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lianl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借助思维可视化技术,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要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提高学生知识构建的效率;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巧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可视化技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8-0046-0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革新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将初中语文课堂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语言能力得到锻炼,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获得经验、体验情感、熏陶品格的重要途径,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具体来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适应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必须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掌握更多自主学习的方法,真正实现“授之以渔”。
   其次,是适应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新课改背景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要遵循建构主义者的观点,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知识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完成语文知识的构建。
   最后,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逐渐变快,学生只有具备极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二、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初中语文自主学习
   1.思维可视化技术内涵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知识加工、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往往是无法探究的,并且教师和学生更加关注学习的结果和答案,忽视了答案的生成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下,很难实现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过分“强调答案的生成过程”,要将学生看不见的思维过程进行直观、清晰的呈现,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拓展自己的思维广度,在可视化技术的引导下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可视化顾名思义就是将抽象的事物、过程、思维变成图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思维过程清晰可见。思维可视化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被可视化的“思维”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可有效提高学生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
   2.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初中语文自主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思维可视化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存在两种重要的价值: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其中,显性价值是指通过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可将语文进行系统化,更加便于学生理解,进而降低其自主学习的难度;隐性价值则是通过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中。
   三、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運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提高学生知识构建的效率
   “互联网 ”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呈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着知识探索的方向迈进,自主进行语文知识的感悟和构建,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可结合教学内容,将语文文本中的思维路径“可视化”,给学生搭建思维深入的“台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故宫博物院》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先结合这节课的课文内容,从网络上下载了与故宫博物院相关的图片,并根据文章的说明顺序,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其进行了呈现,使学生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感受到故宫博物院的宏大规模、精美建筑、统一布局。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导游”的解说,对故宫博物院进行游览。如此一来,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会迫不及待地参与到初中语文的自主学习中。
   2.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互联网 ”背景下,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为学生的自主高效学习提供了可能。教师应为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借助思维可视化技术进行主动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应立足于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
   首先,感知和获取相关资料,丰富学习内容。以《桃花源记》一课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可让学生将本节课中的生字、生词含义弄清楚,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与课文内容、陶渊明相关的背景资料。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可视化技术,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概括。经过这一过程的自主学习,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文本中的内容,感知作者的情感、态度,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其次,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模式下,科学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集中注意力,顺着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方向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活跃自己的思维,进而更好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中。例如,教师在开展某一篇文章的教学时,可围绕文章的题目,给学生提出问题:“读了文章的题目,你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疑问?”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这些问题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
   最后,给学生创设讨论的机会,强化自主学习效果。教师在借助思维可视化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讨论中,强化其自主学习的效果。以《背影》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设计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相互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通过分享生活中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情感故事,帮助学生深刻把握文章的内涵,进而提升自主学习的效果。
   3.巧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习方法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保障,直接决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因此,面对新课改下的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必须借助思维可视化技术,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更好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中。以《麋鹿》一课为例,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时候,可借助思维可视化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文章的脉络。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可视化思维导图,抓住课文的重点,借助思维导图理解课文内容。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思维可视化技术,指导学生集中精力进行观察,以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力求通过思维导图抓住问题的重点和本质,最终对文章内容形成深刻的理解。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可视化思维导图,将手、眼和脑并用,全面提升自主学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了教学的关键点。面对这一要求,广大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要充分借助思维可视化技术,发挥其强大的优势,提高学生知识构建的效率,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凸显学生自主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军.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J].课外语文,2016(21).
  [2]周凤玲.有效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语文天地,2019(01).
  [3]葛怀军.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甘肃教育,2019(19).
其他文献
综合考察史籍与墓志资料,共有六位奚族"质子"入唐,分别为奴默俱、聓锁高、李日越、属鹘留、李如越、热瓌.他们是奚族统治集团的上层人物,在入唐后接受唐廷的封爵和赏赐,并担任宿卫之职.奚族"质子"有的长期留居唐朝,有的回到奚境担任首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多民族之间文化和思想上的互动与交流.奚族派遣"质子"入唐既是民族友好交往的一种形式,也是唐代多民族交往交融的体现.
