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夏目漱石《心》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8102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夏目漱石的《心》中,执笔《上》《中》部分的作者多次言及与老师相关的当时的“青春”,那么执笔的时候作者是在年轻的时候呢,还是在老师死后对遥远的过去做的回想?另外,如果从手记执笔时作者已不再年轻这个猜想来看的话,可以发现这里的内容与老师回顾他年轻时候的姿态是相似的。因此,在文章中可以试着以作者的“青春”为焦点,依次展示描写重点的演变。
  關键词:叙述;青春;遗书;夫人
  一、笔下的“青春”
  作者在《上 老师和我》、《中 父母和我》中回顾了以与老师交往为中心的学生时代。在这里存在着两个时间,一个是执笔时的作者,另一个是故事中的作者,可以看出作者执笔时是回顾了从前的事后又加入新的意义。例如“我并不清楚对老师为什么会产生那样的感情。直至老师过世到今天我才开始明白”从这样的记叙中可以看出现在与从前“不明白”时的心情是不同的。另外,“年轻时的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态度”这样的叙述是抛开了从前,以回忆的视角去写的。因而,应该从当时和执笔时两个时间来考究作者的思路。清水孝纯用以下观点指出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作者所有的关注点均是沉淀后被记录下的东西。在其叙述中,其实存在着双重视觉。故事展开的时空,大致是作者以现在的视角眺望从前发生的事,这样的眺望是视觉之一。当然也是直接感受老师的视觉。
  在《上》《中》中可以找出作者以过去式写的从前的事的几个地方,这些都表明了作者执笔时已经不年轻了,而是经历了老师死后的时间,在这期间自己进行假想而写出的回忆。执笔时的作者已经远离了学生时代,与老师有关的回忆随着岁月的风化暴晒已经模糊,从而不得已进行一些改写,抛开过去与老师交往的真实情况,把现在自己所获得的感受当作从前回忆的真相。
  二、“年轻”的举例
  在《心》中对年轻的举例,在《上》中有14例,在《中》中有1例,在《下》中有16例,一共有31例。另外与年轻相关的句子举例共有34例。
  当时也有再现他人言及作者年轻的场面。“我虽然寂寞但是上了年纪也没法改变,而年轻的你是可以左右行为的”老师虽然这样说着以表同情,作者的父亲批判“现在的年轻人只知道花钱不知道赚钱”。老师与年轻人的共鸣并不单单只对于作者一个人。“年轻没有寂寞”这种具有代表的看法洞察了年轻人的本质,这种感觉也展现在作者的眼前。
  另一方面,追踪《下》老师的用例来回顾老师对“青春”的表达。老师指着我们这一代人说“从伦理上来想,我们和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可能是不同的”言及作者的青春写到“你们的考虑无关背景,你的过去过于年轻”等这几处表现了现在老师对原来的大小姐现在的妻子可以平静以待,但回想搬家时对大小姐还不能平静看待而是怀有兴趣“她年轻的身影总是拂过我的心头”,这说明了陷入爱情的样子。“与年轻的女性相对而坐感到不能想象的不安”等。
  老师的遗书中以说作者年轻开始,接着将视线扩大到到大小姐,K,及当时自己的身上。读了老师的遗书后就发现作者所执笔的《上》《中》就过于拘泥于“青春”了。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一个疑问:作者所言及的“青春”是在年轻的时候看到了老师的遗书马上就执笔回顾那一段“青春”呢,还是在离过去很远的现在开始执笔的呢?
