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去盖在人性上的主义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c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电影《太极旗飘扬》的导演艺术特点入手,通过分析战争中人物性格的转变,导演视角的选取,重要道具的运用等,探究《太极旗飘扬》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战争;客观;主义;人性
  《太极旗飘扬》在韩国电影史上可以称得上是里程碑式的作品,不仅仅作品无论从战争场景,剧情框架,演员选取完全按照好莱坞大片模式打造,创造了韩国电影票房难以逾越的记录。更重要的是,影片视角客观,无政治立场,不为任何一方颂德,不为任何一方掩恶,跳出主义反思战争对于民众的伤害。
  影片一开始,遗骸发掘现场,一双手拂去了遗物上的泥土,暗示着一段尘封的历史即将翻开。发掘现场由特写切中景,切全景,最后一个航拍镜头,漫山遍野的尸骨和遗物足见这场战争的惨烈。战争中的镜头多采用“跟”,摇晃的画面突出了战斗时场面的混乱,同时也更显真实,着意用冷峻的视角客观的展现出那场战争本来的样子。将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用冷暖色调分开,昏黄柔和的色调中,哥哥朴实勤奋,最大的愿望就是供患有心脏病的弟弟上学,省吃俭用给弟弟买钢笔,做皮鞋,兄弟俩在刺眼的阳光下快乐的追逐嬉戏,突如其来的战争瞬间改写了每一个人的命运。
  为了能送弟弟回家去,镇泰开始拼了命的立下战功,试图换取那一枚勋章。从性格形成的角度来讲,镇石和镇泰这一对兄弟的成长过程都是不健康的。因为镇石身体孱弱,不能干重活,养家糊口的责任自然落在了镇泰身上,镇泰从小没有自己的理想,没有自己的人生,活着的意义只为保护和抚养镇石,把一切好的东西留给弟弟,因为弟弟才是全家人的希望。在争取勋章的过程中,他發现原来自己也可以万众瞩目,自己也能当英雄,这种虚荣是那个擦皮鞋的男孩从未体会过的,他的性格随之悄然发生了转变。在新闻发布会上满嘴空话;庆功宴回来一脸醉态的炫耀着自己和指挥官的关系;甚至渐渐失去了原本憨厚善良的人性,对儿时同伴痛下杀手;对战友生死置若罔闻;渐渐沦为战争中的杀戮机器……而弟弟镇石从小生活在光环之下,在战场上屡屡看见战友热血沸腾的上阵杀敌自己却被排除在外,而哥哥踩在同伴和战友的尸体上一路立下战功成为焦点,作为弟弟他不能理解哥哥的行为,作为男人他自尊心受挫无法原谅哥哥。
  片中兄弟反目的导火索是嫂子英顺被“反共联盟”枪杀。至此,我们看到北朝鲜人为排除异己屠杀了整个村子并阴毒的用尸体设置陷阱;胁迫永硕入伍,否则就处死他;为增加党员数量以粮食为诱饵蛊惑无知百姓……而韩国一方,从一开始强征兄弟入伍,战争中不给百姓粮食供给;屠杀战俘;“反共联盟”不分青红皂白枪杀平民……战争中的两方对于无辜的百姓都犯下了滔天的罪行。导演巧妙的以“兄弟”暗喻这场手足相残的战争,借永万之口道出了心声“意识形态真的就那么重要吗,这和当初打日本鬼子完全不一样”。百姓不懂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连字也不识一个的镇泰入伍杀敌,只是为了救弟弟。而当他的未婚妻被杀,弟弟被烧之后愤怒绝望的他开始加入北朝鲜疯狂的展开报复,这时我们看到镇泰变得人性全无,一扫旧时的阳光帅气,络腮胡子,脸上布满刀疤,翻着白眼如同魔鬼一般,战场上与弟弟相遇都无法恢复心智,镇石一声声哀怨的呼唤终于唤醒了迷失人性的哥哥,为掩护弟弟撤退他再次调转枪口。又一处完美的暗喻:主义永远无法覆盖情感和人性。
  导演将英雄与生存联系在一起,无疑是需要勇气的,然而这才真正符合人性的本质。作为一名普通百姓,政治斗争中的孰是孰非他们并不在乎也不需要去理解,他们需要的仅仅是一家人平静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这不由得让我联想起萧红的作品《生死场》,愚昧的村民开始反抗只是为了能够解决温饱,为了不受疾病煎熬,仅仅是为了活着。