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分析表明,黄河上游区域只有遵循比较优势、发挥后发优势和塑造竞争优势,才能够不断深化向西开放;由特定时点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驱动向后发优势驱动,再向竞争优势驱动转变,创新模式从引进式模仿创新向整合式集成创新,再向自主性率先创新转变,则构成其向西开放动力机制形成和演化的全过程.对黄河上游区域向西开放的动力因素和动力转换机制的实证分析发现,外生比较优势、内生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竞争优势、软硬基础设施、制度环境、经济集聚和要素集聚等是驱动黄河上游区域向西开放的动力因素.但是,动力转换现
课程改革公共伦理是内生于课程改革社会政治化过程中的追求"公共善"的伦理观念,以公共伦理学作为理论基础,体现了课程改革管理学和伦理学两种视角的交叉、交集与渗透.除具备完善的内容体系外,课程改革公共伦理以公共利益作为价值追求,以道德立法作为合法性追求,以自由秩序作为规约性追求.共同利益优先原则、特殊权利合道德原则和民主商谈原则是课程改革公共伦理遵循的基本原则.唯有以明确的逻辑起点、核心理念以及应有原则诠释和推广课程改革公共伦理,才能为促进课程改革规范化、秩序化、伦理化发展起到价值指引作用.
在人口结构向少子高龄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通过相关政策支持女性平衡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通过梳理德国家庭政策与女性就业的变化可知:20世纪80年代,德国针对育儿女性出台的一系列家庭政策鼓励女性以母亲角色替代就业者角色,而非帮助育儿妇女实现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从而在提高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同时导致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通过一系列家庭政策支持育儿妇女平衡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女性劳动参与率和人口生育率的同步提升,可供我国借鉴.
作为"王纲解纽"以及地缘结构被边缘化、东方化的"想象的中国共同体",晚清"场域"为我们思考和诠释中国民族文学的另一种发生提供了合理合法的依据与意义维度.多元民族性在文本中的杂糅共生、感愤羡恨民族情绪的显性溢出、贯穿于文本的现代民族国家"公民"形象建构、以现代民族国家理念为蓝本的民族国家形象再造、再地方化的"双重"现代性表达,这些迥异于前现代的文学民族性,在颠覆传统民族文学范畴与内涵的同时,对于并不易彰显民族主义特性的文学书写,却是晚清以来中国民族文学的另一种发生.作为某种形式的"开端",晚清民族文学也必然
摘 要: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适当地融入人工智能方面的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文章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要融合网络人工智能教学资源,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师资队伍,开设人工智能相关特色课程。   关键词: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分析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价值与意义,探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逻辑基础,并提出具体的实现路径,以提高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关键词: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1;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政治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从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教师的要求、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四方面,对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1;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摘 要:在中学德育教学中融入儒家思想,能使学生在学习中领悟仁、义、礼、智、信的精神内涵,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文章从儒家思想概述、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儒家思想在中学德育中的重要性、儒家思想在中学德育中的实践等方面,对儒家思想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渗透进行探讨。   关键词:儒家思想;德育工作;责任意识;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
立足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消费社会语境,考察记忆"轻"而"浅"的"消费性"特质,可以发现"消费性"记忆的主体往往迷恋个人记忆、遮蔽集体记忆、隐退历史意识,呈现记忆的断裂表征.基于创作主体的文学记忆也深受这种消费语境的浸染和影响,即以"消费性记忆"为创作资源生成的文学作品大多呈现出历史意识淡漠、城市景观凸显、浪漫精神丧失、悲剧精神消解等特征.以批判性思维审视消费性文学记忆美学特征,有助于我们从中窥视到"记忆危机"乃至"文学危机"发生的内在机制,并力求以"记忆"的视角来找寻文学得以再现往日辉煌的参考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