  因此,下一节想在作者的“青春”的基础上,一边议论横亘在与老师交往时的作者同现在执笔的作者之间的意识偏差,一边考虑在创作过程中,在反复地唤醒记忆中,作者的意识是如何转变的。
  三、明灭可见的青年的“青春”
  (一)看清“受伤的老师”的“年轻血液”
  “我年轻过,但是并没有想过年轻的血液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老师遗书中的这句话让作者开始明白老师从一开始就是不讨厌自己的。老师对“我”表示的冷淡的问候及动作,并不是想远离“我”的不快的表现。从不对别人对自己的好意加以回应的“老师”在轻视别人之前,首先轻视了自己。
  我当时还很年轻,但是世界上这么多人为什么只有我对“老师”有这种感觉。对此作者无法理解。“直到老师去世的今天,我才解开”,可以说那只是针对当时的一种感觉。但是,在“我当时很年轻”和“对与世上所有人来说,我没想到年轻的血液竟然如此的坦率地发挥作用使我对老师产生如此不可思议的感觉”这两层意思上有着奇妙的差别。与坦率地吐露真情的表现手法相比,既可以承认为在执笔的时候混入了自己的评价,读者也可以拥有自己着眼阅读的部分。
  (二)奇怪的直觉——“太过靠近就会不适”
  文章开头说与“老师”的最初相识出于莫名其妙的想接近他,和“老师”交往过程中直至执笔时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作者在“老师”的遗书中了解到了他的过去,反复思考遗书的内容和作者那种感觉的接点,促使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但是,我的直觉后来得到了事实上的证实”与此相比较的话,那种不可思议的无论如何也要接近他的感觉恰恰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如果把“或许在众多人之中只有我对老师有这种感觉”这种现在时的时态换成过去式的话,当时那种对老师怀有的特殊感情即使能表现出来,这种固有性却没有突出出来。当时莫名其妙想接近老师的这种感觉,在当时不能完全表达出来,只留在感觉这一层面上,这也没有使我感到不安。
  即使被说年轻,或者被嘲笑为愚蠢,这也包含着现在的我也受到周围人(读者)的评价这层意思。现在长大了,站在现在成熟的视点上来看,读者会嘲笑我那时的少不更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三)出于尊敬的接近
  “我想这真的不可思议,但是我不是以想研究老师的心态而进去他家的,我只是那样顺其自然的过着,现在想起来,当时我的态度是老师是我的生活应该尊敬的一个人。因为这个,我才能和老师有些亲密的交往。如果我对老师有着几分好奇心,以研究他的心理去接近他,那么连接两人同情的线就会被毫不留情的切断。”
  作者是以情绪化的动机来接近老师的,执笔时回顾往事时这一层就更加坚信,这和前面提到的“我最初觉得老师很难接近,但是不知为何,我却产生了一种特别想要接近他的感觉,也不知这感觉是来自哪里”这点是相通的。   “现在想来,当时我对老师的态度是把老师看成我生活中一个值得尊敬的人”,这并不仅限于和老师交往的我,也包括直到执笔时的我的意识。分别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反映“我完全是因为那个才能和老师进行正常的交往”。如果从我回忆的故事这一层面着眼的话,年轻是属于过去的,执筆时的我可以客观地对待年轻,以成熟的一面看待这个问题,更促进了对当时的年轻认识的自觉。
  从执笔时去凝视当时的我在和老师交往的时候,已经感到“老师虽不是那样的,但是可能会冷眼看待我”有这种可能性。和前文所说的“老师的难以接近”以及“我迫切想接近老师”同时来看的话,正是因为我认识到老师害怕被研究这个事实,才会用“但是我不是以研究老师的心态进入他家的”这种否定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美丽的夫人
  “与其说她没有什么特点可说,不如说是没有个机会让我来表达其特点。然而我总是在完成老师嘱咐的事情时怀有对夫人的情感。夫人也常怀有好意邀请我来家里,也许是想与我相遇。但如果除去老师的话,我俩几乎没有交集,所以初次见面夫人,除了美丽外并没有太多印象。”
  将记叙时的我年轻化,和老师相会的时间和执笔遗书的时间接近了。事实上,不再年轻的作者自称年轻,是为了避免读者认为“我”和笔下的“我”有距离感而选取的表现形式。同时为比记叙时的我年长的或是成熟的读者考虑,我站在不成熟的角度表达一种谦逊题材的方式。
  作者将对夫人的片段记忆重新整理,执笔时的感情生发,又几度唤醒了我对夫人的认识,在此之上,残留的疑惑再次被强烈唤醒,所以“也许是”时最恰当的表达。读者可以在作者的认识上新增意味,或是有超过其的不同理解。
