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符号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2281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7年度宁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芒果街上的小屋》中的奇卡纳文学特征”(项目编号:SK1717)的成果)。
  摘 要:美国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斯的代表作《芒果街上的小屋》是一部半自传体成长小说,再现了拉丁裔移民在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都市生活生存现状。作品中的语言杂糅更是作为一种代码传递着奇卡纳女性的情感和心声,丰富了奇卡纳作品的内涵。
  关键词:《芒果街上的小屋》;语言杂糅;身份认同
  作者简介:刘颖(1989.4-),女,汉族,宁夏中卫人,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对外西班牙语、美国少数族裔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2--02
  一、引言
  《芒果街上的小屋》(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是美国奇卡纳代表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Sandra Cisneros,1954—)创作的一部诗小说(lazy poems),整部作品由四十四个小章节组合在一起,以女性细腻的笔触,通过一个名叫埃斯佩浪莎(Esperanza)的墨西哥裔小女孩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芝加哥芒果街上的故事,折射出处于边缘地位的墨西哥裔女性的生存处境,以及如何追寻自我身份。作品语言虽简洁清新,但处处都能触碰到人的内心。由此被收录进《诺顿美国文学选集》,之后被编入美国教科书,并且获得了美国图书奖,其反响是巨大的。
  “奇卡纳”意为美国墨西哥裔女性,“奇卡纳文学”则意为美国墨西哥裔女性文学,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产生的一个新兴的文学现象。这些来自墨西哥的女性作家们将自身的性别特点与民族特点糅合在一起,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特点,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女性文学,是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奇卡纳文学以其特有的方式和高度展现了美国墨裔女性的现实生活状况和她们所遭遇的种族压迫、性别歧视和阶级压迫。
  Madsen(2000:19)对这类文学及其创作者的特殊身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由于历史的原因,创作者的身份为西班牙语裔,因此,她们的作品中随处可见西班牙词汇,在表达方式上也有着明显的西语痕迹。这也是许多墨西哥裔美国作家的作品特点。对于奇卡纳文学,Madsen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其达到了一个创新,“具有混合性的文学风格,用联合的逻辑取代了连贯的直线型叙述,用语言符号的转换表达跨文化间的身份认同:简单地说,奇卡纳文学就是置于文化边界具有女性混血意识的文学。” 由于希斯内罗丝特殊的墨西哥裔移民身份,语言的杂糅一方面将墨西哥裔女性生活的杂乱无章、支离破碎更加准确地表达出来,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自身的文化混杂身份。
  二、语言杂糅
  “杂糅”本是一个生物学术词,霍米·巴巴将这“杂糅(Hybridity)”这一术语引入文学,成为后殖民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Baker(2011)认为杂糅一词不仅用来概括语言特征的创新,而且越来越多地用来描述语言体裁、语言风格、语言实践和话语的创新。语言的杂糅,首先,具有跨文化的性质,是美国文化与墨西哥裔文化的交融,通过英语和西班牙语之间的转换来表现一种跨文化的身份。其次,语言是民族身份的象征。奇卡纳一词首先就是从西班牙语“Chicana”音译过来,“a”是西班牙语阴性词词尾,词尾的变化,便给予了对女性充分的肯定和认同。而这一专有名词的使用,也旨在强调美国墨西哥裔女性强烈的民族身份认同。与美一河之隔的墨西哥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他们世世代代受西班牙文化的影响,西班牙语也曾是他们的母语。美国墨裔居民通过讲西班牙语来保留墨西哥传统文化。希斯内罗丝在《芒果街上的小屋》中掺杂西班牙语表达亦是有其特殊的目的,通过语言符号的转换,表达情感、申诉不满、传承文化,帮助奇卡纳确立身份。
  1、情感表达
