究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高等学校教学工作。”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有别于本科生,更注重的是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科研能力可以体现出一个研究生的学习、分析、综合和创新等能力。我们不但缺乏研究生培养机制,还缺少具体的操作内容。2009年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国家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出要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增加,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大量的研究生占用有限的资源,教师很难进行一对一地指导。
  (三)研究生教学模式可行性与实际操作单调化
  研究生的教学模式都有现成可以搬照,教学手段有直观教具、电化教学手段、实验室、社会实践等等。但现行的最简便、最节约成本的模式就是填鸭式教学,课堂授课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讲为辅,严重地束缚了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授课内容过时陈旧,有些内容还会与本科课程重复。
  (四)研究生科研管理的不足
  由于科研能力是一个高校综合实力的特征之一,而高校间又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因此,论文数量成为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硬性指标。许多高校将科研与毕业学位直接挂钩,以论文数量来衡量一个人的科研能力,科研量化的主要方式是“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转载引用率”等等。
  (五)研究生国际交流的广泛性与针对性缺乏之间的矛盾
  合作共赢是当今的世界共识。目前,在某些国内高校,研究生短期出国、培训、实习的人数不是少,而是太多了。由于没有系统的知识结构,研究生的外语能力非常有限,许多学生连阅读外国文献都困难,难以与外国朋友面对面地交流,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即使有,也达不到目的。
  
  三、研究生教育管理与治理的对策
  
  (一)以市场为导向,着力保障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培养与研究生就业制度等工作有效运行。一是将市场需求与学校需要进行招生,依据国家战略,按照学校计划,有效实施研究生招生,不要为了扩大招生而招生,并从社会需求反馈信息,及时、适当调整招生人数和计划。二是继续扩大学校自主招生与灵活推荐的招生制度,引入招生、培养与就业一条龙导师负责制度。从根本上保证只招不管,只管不培养,只培养不负责的缺陷。三是监督、自律和制度相结合,以资格审查年审等形式推选导师,弱化行政管理对导师的影响,提高导师地位、待遇、权利和义务。
  (二)改变人力资源成本理念,战略性培养研究生。21世纪最宝贵的是人才,人才的投入是第一资源,把人才从成本概念演变成为资本概念,将研究生培养作为人力资源。贯彻落实人力资源战略,帮助研究生创造自身价值,满足研究生发展需要。有计划安排学生参加政府课题、社会重大课题、社会实践的研究,组织和引导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对研究生培养战略实施要从政策、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管理模式、今后发展、时间、技术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合理配置和各个阶段需要资源,保障计划的实施及战略的实现。
  (三)拓宽研究生视野,着力增强国际学术的交流能力。高校应该创造积极与国际进行学术交流的学习氛围,促进研究生学术交流的国际化。高校可以定期地在本校举办高等教育国际研讨会,邀请本国和国外优秀的高等教育专家做报告,教师与研究生都参加,向国内外名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和学习中去。适当鼓励研究生与国外专家进行英文交流,提高自身的英语口语水平,学校可以开设英语角、英语大赛等等。积极引导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促进研究生的学术交流能力,让研究生走向国际,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加强研究生科研管理。高校应改变传统的研究生科研管理体制,不能单纯地看论文发表的数量,既要考察研究生的治学态度、人格素养,又要考察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具体包括研究生的科研立场、获取信息的能力、求异思维的培养、学术表达能力等。高校应把科研考察放在科研成果的质量上,鼓励研究生创作出高质量的论文。高校可以建立研究生科研基金,解决研究生的科研经费问题,还可以设立研究生科研奖励基金,激励研究生创造出高水平的论文。对那些弄虚作假、胡乱抄袭的研究生,应提出严厉的批评,责令其改正,经批评不改正者,令其重写论文。
  (五)改革研究生教育体制,着力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研究生教育改变以论文与英语过级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不但能提高研究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而且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培养团结、合作、进取的工作作风。理论教学只有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应鼓励研究生深入生产一线并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规定研究生要有到企业事业单位实践锻炼和培训的经历,建立一批创新实验和实习基地,为研究生提供优良的生产实践场所。研究生要进行课题研究,除了大量地查找相关资料之外,应进行社会调查,参加各种各样相关的社会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367.
  [2]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105.
  [3]俞可平.引论:治理与善治[A].俞可平.治理与善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0.
  [5]闵维方.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6]沙志平.现代高校管理.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
  