  最终的判断是把夫人对“我”的态度解释为“好意”。但老师死后,夫人和“我”的交际继续持续,是因为夫人想要继续追究丈夫自杀的原因才和与丈夫交厚的“我”走近的。但“如果除去老师的话,我俩几乎没有交集”也是自然,回想当时,如果老师死了,“我”和夫人也只能是陌路,但是去了老师这一重要的存在,“我”和夫人又有了围绕老师的过世展开的共同话题,生出了亲密感情,再进一步,抛去了老师的话题,也有了更加私人化的交往。
  (五)伟大的老师
  “对我来说老师的教诲比课堂知识更加有意义。老师的思想比教授的意见更为重要。比起站在讲台上执教的教授们,独自做学问的老师更值得尊重。”
  这是作者在记叙时对学生时代的回顾,随着时间流逝,记忆也有所改变,记叙时的灵感让“我”和老师的接触记录正常化。不得已的感觉出现在面前,站在记叙时的立场上暗示了我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推测出当时与老师的接触只是短短的一段时间。
  作者在记叙时回忆当时的思想,因为是在读过了老师的遗书后,对老师的尊敬之情和与老师接触时的“我”绝不一样。就“老师的谈话”、“老师的思想”、“沉默寡言的老师”,与夫人围绕遗书内容和老师的话题展开发展,随着大量的讨论展开,也许也会对老师的过去产生批判。但是,即使根据讨论展开思索,老师的威严也没有减少。我冷静下来也可把老师当作课堂中的教授或者其他的人一样得理解了。
  四、结语
  《心》在大正3年4月20日开始在《朝日新闻》上连载发行,完结后立刻就在9月20日被岩波书局发行。作者23岁从大学毕业,作品设定为在作者毕业两年后的25岁落笔。用回想文体对作者之前的年轻作检讨,这是其丧失了年轻的心后生发出的判断。
  写《上、中》的作者已不年轻,对死去的老师比之前更能冷静地描写。将老师的遗书内容记录出来:“我回顾我这一生善恶,由他人评判,然而我却不向妻子透露些许。让妻子对我过去的记忆尽量保持空白是我死前惟一的希望,哪怕是我死之后,也把你对我有限的了解烂在肚子里”。
  老师的心里即使对遗书的公开发表表示许可,但希望不要让夫人知道。老师生前就很清楚夫人会向作者询问她丈夫的情况。西垣勤说《心》是一篇排除女性思想的文章。作者已经到了和写遗书的老师相似的年纪,更能理解那时老师的情感,用第一人称在读者眼前展开,让读者感到老师仿佛就在眼前。在随后的时间里,我将继续对《心》的内容展开细致的研究,来体会作者的思想路线。
  【参考文献】
  [1]水谷昭夫.漱石的文艺世界[M].樱枫社,1974
  [2]水川隆夫.品读夏目漱石的《心》[M].平凡社,2005
  [3]藤井淑贞.漱石文学集注[M].若草书房,200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在阐述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的基础上,论述了上虞弘强彩色涤纶有限公司通过增强创新能力、全产业链快速反应的体系与服务以及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建设,完善信息管理,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长期稳定的市场增长。通过对其SWOT分析以及其核心竞争力评价,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理论依据及借鉴。  关键词:纺织业;核心竞争力;SWOT分析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概述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
期刊
摘要:本文以清末美国公使夫人萨拉·康格出版的书信集——《北京信札》为中心,考察这位在华七年,亲历庚子事变、觐见慈禧等重要历史事件的特殊西方女性,对晚近中西关系的独到见解。  关键词:萨拉·康格;《北京信札》;中西关系  1898年,萨拉·康格跟随丈夫——美国驻北京公使爱德温·赫德·康格来到中国,在华生活七年间,她给家人亲友寄回大量书信,后结集出版为《北京信札》。康格女士亲历戊戌维新、庚子事变全过程
期刊
“梦泽云边放钓舟,坡仙墨妙世无俦。天花坠处何人会,但见春风绕树头。”启功先生《论书绝句》中诗一首,专为东坡《太白仙诗卷》而做。  苏轼(1037——1101),提出“尚意”的书法审美观和创作思路,自此打破自唐代笼罩下的“尚法”格局。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然而,受政治局面的影响,东坡的书作大多被毁,更多的墨迹与碑刻现已无缘得见。目前流传下来的,虽躲避过诸多劫难,