  导演姜帝圭曾在新闻发布会上放出豪言:看过电影没落泪,请你来找我。敢出此言是因为他确实在情感渲染上下了很大功夫。钢笔和皮鞋这两个情感符号的运用贯穿全片。钢笔是哥哥省吃俭用送给弟弟的礼物,第一次出现是哥哥充满骄傲的给弟弟别在衣兜里,弟弟一脸惊讶和感激的对哥哥说“这个太贵重了”,兄弟俩的温情展露无遗;第二次出现是初历战火洗礼,弟弟拿着钢笔写下遗书,被哥哥撕掉,并发誓一定会送弟弟回家去,成为哥哥获取勋章的源动力;接着哥哥性格发展微妙变化,一场战斗胜利,弟弟握着钢笔追上要去开庆功宴的哥哥,想让哥哥也给家里写几句,哥哥推脱说“马上要开记者招待会呢”,哥俩情感产生了嫌隙;再次出现是在烧毁的仓库,哥哥看见遗骸边的钢笔,以为弟弟已死,怒火中加入了北朝鲜;最后一次老态龙钟的镇石在哥哥的遗骸边拾起钢笔,老泪纵横……而皮鞋是哥哥为弟弟上大学亲手制作的,无论是试探弟弟对高跟和平底鞋的喜好,还是一次次打磨修改,拿起鞋子的哥哥总会满含深情的想起弟弟。哥哥战场牺牲后,弟弟从哥哥壁橱里找到哥哥藏好的皮鞋泪流满面,从此每次拿出皮鞋都会怀念起哥哥。一双皮鞋,寄托了兄弟两人的情感。
  导演从民族悲剧的角度俯视这场内战,影片结尾一个航拍镜头,当年哥俩嬉戏时那繁荣平静的街道已经变成一片残垣,哥哥死了,英顺死了,任何战争中受伤最深的永远是无辜的百姓,在这场毫无意义的手足相残中政治成为遭诅咒的对象,反思历史,警醒世人。
  【参考文献】
  [1]姜静楠.电影学概论[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2]杨远婴.电影理论读本[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作者简介:王群一,辽宁大学艺术学院表演专业专任教师,讲师。
其他文献
“梦泽云边放钓舟,坡仙墨妙世无俦。天花坠处何人会,但见春风绕树头。”启功先生《论书绝句》中诗一首,专为东坡《太白仙诗卷》而做。  苏轼(1037——1101),提出“尚意”的书法审美观和创作思路,自此打破自唐代笼罩下的“尚法”格局。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然而,受政治局面的影响,东坡的书作大多被毁,更多的墨迹与碑刻现已无缘得见。目前流传下来的,虽躲避过诸多劫难,
期刊
摘要:《美学散步》归结了宗白华先生不同时期关于美学的多篇散文,看似散乱实则有纲。笔者读罢,私下将其分为“距离发现美”、“空间感营造美”、“淡然意境感知美”三个部分,借以回答开篇所提出的“美从何处寻”的问题,不敢断言十分恰当确切,权且拿来做交流分享罢了。  关键词:美;距离;空间感;淡然;意境  徜徉于《美学散步》,追寻未名湖畔拄杖夜行的大师身影,品味他散步声中留下的道道灵光,心中不觉变得敞亮起来,
期刊
摘要:本文以美国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美国人和土地》为例,从生态文体学的角度,运用文体学的统计方法和分析方法对该语篇进行分析,并阐释其文体效果,揭示语篇主题:斯坦贝克生态观主要体现在他对人类破坏自然的控诉,谴责以及对大自然无比愧疚之中。  关键词:自然;生态文体学;保护  约翰·恩斯特·斯坦贝克于1902年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小镇萨利纳斯,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熟悉社会底层的人们,
期刊
摘要:大型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呈现的是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它以交响乐为灵魂,以“中国歌剧”这种艺术形式来重新诠释、歌颂花木兰,剧中音乐形式极为丰富,其中多首咏叹调更是优美动人、抒情浪漫、极富光彩。本文在对该剧“花木兰”的扮演者雷佳的演唱艺术探索下,以其中的经典唱段《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歌剧;木兰诗篇;艺术探索;演唱技巧  在中国,花木兰的名字是大家所熟知的,宋
