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ch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说:“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
  诚然,语文教改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新课改的精神呢?我认为: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做到“两个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观念的转变。
  纵观十年课改历程,新课改要求教师的专业精神要执著,教师能自觉地以教材为平台,充分地挖掘、开发各种课程资源。传统教学中,教师被当作是课程的“推行者”。但在语文实践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老师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成了教材的奴隶,毫无艺术性可言。然而,新形势下,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人才。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
  2.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二者只通过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媒介进行沟通,很难形成互动、合作关系。在新课程体系中,新课程理念要求确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变课堂教授型为指导型,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满堂灌、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语文新课改要求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有效,师生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开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下面以我的《最后一课》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第一课时,学生了解了课文中故事的背景,并已初读课文。这时教师在有效的铺垫之后提出了一个问题: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综合全文内容,根据思考题表达见解。先自读课文10分钟,并拟出发言要点。
  (1)学生发言。认为韩麦尔先生:①是一个可怜的人;②是一个严厉的人;③是一个普通的人;④是一个爱国的人;⑤是一个有勇气的人……
  (2)教师调控。组织讨论如下 “见解”。
  ①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是镇上的一位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四十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太高。有时还“玩忽职守”……
  ②韩麦尔先生是一个爱国的人: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自责及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
  在讨论中重点放在“见解”②上。结合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3)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学生讨论: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先生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教师点拨:(略)
  以上在《最后一课》教学中,“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主问题”主导着、牵动着教学进程,带动了学生对全篇课文的研读。课堂上学生紧张的阅读、探寻、答问、讨论与教师的引导、点拨有机交融,形成多方向、多层次的思想交流,教学气氛活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求的热情。
  3.学生观的转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人能代替学生本人的学习,教师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体验,让学生掌握接受、探究、质疑、模仿、讨论、体验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
  例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学生在探究了“我”为什么被困在悬崖的岩石架上及“我”当时极度恐惧的心理后,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假如你就是那个父亲,面对不听母亲告诫,在外冒险,陷入困境的儿子,你会怎么做?
  生:假如我是那个父亲,我看到儿子卧在悬崖上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我会害怕得不知所措,连忙打电话叫警察,让警察来救我儿子。
  师:同学们虽然有不同的想法,但都体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那么文中的父亲为什么和我们做的不一样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文中父亲这样做的意义。
  学生纷纷开始了阅读探究。通过再次研读,学生渐渐理解了文中父亲的做法。
  ……
  二、做好两个优化
  1.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评价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严重违背了教育发展规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唯分论、唯升学率论,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
  2.优化教学实施及反馈体系。
  完整的教学系统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我们应分别对待优生、中等生以及差生,真正把握好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老师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过程。
  三、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动脑、动手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能力,训练可以相互结合。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自我,给学生一片洁净的天空。
  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作为语文学科教师应充分发挥“导”字教学法,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让所有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提高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当然,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要寻求一种最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与思考。
其他文献
上网、写博已经成了很多老师学习和交流的方式,但齐美利老师却根据自己的成长经验告诫年轻的老师,要有自己的方向,把握自己的时间——    近年来,由于微博的普及和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接触和使用微博,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教学随想、个人信息,利用微博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等。微博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它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没有年龄、级别的隔阂,具有迅速、简捷、容量大等优点,但作为教师,是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文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通过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为此,小学作文教学是一个综合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十分艰巨而复杂的环节,也是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作为小学教师就应该义不容辞担当起提高学生作文教学质量的重任。为了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让学生明白写作的
期刊
邱杰老师和他的学生在新浪网开通了微博群,邱老师发来了他和学生们微博交流的一些事例。    我希望我的学生具有平等的意识和开放的胸怀。我希望他们能接触很多新鲜事物和观点。我希望他们能学会独立的思考问题。我希望他们能体会别人感受,能和别人共同协作,我希望他们有追求进步和幸福的勇气。  ——写在前面    时下对于教育的反思越来越热闹,相关理论和教学方法层出不穷,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城头变幻大王旗
期刊
近年来,通过教学实践和不断学习,笔者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信息技术教育特别是课堂教育的生命。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素质教育战役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的实施。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教学中学生这一主体,充分从生理、心理、性格、性别等方面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再认识,唯有如此方能在备课、布置学生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巩固中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
期刊
高一年级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初中数学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对学生弱小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创伤,从而造成学习成绩的整体滑坡,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主要问题在于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  一、高中数学学习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
期刊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普及的信息时代,掌握应用计算机是科学发展和走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且已成为当今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作为21世纪的主人掌握电脑操作这一信息处理的工具是尤为重要的。为了培养优秀的跨世纪人才,必须提高教学效益,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下面就多年来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总结,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首先,信息技术教育课是
期刊
情境作文教学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兴趣激发为核心,注重改善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把作文教学与智能训练、语言表达、性情陶冶、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变单一封闭式教学为多元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一、妙引导,激发写作兴趣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儿童不能把精神的东西和物质世界
期刊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应用已成为人们日益增长的一种需求;而结构化布线是网络实现的基础,是现今和未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的有力支撑环境。校园网络表现为一种区域网,主要包括网管中心、图书馆大楼、教工宿舍、外语中心、教学楼以及学生宿舍等,各楼分别需要网络布线以建设楼内局域网。系统特点要求主干网络具有先进性和可扩展性,以备将来各楼内局域网在需要时与计算中心连接成整体校园网。  一、结构化综合布线
期刊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感兴趣的时候,学生就会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学习兴趣是维持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原因,如果学生感兴趣,他就会有积极的精神状态,就能在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学习效果就会得到改善。所以,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