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街舞进入中学第二课堂的思考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yoyo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街舞最早起源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爵士舞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的产物,它的动作是由各种走、跑、跳组合而成,并通过头、颈、肩、上肢、躯干等关节的屈伸、转动、绕环、摆振、波浪形扭动等连贯组合而成的,各个动作都有其特定的健身效果,既注重了上肢与下肢、腹部与背部、头部与躯干动作的协调,又注重了组成各环节各部分独立运动。街舞有着极强的参与性、表演性和竞争性,所以很受青少年的欢迎。我国青少年最早接触街舞是始于20实际80年代的美国电影《霹雳舞》,到了90年代中期,全国各地不少青少年开始练习街舞。而今,随着各大媒体以及网络的兴盛,街舞迅速在我国广泛传播。
  自从街舞传入中国以来,就一直受到青少年喜爱,他们以街舞来张扬个性、展示青春活力,表达勇于进取的生活态度,强调“做自己,享受生命,勇于挑战”的理念。目前有许多高校已经将街舞引入体育教学,但是在中学系统还没有这项运动的推广。作为一名舞蹈老师,我一直都在努力将各类舞蹈引进中学课堂,因为我认为让中学生在课余时间接受系统的街舞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来谈谈关于让街舞进入中学第二课堂的想法。
  一、对艺术素质的培养
  街舞虽然不同于芭蕾舞、中国舞等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的舞蹈,但是它也在20年间迅速发展成准主流的、对人们有着强烈影响力的舞蹈之一。街舞兴起于上世纪的美国街头黑人舞蹈,由于这种舞蹈出现在街头,不拘于场地器材,所以被称为streetdance。以前由于资讯的匮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许多国人都不太能理解这种文化,但是现在当我们再次正确审视这种多元化的街头艺术时,我们发现街舞其实是很有学习价值的。
  目前被归纳为街舞的舞种按形成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Locking 、Punking 、Popping 、Wacking 、Voguing 、Breaking 、Hip-hop(Old School)、House 、Jazz(Street Dance里的Jazz而非原始的Jazz形式)、Hiphop(New School) 、Krump 、Raggae 、Be Bop。其中每一个舞种都有其独特的动律,并且都能找到其起源,学生通过学习街舞可以间接地了解一些外国的舞蹈文化,并且可以带动周边的同学正确的理解这种文化。同时在练习街舞的过程当中,对于每一个动作的具体要求,也可以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形体、气质,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对意志品格的培养
  一直以来就有许多家长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学习古典舞蹈,因为他们认为舞蹈除了能培养孩子独特的艺术气质、锻炼强健体魄的同时,还能起到培养优秀意志品格的作用。跳街舞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跳街舞可以锻炼学生吃苦的精神;跳街舞可以使学生的性格更加活泼;跳街舞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跳街舞可以大大加强学生的社交能力。经常参加艺术活动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阅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事实证明,但凡接受过舞蹈教育的孩子,一般都落落大方、聪明懂事、活泼开朗、热情礼貌、充满朝气和活力。
  三、对身体素质的锻炼
  街舞不仅具有一般有氧运动改善心肺功能、减少脂肪、增强肌肉弹性、增强韧带柔韧性的功效,还具有协调人体各部位肌肉群,塑造优美体态,提高人体协调能力,陶冶美感的功能。街舞训练是小肌肉群的运动,它很好地弥补了其他健身项目的局限,经常练习能促进身体肌肉的强化,使锻炼更全面,同时由于它的动作多出现在音乐的弱拍上,使动作的韵律更富于变化,提高协调能力。现在国内的街舞课程不选择高难度技巧动作,突出健身性、娱乐性、欣赏性,便于大众接受。练习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基础,选择不同节奏的音乐来调整运动强度。
  四、对学校文化的建设
  作为一名舞蹈老师,近年来我在学校内部也进行了多次调查,有许多学生都表示喜欢街舞或愿意学习街舞,甚至有学生自己掏腰包、利用假日到舞蹈工作室学习街舞,因为他们迫切希望能有专业老师教授他们。既然学生这么喜欢街舞,而它又有着这么多积极因素,我们为何不尝试着将街舞引进中学课堂呢?我认为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着其独特的教育意义,将街舞引入中学生第二课堂,一定会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我相信通过街舞的教学活动,也能更大的推动学校艺术文化的建设,目前已经有许多高校已经将街舞引入校园,这就证明街舞这种艺术形式是值得在校园内部推广的。
  街舞虽然是一种外来舞蹈文化,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是我认为我们要用前瞻性的眼光去看待它,并且正确地利用它,就能为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情境作文教学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兴趣激发为核心,注重改善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把作文教学与智能训练、语言表达、性情陶冶、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变单一封闭式教学为多元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一、妙引导,激发写作兴趣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儿童不能把精神的东西和物质世界
期刊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应用已成为人们日益增长的一种需求;而结构化布线是网络实现的基础,是现今和未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的有力支撑环境。校园网络表现为一种区域网,主要包括网管中心、图书馆大楼、教工宿舍、外语中心、教学楼以及学生宿舍等,各楼分别需要网络布线以建设楼内局域网。系统特点要求主干网络具有先进性和可扩展性,以备将来各楼内局域网在需要时与计算中心连接成整体校园网。  一、结构化综合布线
期刊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感兴趣的时候,学生就会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学习兴趣是维持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原因,如果学生感兴趣,他就会有积极的精神状态,就能在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学习效果就会得到改善。所以,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
期刊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说:“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
期刊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角色,如何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至关重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关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创设轻松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突出阅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开发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们应让学生倾情于有效性的个性化阅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生成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期刊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批改得法,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写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启发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其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仅是学生主体的行动,而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正如:“积累是形成文章的前提,辅导是形成文章的框架,批改是纠正、进步的阶梯,评价是文章成果的体现。”怎样改进作文批改方法,发挥作文批改的有效作用,把教师从沉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英语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用得较多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
期刊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飞速地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所有的行业。目前信息技术被逐步应用到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已成为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1.完善的、多样的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2.包罗万象的网络信息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学生可以
期刊
时间:2010年9月6日。  那天我们刚学过一篇采访季羡林先生的文章,主要是谈读书的。之后我布置了一项作业:回家采访一位喜欢读书的人,了解他(她)读书的故事、乐趣、好处等,也可以就你感兴趣的话题向他请教。明天以口头汇报或采访笔记形式上交。对这项作业学生有的欣然,有的愕然,但都应诺而去。  第二天作业汇总,有43人进行了采访,其中2人做了采访记录,剩下的13人未完成作业。孩子们的采访对象主要选择父母
期刊
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美好的前景。多媒体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运用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于一体,直观形象地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创设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多媒体技术给教师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多媒体技术具有仿真模拟功能,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