  在《芒果街上的小屋》中,掺杂在英语中的西班牙语犹如隐秘的符号让读者一起感受作家的心灵感受和情感体验,引起共鸣。在“黑暗里醒来的疲惫的爸爸”一节中,爸爸清晨来告诉埃斯佩浪莎爷爷去世的消息时说:“Your abuelito is dead, Papa says early one morning in my room. Está muerto, and then as if he just heard the news himself……”(2012:215),父亲已是悲痛万分,情急之下,西班牙语脱口而出,此时已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此句又或是从埃斯佩浪莎口中不由自主地流出。用西班牙语词汇“abuelito”代替“grandfather”,寄托了对爷爷的无限哀思。“Está muerto.”(他不在了),又用西语再重复一遍爷爷去世了的消息,渲染出悲伤的氛围,读者也情不自禁的被代入伤心难过的情感之中,那时,英语已无法表达沉重的心情。父亲对英语的迟钝,也在说明墨西哥裔居民对英语的排斥与陌生,这是人们在情急之下做出最本能的反应。小说中,由于不会说英语而不敢轻易离开自己家门的玛玛西塔,收音机成了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伙伴,她每天闭门不出,呆呆地听着西班牙语广播,或是哼唱往日的老歌。要不就不停地问丈夫:“?Cuándo, cuándo, cuándo?”(2012:244),“cuándo”是西语单词,相当于英语中的“when”,意为什么时候。连用三个“什么时候”强烈的表达了她的思乡之情,对故乡的那一份眷恋,盼望能早日回到自己在墨西哥的家。对于墨裔女性而言,自己的语言是社会非主流语言,受到社会的排斥,从而转化为自身被排斥的感觉,使墨裔女性无法融入社会当中。
  2、身份认同
  墨裔女性在美国社会中遭受着种族歧视和主流社会的冷遇;而在墨西哥的传统文化中,男权至上主义又十分强烈,女性是男性的陪衬和附属品,毫无地位可言,操持家务、相夫教子是她们生活的全部。严酷的现实使奇卡纳的女性身份意识逐渐加强,她们通过书写形式发出自己的声音,宣泄愤怒和不平,获得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作者在小说的开篇,使用双语写到“致女性”,“A las Mujeres”和“To the Women”,并將西语置于英语之前,意在指明这是一部写给奇卡纳女性同胞的作品。希斯内罗丝是希望用自己的写作来敦促奇卡纳女性能够冲破来自美国主流群体和墨西哥裔族群的限制和压迫,丢弃被动、失语的性别角色,反对霸权,重构属于自己的未来。双语的使用似乎也体现了奇卡纳矛盾的生存状态和其跨文化的生活体验。在“一个聪明人”一节中,妈妈在鼓励埃斯佩浪莎要用功读书,举例子告诫自己的女儿时,说道:“Look at my comadres.”(2012:259),意为“看看我的姐妹们”。用西语“comadres”(邻里妇女之间的称呼)代替“sisters”,母亲似乎也在用西语发声来感慨墨裔女性的境遇,而在种种挤压之下,传统的墨裔女性只能选择沉默。作者在此是要向墨裔女性同胞传递一种思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打破束缚,不依附任何外界力量可以求得女性的身份认同和生存空间,以此唤醒美国墨西哥裔女性去反对性别歧视,追求性别平等。芒果街上的女性虽不得不安于现状,但并没阻碍她们对新生活的渴望和期待。   3、文化传递
  西班牙语是文字符号,同样也是文化符号,由于作者独特的墨西哥裔文化身份,《芒果街上的小屋》是一部染上了墨西哥及西班牙色彩的少数族裔作品,掺杂的西班牙语不但继承墨西哥民族文化传统,也是在文学创作中对抗各种阶级主义的手段之一。墨裔女性没有忘记自己的语言,更没有忘记自己的族裔和文化。在《芒果街上的小屋》中灵活地穿插着许多用西语表达的物品的词汇,如:Chanclas(塌跟的旧鞋),Tembleque(震簪),Merengue(海地舞蹈),Brazer(干重活的墨西哥人),Tortilla(墨西哥玉米饼)等,使读者更加了解墨西哥文化的特色,呈现出丰富的文化交融,暗含了作者对文化混杂身份的态度。这并不是将美国文化和墨西哥文化对立,而是在两种文化之间找到平衡和妥协,告诫人们要尊重文化差异,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性和包容性。在“三姐妹”一节中,在描述三姐妹时,再次出现“las comadres”一词,此处的汉语意思为“教母”。作者将三姐妹与墨西哥土著文明里的守护神月神联系到一起,用“las comadres”一词突出这三姐妹的形象来源于神话原型,给她们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更是将月神作为与西方现代文明对抗的力量,成为奇卡纳精神家园里最后一道守护神。小说中婶婶的名字“Guadalupe”直接用了墨西哥传统文化中女性神话人物“瓜达卢佩圣母”的名字,她是圣洁的、崇高的。在“伊伦妮塔、牌、手掌和水”一节中,当伊伦妮塔用塔罗牌给埃斯佩浪莎用塔罗牌占卜时,她说:“los espíritus are here.”(2012:225),“los espáritus”意为精灵,使读者了解到了她们的宗教文化——伏都教。
  三、结语
  英语中夹杂着西班牙语,墨西哥裔女性作家大胆地以一种崭新方式来创作,文学作品生动而真实,朴实而创新,这是她们的巨大成功所在。这些隐秘的符号不仅表明作者独特的族裔身份,还使读者感知到奇卡纳的不幸遭遇、边缘化地位和他者角色。族群的身份就是语言的身份,西班牙語作为一种文字和文化的符号,奇卡纳作家们希望通过语言能取得身份认同。这是刻印在她们身上深深的文化印记,西班牙语能时刻提醒她们不忘自己的族裔、自己的民族。通过语言杂糅,作者希望在美墨之间搭建桥梁,从而成功地构建身份,找寻自我定义,不懈追求平等。而在特定的场景下,西语的使用也更能传递出丰富的意义,从另一个层面领略到主人公不同的情感和思想的内蕴,使读者读来回味悠长。
  参考文献:
  [1]Baker, C.. Foundation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5th ed.). Clevedon, UK: Multilingual Matters, 2011.
  [2]Madsen, Deborah L.. Understanding contemporary Chicana literature. Columbia: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2000.
  [3](美)桑德拉·西斯内罗斯,潘帕译.《芒果街上的小屋》.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4]李保杰.当代美国拉美裔文学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4.