期刊
摘要:整顿吏治历来是各王朝统治的中心,但晚清甘肃官场并没有因为皇帝的重视而改变。相反,丑态百出,具体表现在权奸当道,吏治败坏、贪污腐化,贿赂公行,穷奢极欲和军纪败坏、营制废弛等几个方面。巨大的社会危机使晚清封建王朝处在崩溃的边缘。  关键词:晚清;甘肃官场;腐败  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开始,整顿吏治,肃清官场不良风气成为各个王朝统治的重心,但是官场风气并没有因为历朝历代皇帝的重视而日趋清明,其内
期刊
摘要: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张其翼先生是我国二十世纪杰出的花鸟画家之一,他出身于书画门第,自幼喜画。早年追随金北楼,汪慎生学习,后取林良,吕纪,远追宋人。张其翼主要擅长于翎毛走兽,兼工带写,风格清隽质朴,形神兼得。  关键词:张其翼;禽鸟;艺术风格  张其翼(1915—1968),字君振,号鸿飞楼主。自幼年起就酷爱绘画,擅画各种禽
期刊
摘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经无数次反复多向的交流及各自实力的较量,它们最终会整合形成一体,这就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以南诏与唐朝的关系为例,它们几乎处于同一时期,双方关系可谓分分合合。对南诏与唐朝关系变化的浅析,可进一步窥视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与南诏、唐朝关系的双重互动。  关键词: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南诏;唐朝;多元一体;民族关系  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是各民族共同努力造就的。正因如此
期刊
摘要:中国剪纸动画是华夏千万年的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从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孕育出来并且在动画史上走过了一段光辉岁月,然而在世界动画发展历程中,中国剪纸动画并没有逃脱走向衰落的命运。如今剪纸动画逐渐失去了市场优势,在动画中的出现率越来越低,在人们即将忘却曾经频繁出现在银幕上的的剪纸动画形象之时,《功夫熊猫》却再次点燃了国人的名族情愫,这带给我们就中国传统剪纸动画发展趋势的深思。本文通过分析剪纸动
期刊
摘要:在夏目漱石的《心》中,执笔《上》《中》部分的作者多次言及与老师相关的当时的“青春”,那么执笔的时候作者是在年轻的时候呢,还是在老师死后对遥远的过去做的回想?另外,如果从手记执笔时作者已不再年轻这个猜想来看的话,可以发现这里的内容与老师回顾他年轻时候的姿态是相似的。因此,在文章中可以试着以作者的“青春”为焦点,依次展示描写重点的演变。  關键词:叙述;青春;遗书;夫人  一、笔下的“青春”  
期刊
摘要:在小说的翻译中,人物形象塑造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鉴于此,本文探讨了在译文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原则——等值原则。译者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究了非文学翻译的技巧和意义,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对翻译实践中各层面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解析与探究。同时,通过对此次翻译实践及对相关翻译理论、翻译策略的探究,得出了最适合对与此次翻译实践文本同类型文本资料的正确翻译步骤与翻译策略,为今后的翻译实践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