期刊
摘要:《美学散步》归结了宗白华先生不同时期关于美学的多篇散文,看似散乱实则有纲。笔者读罢,私下将其分为“距离发现美”、“空间感营造美”、“淡然意境感知美”三个部分,借以回答开篇所提出的“美从何处寻”的问题,不敢断言十分恰当确切,权且拿来做交流分享罢了。  关键词:美;距离;空间感;淡然;意境  徜徉于《美学散步》,追寻未名湖畔拄杖夜行的大师身影,品味他散步声中留下的道道灵光,心中不觉变得敞亮起来,
期刊
摘要:本文以美国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美国人和土地》为例,从生态文体学的角度,运用文体学的统计方法和分析方法对该语篇进行分析,并阐释其文体效果,揭示语篇主题:斯坦贝克生态观主要体现在他对人类破坏自然的控诉,谴责以及对大自然无比愧疚之中。  关键词:自然;生态文体学;保护  约翰·恩斯特·斯坦贝克于1902年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小镇萨利纳斯,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熟悉社会底层的人们,
期刊
摘要:大型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呈现的是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它以交响乐为灵魂,以“中国歌剧”这种艺术形式来重新诠释、歌颂花木兰,剧中音乐形式极为丰富,其中多首咏叹调更是优美动人、抒情浪漫、极富光彩。本文在对该剧“花木兰”的扮演者雷佳的演唱艺术探索下,以其中的经典唱段《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歌剧;木兰诗篇;艺术探索;演唱技巧  在中国,花木兰的名字是大家所熟知的,宋
期刊
摘要:整顿吏治历来是各王朝统治的中心,但晚清甘肃官场并没有因为皇帝的重视而改变。相反,丑态百出,具体表现在权奸当道,吏治败坏、贪污腐化,贿赂公行,穷奢极欲和军纪败坏、营制废弛等几个方面。巨大的社会危机使晚清封建王朝处在崩溃的边缘。  关键词:晚清;甘肃官场;腐败  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开始,整顿吏治,肃清官场不良风气成为各个王朝统治的重心,但是官场风气并没有因为历朝历代皇帝的重视而日趋清明,其内
期刊
摘要: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张其翼先生是我国二十世纪杰出的花鸟画家之一,他出身于书画门第,自幼喜画。早年追随金北楼,汪慎生学习,后取林良,吕纪,远追宋人。张其翼主要擅长于翎毛走兽,兼工带写,风格清隽质朴,形神兼得。  关键词:张其翼;禽鸟;艺术风格  张其翼(1915—1968),字君振,号鸿飞楼主。自幼年起就酷爱绘画,擅画各种禽
期刊
摘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经无数次反复多向的交流及各自实力的较量,它们最终会整合形成一体,这就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以南诏与唐朝的关系为例,它们几乎处于同一时期,双方关系可谓分分合合。对南诏与唐朝关系变化的浅析,可进一步窥视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与南诏、唐朝关系的双重互动。  关键词: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南诏;唐朝;多元一体;民族关系  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是各民族共同努力造就的。正因如此
期刊
摘要:中国剪纸动画是华夏千万年的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从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孕育出来并且在动画史上走过了一段光辉岁月,然而在世界动画发展历程中,中国剪纸动画并没有逃脱走向衰落的命运。如今剪纸动画逐渐失去了市场优势,在动画中的出现率越来越低,在人们即将忘却曾经频繁出现在银幕上的的剪纸动画形象之时,《功夫熊猫》却再次点燃了国人的名族情愫,这带给我们就中国传统剪纸动画发展趋势的深思。本文通过分析剪纸动
期刊