  [5]吕娜.当代奇卡纳代表作家研究.博士论文,吉林大学,2009.
  [6]任文.美国墨西哥裔女性文学——不应被忽视的声音.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6).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从前的文学作品译文已经不能满足当代读者的需求,读者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市场上需要新的文学译本来满足人们的需求,致使翻译理论现已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出现了百花争艳的局面。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是会被不断重整翻译的。文学翻译是一种创造性艺术,作为文学作品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注重结构要求,要一面在欣赏原著作,一面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重译创作。译者要传给读者的不仅仅是原文
摘 要:唐·德里罗(Don DeLillo, 1936─)名列当代美国四大文豪,备受文学批评界的关注。本文以文本分析为基础,拟通过《欧米伽点》中伊拉克战争的历史化叙事、媒体报道过滤性的批判及田园放逐的破灭来揭示作品的现实主义主题。  关键词:德里罗;历史化叙事;媒体;放逐  作者简介:杨华,文学硕士,盐城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现当代美国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一只燕兒与一群燕儿结伴而行,飞行在横溪小镇上空。它们在老街飞飞停停,东张西望,似乎在寻觅筑巢的地方。  青石条路已被冰冷的水泥路覆盖。喧闹的街市也被枯黄的落叶替代。儿时的老虎灶、小人书摊早就没了踪影。老街到底有多老——  转角处的古石桥会告诉你。曲曲幽幽的小巷会告诉你。三角楼下,晒着太阳,也晒着陈年往事的老人,也会告诉你。老了的老街已没有了酸甜苦辣,白墙黑瓦也不想再有时光的步伐。  当然,燕儿们也
摘 要:《新刻出像增補搜神記大全》(下文簡稱《增補搜神記》)于明代萬曆二十一年由金陵唐氏富春堂刊刻,共收入了個171神祗。這些神仙的事蹟在民間流傳,難以考據,且散雜於各種小說、史書等文獻之中。其故事來源錯综複雜,且缺乏系统有序的梳理。本文試選取“王侍宸”一則進行探源,望借此窺探其選材特點,從而加深對民間信仰的了解。  關鍵詞:《新刻出像增補搜神記大全》;王侍宸;探源  [中圖分類號]:I206 [
摘 要:刘向《列女传》是我国妇女传记的开山鼻祖,《世说新语·贤媛》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存在于正史《列女传》外的一朵“奇葩”,二者都是妇女史研究中的重要史料,分析后可以发现,《世说新语·贤媛》在很大程度上对《列女传》进行了继承,但与此同时带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但要使这一结论发挥其对妇女史研究的价值,则仍需更多相关史料作支持。  关键词:女性史;史料;《世说新语·贤媛》;《列女传》  作者简介:苏秋红(
摘 要:话语分析是戏剧文学体常用的研究方法。其中话轮作为话语分析的重要范畴常常被用来解释人物的权势关系、性格特征和剧情的发展。本文从话轮转换角度出发,以《浮士德》中葛丽卿与浮士德的两场对话为样本,借用李华东完善的戏剧文学体的话轮分析框架,来分析两位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及两者的关系,探析两者之间爱情悲剧的成因。  关键词:话轮转换;《浮士德》;爱情悲剧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九十年代中后期,受到政权交替和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香港电影业陷入低谷,身份的焦虑、何去何从的担忧也在电影人之间弥漫开来。2003年,内地和香港签署了CEPA协议,香港电影开始以合拍方式进军广阔的内地市场。在北上导演拍片蔚然成风,都市、喜剧、悬疑等类型遍地之时,林超贤却能保持自己的节奏并在警匪电影中孤注一掷,不断寻求创新与突破,力求走出自己的风格,所以自新世纪以来,以警匪片或动作片为优势的林
摘 要:通过余秋雨创作的文学世界中所呈现的表层世界,可以看其深层世界所表达出的中国人格,人性的美和社会良心,以及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文化发展。通过他所构建的文学世界中体现出来,与他文化苦旅的主题“穿越百年血泪,寻找千年辉煌”相衬,使他所展现出的世界的美好精神意蕴呈现出不同的光彩。  关键词:余秋雨;文化苦旅;文化涵养  作者简介:余玺(1998.5-),女,汉族,四川自贡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
摘 要:作为一个思乡领域的代表而言,这篇小说从抒写到认知,以浓浓的乡愁之情来贯穿全文的主线,本身就富有时代性、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中篇小说,作者以独特的写作风格激发人们对人性的思考与探究。本文主要从小说的艺术特点以及生命的思考来研究。  关键词:乡愁;时代性;生命  作者简介:童一凡(2001.11-),女,汉族,湖北荆门人,珠海市第一中学学生,研究方向: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
摘 要:村上春树和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同是四十年代出生的一代,是战后的一代,两者同样没有经历过战争。而战争过后,面对飞速发展的经济,和涌现的各种思潮,两人都将注意力投入到了关注人自身的问题上,更确切地说,则是对自身身份的确立的问题上,虽然两者生活在不同国度,经历亦不相同,但比较分析《海边的卡夫卡》和《暗店街》,发现在后现代主义的今天,这两部书都体现了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本文将着重从人物形象,主题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