  [作者简介]韦帮得,男,广西财经学院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广西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李杨,女,广西大学教育学院2009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时代的统计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特征,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信息时代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创新工作模式,施行科学的工作方法;创新统计指标体系;创新思路,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关键词:信息时代;统计;数据质量    一、信息时代统计工作的新特征    信息时代给统计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给统计行业的运作模式、思想观念等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的统
期刊
摘要: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实施已九年有余。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将面临新的问题。面对独立董事制度中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难以保证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其进行原因分析。进而提出保证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对策与建议,以此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  关键词:独立性缺失;独立董事;独立董事制度;公司治理    引 言    独立董事6ndependent
期刊
摘要:协商性刑事司法是一种新的程序主义,它强调通过对话协商、妥协和解实现刑事纠纷的有效解决。在协商性刑事司法中,正义被重新解释,即无论是司法机关还是刑事案件的其他当事人所追求的是自己需要的正义,称之为“自需正义”或者“协商正义”。对话与妥协是协商性刑事司法的基本作用机理,而程序保障则是协商性司法的制度框架,而要实现这种自需的正义需要的是刑事司法实践,而检察环节阶段进行刑事协商具有明显的优势。探索公
期刊
摘要:“我国改革的现状”是一个较为宏观的命题,要以区区数千字将此命题说清道明实属不易,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在发展建设历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世人有目共睹。同样,现阶段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或难点大家亦有深刻感受。一言以蔽之,三十年改革开放成绩斐然,三十年励精图治仍需努力,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任重道远。  关键词:改革现状;改革成绩;改革开放;认识    “我国改革的现状”是—个较为宏观的命题,要
期刊
摘要:在藏族道德中,藏传佛教伦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些伦理规范、约束着僧侣和信众的行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藏族人民对藏传佛教的伦理道德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实践。窥一斑而知全豹,本文以“五戒”戒律为例加以阐述。  关键词:藏传佛教;伦理思想;践行;五戒    一、“五戒”源头考    “五戒”指的是佛教戒律中的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它是佛教戒律中最基本的戒律,被称为“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使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成为21世纪人类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与传统课堂环境相比。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强调通过网络让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这对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索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已成为网络教育界研究的熟点。本文在网络协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大开放教育教学中实
期刊
摘要:医学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向,是人文医学教育兴起的前提性问题。从各种现象来看,医学教育理念尚未实现根本转向,其主要原因是人文医学发展的初创阶段、医学技术的异化、人文医学人才的缺乏和专业培养目标的狭隘性与功利性。要实现医学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向,要加强人文医学学科建设。宣讲人文医学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转变专业培养目标,扩展人文医学的影响。  关键词:医学教育理念;根本转向;人文医学教育;兴起;前提问题
期刊
摘要: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祖国南部边疆,是1958年3月5日在原广西省的建制基础上。以壮族聚居区为基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但由于历史原因。广西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文化基础薄弱,而改变这种落后的局面,法制建设的加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西自设立自治区五十年来,区自治条例草案易稿19次,却终未通过,本文通过对条例草案的分析,指出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自治条例;法律体系    
期刊
[摘要]自然保护区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但保护区的建立限制了社区居民对保护区资源的利用而未得到应有的补偿。保护区管理机构和居民面临的共同问题是资金不足,由此带来保护区保护与周边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表现为保护与社区经济收入的冲突。本文以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制、资金筹集、价值评估、生态旅游等面临一些问题为例,探索生态补偿不充分和相关立法不足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参考建议。  [关键
期刊
[摘要]近期我国基金“老鼠仓”案件频发,不仅造成了广大基民的损失,也破坏了证券市场的稳健运行。美国治理“老鼠仓”的经验,引发我国基民维权在行为定性、责任归属和维权方式方面的诸多问题,相关立法和司法解释亟待完善。  [关键词]老鼠仓;民事救济;行为定性;责任归属     一、问题的提出    2007年5月,上投摩根基金经理唐建“老鼠仓”行为被证监会查实,成为中国公募基金经理因私设“老鼠仓”而出局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